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都將日本健全的防災安全網當作學習的楷模,但除了日本政府投入中央資源,進行整體規劃外,日本民間更是普遍發揮互助精神共同響應,東京知名的不動產公司森大廈,就是由企業出力,培養出一批具有急救專業的「防災士」,當重大災害發生時,就能發揮功能救災,日本街頭常見的販賣機,也有廠商主動配合,當作災難發生時,民生物資的供應來源。
演習廣播響起,東京都港區規模最大的不動產管理公司森大廈,上百位身穿黃色工作服的員工,早就在一樓大廳整隊待命。

[森大廈株式會社 副社長
森浩生]
首先是自助,自己守護自己的生命安全,然後也負起守護家人安全的責任,但是在森大廈,大家是生命共同體,先確保自己的安全,我希望你們可以做到互助去幫助別人,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先自助。

請第4班移動到急救運輸站。

一聲令下, 全體人員迅速散開,這時除了指揮的呼叫聲,過程中聽不到任何人在嘻笑打鬧,從最基礎的打繩結開始,透過演練學習急救技能,是森大廈多年來的傳統。

[森大廈株式會社震災對策室事務局 局長
寺田隆]
我們作為推動社區發展的企業,主要是因為很多居民在這邊上班,住在這邊或來這邊遊玩,所以要確保他們的安全,訓練是一個必要的工作。

無論是滅火。
滅火成功。

還是心肺復甦術。

你還好嗎?
你還好嗎。

壓低身子掩住口鼻,從煙霧瀰漫的帳篷中冷靜找到出口,每個動作通通確實完成,這100位森大廈員工,其實都是公司設立的防災幹部,不只所有人都得通過急救檢定,還必須定期重新接受培訓。

[森大廈株式會社 員工
土井岳史]
森大廈是推動社區發展的企業,會有許多不特定的民眾來到我們城鎮,我們的理念是,民眾可以來到這裡避難,所以我認為,身為這邊的員工應該隨時具備緊急應變能力,若是明天就發生震災,我們為了能夠臨機應變,所以很認真的在做防災訓練。

寫上姓名及血型的安全帽,每位防災幹部身邊都有兩頂,一頂放公司,一頂放宿舍,隨時做好出動救災的準備。

[森大廈株式會社震災對策室事務局 局長
寺田隆]
森大廈主要有三種訓練,今天的訓練主要是要培養自助能力,自己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另外是透過訓練,提升員工的防災意識。

來到大樓底下的倉庫,滿坑滿谷的緊急避難物資堆得比一個成人還要高,不只要照顧好自己人,連附近居民的份量,通通都準備妥當。

[森大廈株式會社 員工
島田拓也]
森大樓集團總共備有27萬份緊急存糧,在六本木之丘這邊一共有10萬份,其中主要包含調理包、飲用水等食品之外,還有給小嬰兒用的尿布。

各種物資應有盡有,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民眾發現互助能力的重要,志工力量蓬勃發展,也因此在日本被稱為志工元年,近年日本更喊出,十年內要在全國郵政單位,設立至少2萬名防災士的目標,也積極推動加油站等單位加入,要企業分擔守望相助的責任。

[森大廈株式會社震災對策室事務局 局長
寺田隆]
以六本木之丘為中心的2.5公里範圍內,有可容納一百位員工的緊急宿舍,住在這裡的員工可以前往各個據點鎮守,也可以協助進行急救措施等,或協助蒐集資訊或發放物資等活動。

面對災難,日本企業不置身事外,另外像是日本到處都有什麼都賣的自動販賣機文化,就像是一座座小型物資倉庫,隱身在巷弄間,先為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未雨綢繆做好準備。

像這個上面有太陽能板的販賣機,假如在發生災難停電的時候,它還是能夠正常運作,那裡面的飲料呢,就可以拿來當做救難物資。

販賣機上頭寫著,緊急時免費提供,而這樣的做法,更是由民間自動發起的,日本健全的都市防災安全網,不是憑政府單方面打造,而是一人一份力,全民拚防災。

採訪/撰稿 陳沿佐
攝影/剪輯 鍾淑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