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茶、陶藝、製樟、做紙傘等,這些客家傳統產業,近年來敵不過傳統產業面臨的窘境,技藝、工法都遭遇斷層危機,因此政府提出了「客家技藝傳習及創生示範計畫」,要傳承經典技藝,更要帶動客家經濟產業。


 

 

製茶、陶藝、製樟、做紙傘等,這些客家傳統產業,近年來敵不過傳統產業面臨的窘境,技藝、工法都遭遇斷層危機,因此政府提出了「客家技藝傳習及創生示範計畫」,要傳承經典技藝,更要帶動客家經濟產業。

採茶就是,是新發芽的就採這兩葉。
四月份正值採收春茶的季節,茶園主人許時穩,一步一步細心教導女兒如何採茶,從他接手茶園後,就堅持要帶給消費者,無毒、健康的有機茶。

[頭份茶園主人
許時穩]
第一個就保障就是說,你不噴農藥,自己也不會被農藥傷害到,雖然說走這條路會比較辛苦,因為你像是說,除草、鏟草這些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所以不過這對,人類下一代是好的,所以我們就會堅持走下去。

北部客家人,早年居住地區,大多以適合種茶的山坡和丘陵地為主,因此在茶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一環,如今傳統的茶產業,技藝、工法,甚至人力都出現了斷層。

[頭份茶園主人
許時穩]
像我阿公的時代,這邊差不多上百甲的地都是茶園,因為以前家家戶戶都有農業的勞動力,因為漸漸地到現在,像這20年來農業的勞動力,你看我現在採茶的全部都70歲80歲,所以你像採這個碰風茶一定要用手工採,所以這人力就是很大的問題。

[客委會產業經濟處 科長
楊秀禎]
我們客家庄的地方,全部都比較偏鄉,稍為比較鄉下一點,然後我們的傳統產業很多,全都是家庭式的,微微型的小微型產業比較多,最重要的,我們年輕人下一代,慢慢全都進到都市去發展了,變得老房子、老店面、還有老的手藝,沒有人來接。

面對傳統產業發展困境,客委會提出了「客家技藝傳習及創生示範計畫」,要用一年時間,將客家經典的傳統工藝再次復興、繼續傳承下去。

這次最終徵選出8家業者進行輔導,主要分為「習藝」和「場域」,習藝的部分,每家業者會選出一位「習藝生」來培訓,客委會提供每個月約3萬元的薪水,另外在場域的部分,也會協助它們改造環境空間和行銷規畫等。

[客委會產業經濟處 科長
楊秀禎]
主要是要把我們客家庄的,老的工藝、手藝、技術,還有舊的店面,幫它們做改造,最希望是希望我們客家傳統的一個手藝,年輕人,或是他自己的子女、孫子、女兒,全部來接,我們客家庄未來這些手藝才能慢慢傳承下去。

在多元的技藝類別中,許時穩的日新茶園是唯一獲選的製茶業,許家的茶園已傳承三代,在這次的計畫中,老闆許時穩將傳承的重擔交付給女兒,期待女兒結合先前的工作經驗,為產業帶來新的生機。

[頭份茶園主人
許時穩]
傳藝就是說,它讓許郁欣了解說,現在是上半年,冬茶多少有做一些,也做了酸柑茶、澎風茶,就是說,因為製茶的時間它每一個季節不一樣,氣候變化、有太陽,陰天,所以說這半年就學一些。

[頭份茶園傳藝生
許郁欣]
剛開始可能有其他工作,然後後來就是,他(爸爸)一講你就是要馬上結束那邊的工作,然後回來幫忙這樣,然後剛開始很抗拒,可是沒辦法還是要接,然後之後哥哥可能也會回來幫忙,所以大家就一起幫忙,一起學習這樣子,做農很辛苦,然後要學的東西很多,像面對客人啊,或是製茶的專業,都要跟他(爸爸)好好學習。

按下去按下去,好再一次,直接這樣按下去,不是還不要按下去,再把它拉起來,拉到最細拉最細,好手指放開來,就會變這樣。

除了茶藝要有年輕人來承接,陶藝的傳承也有斷層,早期苗栗地區有豐富的陶土資源,全盛時期曾有多達13間窯場,但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傳統陶藝跟不上時代變化,許多傳統窯場紛紛倒閉。

好慢慢的慢慢的慢慢的,就會了嘛,這就很漂亮,這就是碗了。
三義的春田窯,在1985年成立時,主要生產外銷至歐美地區的裝飾陶瓷,但因台灣人力成本不斷提升,工廠漸漸移往中國和東南亞地區。

[三義陶窯主人
廖增春]
這種東西是一種,人家說是密集勞力產業,它做一做,工廠這些就要找更省工,更有利潤的地方來做,因為這種叫做退流行的時候,因為勞工意識抬頭,他就要離開,一直跑,一直跑,所以我們這個產業是(面臨)這樣的情況。

廖增春不斷找尋新的出路,設置了全台灣唯一的「直倒焰式複合型柴燒窯」,成功轉型為一座具有現代藝術特色的柴燒窯,這次他更將傳藝生的機會,留給在地有興趣的年輕人。

[三義陶窯主人
廖增春]
我甘願找到一個要做的人,我不希望說我自己,這個機會讓給我自己的小孩,要是我的如果小孩不認真呢,所以我說「傳賢不傳子」,我也真的剛好遇到鈺珊,她也有需要這個工作機會,我也覺得她很認真,她對這個陶瓷也有興趣,所以我才覺得她是很適合的人選。

[三義陶窯傳藝生
曾鈺珊]
因為本身我自己是從事畫佛像的工作,我想能不能把我自己畫佛像的技術,畫圖的技術,加入做陶藝這部分,看能不能激發出新的東西。

這個收邊的動作很重要,妳剛剛沒收到邊,它會這樣,會這樣翹來翹去。

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用心提點,儘管只有一年的時間,廖增春仍傾囊相授。

[三義陶窯傳藝生
曾鈺珊]
以前我會拿陶土回去自己捏,想要怎麼捏就怎麼捏,那現在像是手拉坏,我就沒有這樣的基礎,一開始真的要定中心就定很久,要用很多暗力,就比較困難,一開始比較困難的地方在這。

[三義陶窯主人
廖增春]
我希望,她比我更厲害,其實我現在認真說,這就叫做什麼,你做一個老師,你如果教不出一個比你厲害的學生,那個不及格。

窯場的環境,也在專業團隊建議下,做了調整。

三義陶窯主人
廖增春]
輔導我們這些廠商,就改善這些環境,還有門面那些全部重新整理,以前最老的那個窯,周邊我們將它美化,把它美化來做,未來遊客來這裡的時候,就可以了解春田窯的緣由是怎麼樣,以前做了些什麼。

這個接口很重要,不要太快,這這樣還有下面,一層加一層, 妳才剛開始學不用那麼快,一次一次擠,一次一次擠沒關係,不用像媽媽那麼快。

另外以手擠坯聞名的銅鑼窯,這次由女兒擔任傳藝生的角色,媽媽彭秀梅一步一步耐心的指導。

[銅鑼陶窯 傳藝師
彭秀梅]
一般做大型的,你就要用手擠坯,手擠坯就用陶土條,一層一層把它接起來。真的要自己,從頭做到尾的話,可能比較快的話2年半,那如果說手法比較不好的,可能就要3年多。

銅鑼陶窯 第三代主人
張維翰]
手擠坯的東西,其實比較困難度,它的製程比較困難,所以通常做手擠坯,現在已經斷層,老師傅離開了,中間就沒有傳承,所以出現斷層,年輕人不願意學習啊,比較辛苦啦。

除了傳承有斷層,學徒的費用,也是一大問題。

[銅鑼陶窯 第三代窯主
張維翰]
很常遇到傳統產業技藝(的問題)就是說,要我出錢請他(學徒),還是他付學費給我呢,就一個尷尬的問題,然後是還好,這次客委會這個技藝傳承,可以有一年的薪水,拿來(讓)我們付給習藝生。

銅鑼陶窯 傳藝師
彭秀梅]
雖然說才一年的時間來說,她這一年中間方法知道了,她自己常去練,還是(可以),一些小東西對她來說,不會有困難。

這天下午工人們正忙著施工,第三代窯主張維翰準備將部分場域打造一個「銅鑼窯故事館」。

[銅鑼陶窯 第三代窯主
張維翰]
我們是50幾年的老窯場,一直都沒去整理,也沒時間,就一直做、一直做,我們就趁這次機會,把我們場域整個大整理,然後大改善。

吳治增在蒸餾槽上跳呀跳,父親在旁用鏟子幫忙把樟木片倒入槽中。銅鑼這間樟腦工廠,從日治時代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

[樟腦工廠主人
吳治增]
70年代、80年代的時候,它(樟腦)的價格,一下子大跌,就崩跌,譬如說一桶,那時候正常的價錢,差不多賣8萬對嗎,一下跌到剩2萬,那時候爸爸說,買(樟)樹的本錢都不夠。

隨著大環境的改變,樟腦精油從原本外銷改為零售販賣,為了突破這樣的窘境,老闆吳治增開發多元化的產品。

[樟腦工廠主人
吳治增]
客人拿來擦(樟腦精由)說,蚊蟲叮咬、擦了止癢、消腫退紅,那我們就想到,是不是(可以)做成肥皂,你洗了半個小時蚊子不會靠近,是不是效果就很好。

這個香樟。

要準確分辨出香樟和臭樟,可能就要花上3年的時間,加上樟腦精油的製作過程需要付出許多勞力、環境悶熱,想要在現代社會中找到繼承人,可以說是難上加難,不過慶幸的是,吳治增今年才16歲的女兒,願意接下這項挑戰。

園中擺著最原始的樟腦蒸餾槽,周邊更種了7種不一樣的樟樹,在專業團隊建議下,開創了一個「樟知識」公園。

[樟腦工廠主人
吳治增]
我種7種樟樹,客人來(就可以解)說,這一棵樹是香樟,這一棵樹就是芳樟,芳樟的用途是什麼,油樟的用途又是什麼,牛樟用途是什麼,這樣全部很仔細,這樣客人來到(這)他會說,這的確有增加樟腦的知識。

對於「客家技藝傳習及創生示範計畫」,業者們皆持正面態度,希望期限能更拉長。

銅鑼陶窯 傳藝師
彭秀梅]
我認為假使是一年的話,就稍嫌太短了,如果時間長一些,以長期來說,差不多3年多少年,他就可以完全出師,還有就是說一個習藝生,真的太少了,因為你教一個人,一個工廠要傳承下去有比較少。

[銅鑼陶窯 第三代窯主
張維翰]
客委會負責提供一些,像我們一年的經費,給薪水之後,習藝生可以跟我們業者,不管是簽約也好,至少5年10年之類的,要有一個合約啦,不然其實學一年,真的教會了他走了,對我們沒幫助啊,不管是自己人或是外面的人,就是擬定合約我覺得滿重要的。

[三義陶窯老闆
廖增春]
我希望是一個帶頭作用,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今天我說我已經成長了,那我已經成長了,我就希望說,我可以再幫助更多人。

客委會希望在一年輔導期間,能有拋磚引玉的效應,帶動及活絡更多客家傳統產業。

[客委會產業經濟處 科長
楊秀禎]
我們會做更進階的一個輔導,兩個部分就是,把這些8家更升級的,更往上一層樓的去協助它輔導它,那也可以延伸一些計畫,再招募更多新的一個老店家,還有學徒來學習。

精彩技藝的傳承,傳統產業的復興,再加上年輕人回流,要為客家傳統產業注入活潑的新氣息。

採訪/撰稿 涂至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