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107年8月1日修正公布空氣汙染防制法,禁止露天燃燒,違規焚燒稻草將開罰,農民叫苦連天,認為燒稻草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耕種方式,可以培植地力同時除蟲,法規修訂之後,空汙改善了,但也埋下的耕作的禍因,記者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端午過後,就算高溫逼近了40度,在炙熱的日頭下,隨處可見花東縱谷的農民,正賣力的收割一期稻。
鹿野農民 李鐵強(左)
因為老祖先,留下來的智慧就是說,大暑前後,各10天,是插秧最佳時機。
從6月開始,花東地區的就進入收割、打田,兩頭忙的時期。
鹿野農民 李鐵強(右)
從6月,差不多6月10號開始,連續割差不多20天至25天,期間有空隙,就要翻耕,現在不能焚燒稻草,就是,盡快翻耕、泡水,泡給它稻草,給它腐爛。
在臺東鹿野耕作了1、20年的李鐵強,對於在農忙時期,沒日沒夜的辛勞耕作,雖然習以為常,但也難掩疲憊。
鹿野農民 李鐵強(右)
我持續喔,持續半個月了,(一天睡5個小時)差不多(都不會累)不會累騙人的啦,那個漸漸的會習慣,但是有時候開曳引機,在車上有時候會睡個午覺,差不多1、20分鐘這樣。
都沒有跟阿公吃飯。
利用空檔,在大樹下扒幾口冷掉的便當,逗弄一下孫子。
不要喝啦,你吃飯吃飽我就,我就那個,我就買給你。
短暫休息片刻,馬上又得上工了。
會這麼拚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緊接著就要就得搶插二期稻了。
鹿野農民 李鐵強(左)
一年有分一期作,二期稻作,但是一期到二期,短短差不多15天,至20天,就馬上要耕地,耕地馬上就要復耕,馬上復耕,馬上要插秧了。
(明天幾點要去載秧苗),3點,(早上3點還是下午3點),下午3點就不用載了。
8月初,我們再度造訪李鐵強的田區,他依舊頂著烈日在忙著。
整田才告一段落,又得趕緊去買飲料點心,送去給幫忙插秧的人。
(來幫忙自己做事的,還是要那個來送一下涼水),嗯,關心啦,我們這裡的農民,他都已經變作很內行了。(大家也很熟喔)對,就是秧,3點去池上載秧苗,回來,我把前置作業,準備好肥料,還有除草劑。
但農忙期再苦再累,農民都可以咬牙苦撐,讓他們最煩惱的,卻是露天燃燒稻草的禁令。
臺東縣農業處農務科長 廖炯傑(左)
禁止焚燒稻草的部分是,107年的部分,環保的空汙法的法規部分,有做一個全面性的法規修正條文調整,那所以在這邊,稻草的部分就禁止露天燃燒的一個行為。
依照106年我國空氣汙染物排放統計,全國一年PM2.5總排放量為75050公噸,露天燃燒的PM2.5排放量為3451公噸,占比為5%,而在田間燃燒稻草除了會產生空汙問題,濃煙也容易釀成交通事故,但農民對此卻感到相當不以為然。
鹿野農民 李鐵強(左)
臺灣是個海島,上去就到處,(可是你會飛到馬路上啊,車子看不到路),那個我跟你講,一年只有兩次,收割兩次,365天,通通,通通那個車禍都怪那個燒稻草嗎。公路危險,但是公路兩側盡量,盡量我們就不要燒,農民自己會達成共識啊。
臺東縣環保局空噪科長 張嘉智(右)
在我們的過去的一個資料分析裡面會發現到說,在過去幾年,就是開放燃燒的這個情況,在那幾天的空氣品質會非常的糟糕,會達到那個緊急應變的事件的一個等級。
收割機收割後,稻草就從後方排出,直接撒在田裡,一甲地大約會產生6噸的稻草,無法焚燒,稻草無法快速腐爛,就會為下一期的稻作埋下禍根。
關山農民 范呈豪(左)
成本、損害對不對,一把火我可以處理什麼事情,一把火除了空汙不能處理以外,我可以處理紋枯病、菌核,紋枯病的菌核,稻熱病的病菌,蟲卵,然後我還可以減少我這個,稻草的這個腐敗的問題,講難聽一點它是只有一害,但是有很多利。
耕耘機來回在田裡穿梭,要將未腐爛稻草埋得更深。
臺東縣農業處農務科長 廖炯傑(左)
第一期作到第二期作的部分,休耕的期間,是會比較短的,因為大概只有2到3週的部分,那因為時間很短,如果是說沒有辦法用稻草焚燒的方式的時候,只靠一般的翻埋的一個方式,來去做處理,稻草的腐化的速度沒有這麼快,所以會造成農友在種植上的一些困擾。
田區角落裡農民彎著腰,撈起一堆一堆的稻草,原來可以變成肥料的稻草,現在卻成了麻煩的農業廢棄物。
關山農民 范呈豪(左)
這種稻草,這麼多的情況下,所有的,它要變成有機物,要可以給植物吸收,它必須經過發酵,或者是腐敗,讓它分解,可是在這麼短的時間,你看喔,我在7月1號才割完稻,我在7月15號就要插秧,稻草怎麼可能在這15天就腐敗掉,(要多少天),正常都,你如果泡水的話,20天都還不見得會腐敗掉,所以這個東西很麻煩。
耕作的時程,一如行駛在鐵道上的火車,得準時到站,趕上節氣,一旦誤點,就會影響收成。
富里農民 呂貴福(左)
因為現在的天氣,有時候冷,它就不會「收冬」,不會「勾頭」, 儘快插秧,到冷的時候,它就不會「勾頭」了,尤其是4號的香米,冷了就變成空包彈。
秧苗剛插下去,就像我們的小孩子,嬰兒剛出生,特別,特別要細心照顧,又是怕水太多,不然就水不夠。
一期稻的稻草還未腐化,李鐵強還是得照著時節插下二期稻,他說,燒稻草是老祖先留下的耕作智慧,禁燒之後,不但要多施肥,還得多施藥,增加農業成本。
鹿野農民 李鐵強(左)
(再)一遍農藥差不多,我的,依我的成本,差不多要4千至5千,從開始插秧,就要,就要灑那個控草的,控草仔的,到最後一次灑完,差不多成本至少要1萬5至1萬8,別人我不知道啦,但是依我啦,我相對我農藥成本提高,農藥成本提高之後,是不是,農藥殘留我們都有去檢驗,這個也是不是很好的啦,你如果越少,噴越少農藥,我們的稻米給人吃的,也更安全啦,更健康啦,對不對,你現在完全都是靠藥物在去,再去控制它(病蟲害)。
臺東環保局空噪科長 張嘉智(右)
焚燒確實在短時間之內,可以大幅的去降低相關的一個蟲害,比如說有一些,稻草椿象的一個蟲,或者是有一些疾病,可能短時間之內,我們好像看到它大幅度的一個改善,可是事實上,你燃燒的過程當中,所衍生出來的一些空氣物質,是我們人眼辨識不出來的,這些物質,它第一個,讓人體,我們呼吸到的人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
同時也有專家學者表示,焚燒稻草會有重金屬殘留造成土壤劣化。
苗改場場長 呂秀英(左)
稻桿本身它就是有矽,它不容易分解,所以即使你燃燒以後,那個矽會在土壤裡面,所以其實,當然有一部分會跟著我們灌水,會排到水溝裡面,可是基本上這些矽會殘留在土壤裡面。
鹿野農民 李鐵強(右)
這個是他們講的吧,我是沒有,我們農民是沒有感覺怎麼土壤變硬呢,學者專家他不是實際去耕作,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理論。
因為轉型有機,再加上禁燒稻草上,關山德高有機田區飽受稻黑椿象肆虐之苦,這次一期稻作僅「一割」的農民范呈豪說,減少空汙是政府的美意,但風險卻是農民承擔。
關山農民 范呈豪(左)
政府在推一個政策,希望我們可以不要燒(稻草),但是你就必須要拿出相關配套,而不是環保局說,不好意思,你不能燒,然後完全(農政單位)沒有任何的配套。
臺東環保局空噪科長 張嘉智(右)
整體的空氣品質在關山,它的良好率AQI(空氣品質指標)的等級是非常高,就是每年有高達9成5的比例,是非常良好的一個空氣品質,但是這在其他縣市是看不到的一個情況。
一條修法的條文,要減少了空汙的問題,卻衍生耕作的難度。
鹿野農民 李鐵強 (左)
關山那個有機的,很可憐,很慘耶,割了3成4成,全部被那個稻黑椿象,全部吃掉,所以今年就,他們就想盡辦法看怎樣,真的是他們農民,成本要8成,本錢喔,算1600,一甲地,8成要差不多11、12萬,你收了3,4成好不好,4成他們的(穀子)雖然賣一包2000塊,那個有機的,然後收4成,1成10包,等於40包,4x2,8,才8萬塊,他們今年虧大了,最少要虧5、6萬。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下雨了,稻禾在雨中更顯得生機盎然,但也有許多病蟲害正在孳生,一早,農民就冒著大雨巡田,這辛勞是許多吃著白米飯,非從事農業無法體會的,所以農民希望,政府在定政策之前,該先想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