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老化,是你我必須好好看待的議題,特別是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調查報告,大約每13人就可能有一個人失智。面對這個現象,有社福團體設計出『老來伴』計畫,培訓志工陪伴跟帶領失智長者運動跟遊戲,透由專業課程為臺灣社會盡一份心力!首先第一集我們先帶大家了解什麼是失智症還有培訓課程內容,記者吳怡君和李明燈的報導。


 

 

 

公園、菜市場、醫院、車站,是許多長輩們會常出入的場所、但也常發生走失現象,所謂失智症患者很可能就發生在你我的身旁。

 

 

今天來有什麼問題嗎,我發覺我最近好像有壓力,睡不太著,腦袋會一直轉轉轉,一直在想東西。

身心科診所醫師 蔡孟釗(右)

 

所謂的失智症,它是一個整個大腦的認知功能開始退化,那這好比說我們講的記性,好比說語言的運用的問題,那同時,我們可能也包括說,這個人他的社交能力,變得可能畏畏縮縮,或是變得是比較魯莽衝動個性上的改變,我們可能就會把他做一個這個,失智症上的診斷

 

失眠跟心情不好,記性不好這個狀況,常常是很多老人家,常見失智症前驅的症狀。

 

==cgin==以台灣失智症協會民國110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就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更提高到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cgout==

身心科診所醫師 蔡孟釗(右)

 

失智症,它是一個很多重因素的一個疾病,那目前醫學對這個失智症研究的主流,我想大家可能都聽過,所謂的阿茲海默氏症,那今天這個阿茲海默氏症,是一個失智症的比較大宗的原因,大概佔了這個失智症的因素可能有六成。

 

===cgin==除了疾病是造成失智症的因素,另外還有腦血管病變以及長期酒精或重金屬的中毒者、長腦瘤或外力影響下都可能罹患失智症,==cgout==而失智症與老化之間我們又該如何區別呢。

身心科診所醫師 蔡孟釗(右)

 

失智症的患者,他們這些知能的退化,很多時候是會很嚴重影響他的生活功能的,他在這個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自行找這個答案的能力,似乎是有明顯的缺陷,那繼而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患者,他可能會出現一些比較不合邏輯,脫離我們事實規範的一些想法跟行為。

 

而目前失智症治療方式除了藥物外,陪伴也是延緩失智症退化的好方法。

身心科診所醫師 蔡孟釗(右)

 

試著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或是他以前有興趣的東西,就是讓他再試著從這些學習認知復健當中,再次活化他的大腦,我們其實也滿鼓勵說患者,他去增加一些社交,有時候失智症的長者,他會藉由協助他人或是藉由陪伴,他們彼此會有這個凝聚力,彼此這個退化的狀況會變得比較延緩。

 

發現到陪伴的重要,因此臺灣有一間社福機構近期發展出『老來伴志工培訓計畫』,以培訓和實習課程,帶領更多民眾成為專業的失智症陪伴者。

樂作創意協會創辦人 陳愛珠(右)

 

那我們是說是失智老人,從開始已經有這些症狀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就介入,就是,我覺得就是未雨綢繆,預防勝於治療,所以我們就開啟了這個旅程。

 

而每一位參與志工培訓的夥伴其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

老來伴志工 羅秀粉(右)

 

其實我退休的時候,我就像一般的退休人,我都去爬山,去吃吃喝喝玩玩樂,就是我兒子,他可能怕我提早失智,才會建議我來做這個,我感覺這是很好的。

老來伴志工 湯家嫻(左)

擔心自己將來遇到的時候,怕自己將來不知道怎麼去處理,然後就會覺得透過可能接觸的多看得多,就比較會可能心裡會更踏實,也會比較冷靜的知道怎麼去處理,然後相對的就覺得,自己也會有成長,然後也可以幫助別人這樣子。

老來伴培訓志工 李英娜(右)

 

很多失智症家屬,他在照顧的方式,其實會停留在以前都不懂,其實對,因為我已經很知道我爸爸的狀況,我覺得對失智的人來講,他是其實有點受苦,而且不被了解,會讓他們很不自在然後很焦慮。

 

我們是老來伴,既然是伴,重點是伴,那請問主角是誰,老人,對,就是長輩,那我們是做輔助的角色,好 這是老來伴服務,我們最希望的做的是什麼,成為長輩最棒的家人,因為陪伴對於一般大眾來講不容易,尤其是24小時的照顧者。

 

培訓課程最先從認識失智症開始,也解開許多民眾對失智症的誤解。

志工培訓計畫社工督導 羅雪華右)

 

因為我們的志工多半都是沒有接觸過失智症,那所以我們的課程的第一天的安排,一定是最基礎的認識失智症的概念要有,那再來我們會把一些,就是為什麼失智老人,他會需要不同的溝通方式,他們需要得到什麼樣的支持這些觀念細節,讓他們了解。

老來伴培訓志工 李辛恩(右)

 

失智長輩來說,其實真的會覺得說,他怎麼會有這個狀況,然後又或者是說,他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我講的話他可能都聽不懂之類的,可是因為透過這邊的就是一些訓練,那其實也會讓我們更加了解說,長輩的內心的狀態是什麼。

 

由於失智症長輩在生活中缺乏自信,因此更需要透過陪伴帶給他們安全感,志工培訓過程就是訓練他們從語言互動及遊戲陪伴中,一同建立長輩的信心。

樂作創意協會創辦人 陳愛珠(右)

其實裡面有很多獨居者或者是失智者,他們不願意是他們不願意自己走出來,可是這一群人可能就被忽略了,我們會去探視訪視,然後評估之後,我們會帶著我們的志工,我們的專業團隊,進駐就是去服務。

 

這是什麼顏色,紅色,紅色,請問是什麼數字,7,7,很好。

 

課程中除了基礎認知,也設計學習適合帶著失智症長輩運動與遊戲的課程。

志工培訓計畫社工督導 羅雪華(右)

 

用形狀卡跟數字卡的目的,就是讓他其實就是簡單的配對活動,他是透過一些遊戲的規則帶進去,然後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去引導他的時候,我們在當中還強調的就是,因為慢長輩聽得懂,然後還加上我們誇張的製造效果,可以讓長輩整個人投入。

 

更安排模擬演練課程,有人扮演長者,有人擔任志工角色,互動中慢慢學習也更了解失智長輩的溝通技巧。

志工培訓計畫社工督導 羅雪華(右)

 

因為很多的失智長輩,他是在重聽的狀態,當我聽不清楚的時候,我沒有辦法融入,然後我會就會呈現一個安靜的狀態,那所以呢,我們會強調,第一個,長輩不管他有沒有重聽,我們在整個練習過程當中,我們一定是要把聲音放大,但是不能高八度,然後呢,要速度放慢並且字句之間要短。

老來伴培訓志工 李英娜(右)

 

因為本身我媽媽是開始輕度了,那我覺得這一套教具這個方法,我是不是可以回去南部交給我們家人教他,我覺得我其實很希望已經得到失智症或是有點症狀的,他可以在前面可以待久一點,不要一下子就往後面跑。

老來伴志工 李嘉琦(右)

 

來這邊三天的訓練,我覺得真的非常的扎實,然後學到很多那種細微的小動作,就是比如說要跟,這樣子要跟這樣子的長輩的話,說話就是要慢,然後要不要太多字,就是大概一句就是五六個字,然後切斷切斷慢慢跟他說,他才會理解我們在說什麼。

 

 

模擬演練中也會出不同的情況考題,加深培訓志工的臨場反應。來參與培訓的志工更來自各行各業,但他們都擁有一顆溫暖且熱誠服務的心,希望為失智長輩與家庭多盡一份心力。

老來伴志工 李嘉琦(右)

因為第一個,我喜歡從小就喜歡跟老人相處,然後這次就是,又看到是失智長輩,然後又是可以服務,那我想說那就來學點東西。

老來伴志工 蔡家容(右)

也是因為我就是未來想要做,就算我找工作,我也是想要做跟服務老人家相關的工作,所以才會投入到這個志工服務裡面。

 

志工培訓邁入到第三期,協會更發現報名志工越來越年輕化,透由更多年輕新血加入,老來伴志工團也就更加有活力,也能深耕認識失智症且提早預防的觀念與知識,透過陪伴的力量讓,更多失智長輩找回人生的自信與成就感。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李明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