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又健康的綠色公共空間,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為孩子打造更具特色和挑戰性的公園是許多人的希望。現在,苗栗縣也跟上這股風潮,正在擠盡腦汁,要用公園文化打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傍晚放學後的公園充斥著歡樂的笑聲,媽媽推著小女孩在鞦韆上來回擺盪,孩子們在有小熊和兔子樣式的蹺蹺板上洋溢著大大的笑容,一旁攀爬架上的小朋友則是上上下下在挑戰自我。

 

小朋友

黃小弟(左)

(你們兩個剛放學是不是),嗯,(你們兩個喜歡來這邊玩嗎?),喜歡。

 

家長

范婆婆(右)

一禮拜兩三次啦,因為還沒讀書,還沒讀書就,比較傍晚的時候,比較涼一點了,家裡玩膩了,就會帶來這邊,比較有地方可以跑啦。

 

記者

涂至伶(右)

2年前(107年)在苗栗市議會附近,出現了一個全新的觀光景點,貓裏喵親子共融公園,開幕的時候,每天都有上萬人來到這邊,在我後方這個章魚造型的溜滑梯,就是小朋友最喜歡的。

 

公園設計師

陳永益(左)

那我們這個部分,每一座的一個長度,跟那個路線都特地設計的不一樣,所以它可以玩,它雖然高度一樣,但它的斜率會不一樣,它玩起來的速度也不一樣,我相信這個可能是造成,這個溜滑梯滿吸睛,也滿好玩的最重要的原因啦。

 

苗栗縣政府水利處處長

楊明鐃(右)

苗栗縣一直以來,都沒有這種大型的,大人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公園,剛好這一塊地有一個大大的草坪,縣長也希望說,苗栗來建設一個這樣的公園,之後我們就跟內政部營建署提案,興建這個貓裏喵公園。

 

台灣這幾年開始有了共融公園的概念,希望能減少罐頭遊具的存在,為孩子打造更有特色、更有挑戰性的公園,客家鄉親眾多的苗栗也不落人後,積極開創這股風潮。而在地鄉親對於這樣的改變,也都給予正面的肯定。

 

家長

范婆婆(右)

它比較寬廣,比較多元化,比較多東西可以玩,然後他們比較有可以跑的地方,比較寬,不會窄窄的,有些在馬路旁,就怕他跑到馬路上,比較危險。

 

隨著大環境產業結構的轉變,苗栗地區的人口嚴重外移,閒置空間綠地越來越多,因此政府開始著手規畫所謂的「共融公園」,不僅要活化地方,更希望能藉由完善的生活空間吸引年輕人回流。

 

苗栗縣政府水利處處長

楊明鐃(右)

當然苗栗人口會流失,有一個第一個,工作機會的問題,還有第二個設施的問題,縣長希望先來建立這樣的設施,讓年輕人回來苗栗,住在苗栗,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公園設計師

陳永益(左)

我們那時候有做一個貓裏喵,搭配一個貓船長的造型,其實它的主題就是一個,貓裏喵海洋探險區,貓船長,乘坐著我們一個海盜船,然後帶領我們小朋友,進入海底去做一個探險。

 

在地的客家元素也少不了,吉祥物貓裏喵一家人穿著藍衫,帶著大小朋友徜徉海底世界,特色公園的出現,成了話題景點,不過後續的維護更是重要的關鍵。

 

苗栗縣政府水利處處長

楊明鐃(右)

我們當時興建公園的時候,就想到未來維護成本要比較低,因此我們做的東西是維護性比較低的一個設施,包括溜滑梯我們用水泥磨石子,希望不要用那種訂製的遊具,希望它的維護成本會更低。

 

公園設計師

陳永益(左)

那個部分我們材質其實用了一個磨石子,磨石子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一個,早期做溜滑梯的一個工法,那這個部分其實,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它,很好維護啦,像我們這個公園啟用大概已經快2年了,那我們整個磨石子沒有任何的一點破損。

 

我要挖砂子你要挖去哪裡,放在上面好嗎,那你要把它開進來。

 

家長

羅先生(左)

這邊的沙子比較乾淨吧,感覺有在維護,(所以在清洗上面呢?),清洗上面算很好清洗,旁邊就有一個洗手池。

 

公園設計師

陳永益(左)

這裡挑的沙子都是一些比較粗一點的,這個東西其實它,比較沒有那個部分(粉塵),啊這部分的話,它也易於翻撒,夏天那個太陽曬比較容易殺菌,所以這部分其實我們有去特別挑,那這個價差是比那個大概貴了將近4、5倍有。

 

走進早期公園內,因為陽光的曝曬,遊具開始出現褪色的狀況,鐵欄杆也已逐漸斑駁掉漆。「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發現許多公園整修過後,換來的都是一模一樣的「罐頭式遊具」,針對此他們提出了四大問題。

 

首先就是高度低和可玩性低,因為對於3歲以上的小朋友來說,罐頭式遊具缺乏挑戰性,3步就爬上階梯,溜滑梯1秒就到了,因此玩的時間就不會太長,沒辦法和其他孩子互動,另外就是家長比較在意的品質,由於罐頭式遊具大多是塑膠製品,長時間過後容易會有龜裂的情形,另外也因為是模組的關係,各個公園大同小異,呈現的多元性就比較單一。

 

公園設計師

陳永益(左)

罐頭遊具沒有不好,但它最大的問題是太多了,就是變成它每一座都是一樣的罐頭遊具,那就變成說,每一座玩起來都一樣,那是不是就沒有需要那麼多性質同樣的部分,那我覺得這對於一個小朋友的一個成長環境,是很可惜的。

 

特公盟從2015年開始,透過記者會、宣傳等方式,為孩子爭取「遊戲權」,現在台灣,每個城市都在努力,積極創造豐富的遊戲資源,取代早期的罐頭遊具遊戲場。

 

公園設計師

陳永益(左)

因為研究有指出啦,就是說2-12歲的小朋友是可以透過玩遊戲,去做學習、成長,然後發展他身體的一個結構,所以遊戲是對小朋友很重要的。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李玉華(右)

踏兩步發現,自己身體沒辦法平衡,那我就退下來,可能隔兩天我覺得我還可以再試,然後我就再叫爸爸帶我去公園玩,然後再試,試到第四步,結果發現,再一步就可以了,他可能就說爸爸你推我屁股一下,他評估說你只要給我一點後作力,我就上去了,結果就可以了,他就會被滿足到,啊我挑戰成功了那個「我能感」,那個我能感其實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非常的重要。

 

「共融」聽起來很棒,但這兩個字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現在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見解。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李玉華(右)

在台灣我們常常會聽到有,有譬如說特殊兒童可以玩的設施,叫做共融,然後社會性出來的設計也叫做共融,然後最近有講法是所謂的,每一個年齡層都可以找到的適得其所可以玩的元素的,這樣也叫做共融,其實就看台灣的我們,要如何怎麼樣去定義它。

 

不過,貓裏喵公園真的有符合「共融」的標準嗎? 政府方面則坦承還有改善的空間。

 

你們要兩個坐一個喔,好了嗎,開始搖嘍,我們現在都長大了。

 

家長

黃爸爸(左)

這邊比較有(遊具)可以玩,因為跟以前那種塑膠的不一樣,這比較有特色,比較有特色,然後也比較大,空間比較大,所以其實帶小朋友來,其實可以,真的就可以讓他們消耗他們的體力。

 

家長

施小姐(左)

跟高雄差很多的就是,這裡的遊樂設施很多,而且重點是,它上面有一個很大的遮陽,就家長不用跟著曝曬,我覺得這跟高雄的不一樣,跟高雄的不一樣差很多,就家長的負擔沒那麼重,不用跟著曝曬我覺得很好。

 

記者

涂至伶(右)

看到苗栗市貓裏喵公園這麼成功的例子,因此政府又在竹南獅山這邊,蓋了另一座共融公園,這次他們把三義的火炎山搬進來,要把地方的文化特色也加入公園。

 

有卡住嗎? 好 你穿長褲ok。

 

好不容易爬上了溜滑梯的最高點,咻的一聲往下溜,還沒出山洞就卡住了,只好靠著移動屁股慢慢下滑。如何在刺激和安全之間取得一個平衡也成了設計師的挑戰。

 

公園設計師

陳永益(左)

那為了考慮它的衝速,衝下來的滑速太快,我們那時候刻意做的比較緩一點,那後來發現這個部分取捨拿捏沒有很好,後來我發現滿多小朋友變成像是大排,就是算一排一排的一起把它溜下來,我覺得還是另外一個樂趣啦對不對,其實好像不太需要去侷限他們怎麼玩。

 

照片提供 欣岳營造有限公司

011050-011102

有了第一座貓裏喵公園的經驗,這次設計團隊聽取民意,並考慮到身心障礙朋友的需求,加入玩水設施,要更符合在地需要。

 

照片提供 欣岳營造有限公司

011117-011129

 

苗栗縣政府水利處處長

楊明鐃(右)

獅山公園做好以後,那個反應更熱烈,一天差不多5、6千人在那邊玩,另外我們有增加一個,夏天玩水的設施,這個玩水的設施我們也有考量到,身心障礙的族群,可以推進去讓他們一起玩水。

 

公園設計師

陳永益(右)

現在夏天因為氣候暖化的問題,實在太熱了,那我覺得做水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啦,除了讓人家有玩水的部分,其實水可以調節微氣候,那整個場域的話,譬如說它可以降低這邊的硬鋪面的一些,調節它的微氣候,它只要有水那個霧氣起來之後,這個地方會變比較舒服。

 

影片提供 陳永益

011152-011200

相關單位規畫興建3座大型共融公園,現在山線的貓裏喵公園、海線的竹南獅山公園已經完成,接下來位在中港溪分界的苑裡,也要打造另一座親子公園,要讓大苗栗地區的鄉親,都能享受這樣的設施。

 

頂著豔陽,工人們正忙著著手進行苑裡親子公園的工程。

 

營造公司負責人

陳大樑(左)

目前苑裡地區,工程進度大概是約15%左右,現在目前在實施作業的是,就是我們那個平台的基礎鋼筋綑紮的作業。

 

公園設計師

陳永益(右)

苑裡其實是苗栗的穀倉,苑裡每年的出米量是苗栗縣第一,所以那時候我們在發想的時候,是用一個你農我融,就以農業加共融,去把它做一個,整個一個在地農業特色公園的一個打造。

 

好玩的,(好玩的),(會有什麼東西),有山洞,還有攀爬架,還有踩腳的。

 

為了更接近地方的特色和需求,苗栗縣政府特別舉辦了「設計工作坊」,讓大朋友小朋友共同參與,一起打造理想中的夢幻公園。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李玉華(右)

我們把在地的親子都帶來,我們那時候還看到,不只是孩子設計的很開心,我看到有一個阿嬤也設計的很開心,就是大家對於這個公共空間,投擲的期望很高,很希望我自己有需要的東西,或者是我的創意都可以在這空間裡頭,又符合在地。

 

公園設計師

陳永益(右)

可是他們那天第一名竟然是攀爬,第二名是溜滑梯這樣,所以這部分也是做一個特別的一個意外,那又剛好又很契合我們的一個主題,所以我們也是因應他們去做一些,很多的一個調整。

 

家長

施小姐(左)

就很好啊,而且可以增加親子互動,就爸爸媽媽可以跟著小朋友一起溜,我覺得很好。

 

家長

羅先生(左)

最大的改變應該就是,對於親子活動的地方變多了,小孩子放電的地方選擇會比較多。

大環境漸漸變得更加親善,在地居民感受最深,親子之間的互動增加了,孩子的挑戰性更多了,接下來主管機關還要把「共融公園」推進各鄉鎮,帶動地方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採訪/撰稿 涂至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