桃園有一群家中有特殊身障兒的婦女們,成立一間以二手回收牛仔布料且環保再生概念為目標的手作修惜站工作室,他們透過民眾或企業捐出來的二手丹寧衣物布料等,製成各種包包、提袋、帽子、裝飾品等,許多媽媽們縫紉技術都是從頭學起,如今各個都是百變高手, 手工做出來的每樣商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這裡他們沒有壓力,更可以獲得喘息,甚至可以將孩子帶在身邊工作,成員們相知相惜,不僅在這獲得更多成就感,也傳達回收衣物時尚永續的概念。
你好,我來捐牛仔衣,牛仔褲,來謝謝,好,幫我簽名。
你好,我是里長,里長你好,我要捐這個牛仔褲給你們運用看看,有什麼樣的作用,好耶,好謝謝謝謝。
民眾人手提著一袋袋,已經穿不到的牛仔褲牛仔外套等,特別捐來這間手作工坊。
民眾(左)
因為就有看到這個協會,然後他們有在做環保,做包包,其實這個衣服都是好好的,還滿新的,就丟掉也可惜,就順便拿出來捐贈。
八德區瑞德里里長 康秀雲(右)
那我想他們這個協會,跟我們里上做環保的一些概念滿相符的,也是多方面去利用,來發揮它這個二手牛仔褲的一個生命力,讓它再創造另外一種精神出來,所以我覺得滿佩服,所以我們一起來跟他們分享。
民眾(右)
這是很好的事情,可以造就有些,像這些困難的媽媽們有他的生存空間,又可以照顧孩子,又可以在這邊謀一分,謀生的技能。
這間手作工坊很特別,專門以二手回收的丹寧布料來生產一件件充滿時尚元素又創新的商品,民眾或企業捐贈的丹寧衣物他們也會做分類。
手作工坊裁縫師 謝沂瑾(右)
對 我們會先檢查,然後篩選,我們會以顏色來做個區分,做區分之後,在我們需要使用上它的時候,我們就會先經過清洗,然後一定要曝曬。
破掉了,破掉了沒關係,那個還可以用,這是什麼,那個是腰帶,破掉了,沒關係,那也可以用,來,這個可以用我們拿起來放。
將捐贈的衣物分門別類後,再經過洗衣機清洗,而這間手作工坊的成員們其實是一群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媽媽們所組成的。
手作工坊裁縫師 潘美玲(右)
我們進來的時候要先分類,像我們會分顏色深中淺,那因為清洗的時候比較好那個,因為有的深的顏色,它可能會會變色,對,洗了會變色,然後我們就要分,才不會說把它那個拓印到淺的裡面去。
謝謝。
可以看見成員們的孩子,也跟在阿姨們的身旁,將洗好的牛仔衣物交給阿姨們吊起來曬,是一位稱職的小幫手。
手作工坊裁縫師 潘美玲(右)
通常我們如果在洗衣服的時候,他會去幫我們注意洗衣機,他會去幫我們注意那個水有沒有滿出來,然後那個洗好的時候,他幫我們把水倒掉之後,然後他會幫我們一起,把洗衣機裡面的衣服拿出來晾。
記者 吳怡君
可以看到我身旁,有很多的牛仔褲牛仔裙,這些都是民眾不要穿了,同時捐贈出來的,來到協會之後,他們會開始來作分類,分類之後,會將其洗乾淨還有曬乾之後,再經過這些媽媽們很棒的手藝,還有他們發揮創意想像力,就可以作出一件件很有創意同時很精緻的商品。
不論是各種類型的包包、帽子,還是杯墊、時鐘、耳環,你很難想像 這些看起來時尚且獨一無二的商品,全是利用二手回收的丹寧布料做出來的。
因為我們這個比較有彈性,反正車到這個地方,就是大家,第二個就是我們用什麼方法避免,就是我們可以抓那個中心點,裡布的中心點, 表布的中心點,珠針固定,然後,還有兩側固定。
這群媽媽們最初都不會手作,而是為了孩子的生活需求輔具而學習縫紉。
手作工坊裁縫師 謝沂瑾(右)
我們團隊裡面,因為每個人都是有一個特殊的小孩,那大家都知道,我們自己小朋友有用到的不管是輔具,或者是說復健的用品,你不大可能就是坊間可以買到適合自己小孩實用的,所以我們就開始,自己設計自己做,就完全是為了小孩,那我也是從不會縫紉開始然後接觸這一塊。
而媽媽們幸運地遇上無私教授縫紉技巧的唐老師,讓許多完全不會縫紉的婦女們重拾自信,甚至激發更多創意。
手作工坊指導老師 唐中利(左)
如果他們,大家願意學習,那我也很願意教大家,我是覺得互相互相學習,互相的,我也在這些媽媽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我覺得他們都很勇敢,有時候跟他們講話講一講,我自己都會想要哭,對我覺得他們很勇敢。
手作工坊裁縫師 凃雅芳(右)
我是來這邊學的,我是我剛來的時候,我都不會只是對於縫紉,很有就是有興趣,對,然後來這邊有老師,唐老師教這樣子,就是慢慢的一點一點的教。
手作工坊裁縫師 蕭芳嫆(右)
在我來之前我不會縫紉,然後我也學會了,簡單的,剛開始從簡單的開始做, 做會了以後 就很有成就感 我就一頭栽下來 然後現在我就是 每天 像上班一樣 早上把孫子 送去學校我就來了。
相片提供 謝沂瑾
0557-0600
他們從一般布料製作開始投入到利用二手丹寧布料,他們曾到回收廠尋找,也在這次尋找經驗中發現到回收再生的重要性。
手作工坊裁縫師 謝沂瑾(右)
我們真的就去回收廠,去用購買的方式,那時候去真的就讓我有一種,真的有,我覺得我有受到驚嚇,就是那個回收的衣服是像山一樣高,很高,我是抬頭看我就跟老闆說,老闆,我是要從這堆山裡面去挖我要的褲子嗎,他說對你上去找,因為我在裡面也常常看到是全新的吊牌都沒有拆的,就這樣子被它的主人遺棄了。
他們也從這些丹寧布料中看見不同配件和配色的多元利用,讓每樣回收衣物的小細節都有其珍貴的利用價值。
手作工坊裁縫師 謝沂瑾(左)
簡單來講,我們牛仔褲有個褲腳,它是比較硬的,我們就把它拿來做成窗簾,對勾起來,然後牛仔褲上面會有什麼,會有釦子,那釦子的部分呢,我們呢,拿來做什麼,我們拿來做了耳環,做了戒指做了綴飾。
手作工坊指導老師 唐中利(左)
我們很多那個小廢料,或許這些小廢料、小布塊,我們有一些都還不錯的顏色,我們就捨不得丟掉,可能它會變成一個小杯墊或是小小的布塊,把它拼成一個大的隨機拼的東西可能就會變成餐墊。
手作工坊裁縫師 陳妤蓁(左)
因為材質跟顏色的配法,然後加上我們自己在拼接,不同拼接,做成一個 表面,然後做成一個包,那個東西就是你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樣子。
相片提供 謝沂瑾
0756-0805
也因為這群媽媽們的創意商品打出名聲後,他們從原本小小的工作室尋尋覓覓找到很棒的無障礙空間,他們一同參與新工作室的打造過程。
手作工坊裁縫師 李秀惠(右)
第一它是無障礙,因為它很寬廣,可以讓我們,可以清洗衣服,甚至曬牛仔褲這些的,或者是我們儲藏一些二手回收再利用的東西,都有它的空間在。
手作工坊裁縫師 謝沂瑾(右)
我們就大概就是,我們就自己畫了一個設計圖,就是我們可能一直很夢想有個展示區,然後一定要有工作台,你可能還要有洗衣服的地方,晾曬的地方、倉庫,還有一個會議室,這個地方都有,我們就把它整個做了規畫,就為了讓我們的孩子輪椅推車,能夠好進出這樣,所以這個點真的就符合,真的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一個我們的嚮往都在這裡了。
在這他們還可以將孩子帶著身邊一起工作,彼此間還能互相照顧。
手作工坊裁縫師 李秀惠(右)
那沒有一個地方,是可以讓我上班還可以帶著孩子來的,對,但在這個地方我們是,我沒有這個壓力,因為每個家長都有同理心,我們都有這樣子的一個身心障礙的孩子,所以當我帶他來的時候,大家是很友善的很包容的。
有時候孩子們還會貼心提醒工作坊的阿姨們生活瑣事,更在這認識許多好朋友。
大家喝水囉,好,好。
手作工坊裁縫師 李秀惠(右)
有時候,大家其實在工作的時候很認真,就不會,屁股不會離開那張椅子,他就會說,媽媽們喝水囉,大家要喝水囉,上廁所喔,誰要記得簽到喔,對,他就會協助媽媽這些生活瑣事。
李秀惠孩子 黎愷威(左)
我就是提醒他們要接小孩呀,要喝水,要吃飯,因為他們有時候那個 忙到會忘記吃飯時間,我就提醒他們,有時候吃飯忙到都12點半過後才吃飯,他們也是很辛苦,我就來到這邊就覺得說很快樂,有很多很多朋友。
潘美玲孩子 蔡旻吟(右)
很喜歡跟他聊天,提醒我喝水,(會提醒你喝水是嗎),照顧你是嗎,對。
手作工坊的唐老師更期許這群媽媽們將來可以成為種子教師,讓更多人一起來參與並學習手作,不僅能傳達零廢棄與回收再利用的重要觀念,也讓善的循環延續。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李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