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八音是客家人在重要生命禮俗、歲時祭儀、節慶、神明誕辰等場合都可聽到的音樂,現在客家祭典或是廟會,還是習慣要有八音作為襯底音樂,只不過為了省錢省事,大多改以播放錄音帶的方式,使得客家八音團日漸式微。趁著過年,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八音團的表演,炒熱過年氣氛吧。
[畫面提供 江宥憲]
這是北部的客家八音。
[美濃八音團 總幹事
謝宜文]
北部的地方,因為受到北管,北管音樂的影響,所以他們的,北部的客家八音,他們用的樂器,他們會用北管的那些樂器。
這是南部的客家八音。
[美濃八音團 總幹事
謝宜文]
南部的八音呢,它主要就是為了祭典,祭典的意思,在祭典的時候,當然就盡量越省人力越好啊,所以它演奏出來的聲音,就是一個比較精緻化,那北部的呢,就比較豐富性。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無論南北,當梆子的敲響「起界」,嗩吶高八音的吹起,整個年節的氣氛就被帶動了起來。
[八音學員
林怡珍]
響起來就充滿客家味道,然後就跟自己,就會想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美濃八音團 總幹事
謝宜文]
所以我們要過年的時候,一聽到八音就想說,啊,要過年了,所以八音對我們客家人來說,聽到八音,就是有好事情。
聽到八音,就是有好事發生。在嗩吶和弦樂的熱鬧聲中,新郎官跟著父母,帶著準備好的牲醴,要回到娘家,用最傳統「敬外祖」的儀式,敬告祖先,他要結婚了。
[新 郎
楊乃暢]
雖然說我們現在這一代年輕人,不太了解這個「敬外祖」這個,這個傳統啦,但是喔,因為爸爸、媽媽,還是有幫我特地去舉辦這個習俗,然後我們覺得也是很開心。
[美濃八音團 總幹事
謝宜文] 「敬外祖」,這就是我們客家人的一個,很傳統一個這樣的禮俗,一個男人要結婚的時候,他一定要準備牲醴,去祭拜他附近的神明,附近的伯公,另外他還要準備這些牲醴,去媽媽的娘家,祖母、曾祖母的娘家,對母親,對母系社會的一種,飲水思源的,去祭拜他們的祖先。
虔誠地點上香,向祖先報告,孩子長大了,討媳婦了,要步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新郞舅公
劉寶宏]
我看到非常的高興,辦得這麼周到給我們,有吹嗩吶的,又有錄影的,這個我們的祖先一定會高興的。
能帶著孩子回來祭祖,新郎官的母親感動得直掉淚。
[新郎母親
陳美珠]
很感謝,我最感謝我的老公,就有對我娘家有一個尊重這樣。
[新郞父親
楊國源]
我希望說利用這個機會,來把它繼續傳統,將它保持下來這樣,因為「敬外祖」的意義很大,很好,要想到以後,你從哪裡來,你的媽媽從哪裡來,你的祖母從哪裡來,你的外婆從哪裡來的這樣。
新郎父親說,會請傳統的八音團來「敬外祖」,就是希望延續客家尊重祖先的文化。
在美濃客家庄不只拜伯公,婚喪喜慶各種祭典,也都會請客家八音團來演奏,直到現在風俗還持續保留著。
[八音師傅
溫福仁]
我們這裡用到的時間很多,第一,人家娶媳婦,「敬外祖」,伯公廟還神,宮廟還神,一定要用八音的。
[美濃八音團 總幹事
謝宜文]
客家八音可以算是祭典的一個神經中樞啦,你如果說這個祭典,這個祭典如果沒有八音的演奏,你這個祭典,變成這樣,我說的死氣沉沉啦,沒有一個,沒有一個生命,如果八音吹奏下去以後,和它配合下去,欸,祭典就變成一個活的。
客家八音為祭典帶來生命力,但隨著老師傅凋零了,客家八音的傳承也出現了斷層。
[美濃八音團 總幹事
謝宜文]
再來你們這些老人家,你到了70歲過後,80歲以上,幾乎沒有辦法做了,所以這些一斷掉,後面沒有人來接了,所以現在變成,變成說,那這樣的文化資產的這些,我們說的國寶喔,在消逝,真的一下,這些人不做了,那沒有,(或是)往生了,就幾乎沒了。
過去的地方音樂成了文化資產,老師傅也成了國寶,就怕八音成為「絕響」,謝宜文老師,從10多年前開始整理八音樂譜,免費教學,讓有興趣學的人更容易入門。
[八音學員
謝坤榮]
以前的沒有,完全沒有譜的時候,你就要用聽的,要聽很久,聽很久才,要有一定的這種功力的人,才有辦法來,來演奏,我如果有這個譜,就很簡單了。
[八音學員
林怡珍]
現在越來越少人,就是在學了,所以我想,多一個人學也好吧。
[美濃八音團 總幹事
謝宜文]
再來我在,在帶他們的時候,我會把他們,有機會帶出場,去和這樣的,我們的文化和我們的祭典,實際去配合,去伴奏,去演奏,實際去讓他們瞭解,喔我們的八音,不只是學八音而已,其實和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儀式,是息息相關。假使如果沒了八音以後,你看哪,你去看這些儀式,完全相同會斷掉。
謝宜文老師說,祭典少了八音就像沒了生命的靈魂,只剩徒具形式的儀式,客家八音一旦消逝,客家人的生活、文化也將少了一味。過年聽著嗩吶聲響起,就更有過節的氣氛了,希望來年,年年都聽到熱鬧的八音的演奏。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 陳靖維、曾宏智
剪輯 陳靖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