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說來就來,誰也無法預知會帶來多大災害,但現在透過嚴密的監測技術,已經可以在地震來臨前,事先做好提防。強調即時快速功能的手機防災APP,成為日本年輕族群防災準備的新選擇,此外像是日本的電視及報章雜誌等,更時時可見防災相關訊息,但日本的這條防災路,卻是走過了幾十年的艱辛路程,一步一腳印,才有現在的成果。
東京街頭的假日市集人潮洶湧,老家在九州的長崎恭子,正站在一旁滑手機,等著顧客上門,今年4月的熊本大地震,影響波及九州全境,長崎恭子現在有事沒事就會打開手機防災APP,關心老家最新情形。
[日本民眾
長崎恭子]
九州最近地震很頻繁,在九州有像東京這樣的管道\\可以取得即時消息,也可以隨時透過line等方式去互相確認親友的狀況,我覺得非常方便。
311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民眾普遍體認到災害預警的重要性,日本氣象廳透過全國上千座地震觀測站蒐集大量資訊,在人手一機的高科技時代,透過事先預警,至少能替民眾爭取到十秒以上的黃金逃命時間。
[日本留學生
Victor Queiroz ]
我在日本第一次遇到地震後,所以我就去下載這個軟體,因為我人生第一次遭遇地震,我來自巴西,那邊沒有地震,所以我想說透過這個軟體收集資訊,也可以透過這個軟體確認安危。
日本古老傳說認為,地震是地底下有一隻巨大的鯰魚甩動尾巴造成的,
這款圖示就設計成一隻鯰魚造型的地震APP,透過互動式的方式,讓網友回報各地地震訊息,網路也成為日本新世代互通有無的防災管道。
[日本民眾
石山美智子]
手機有登錄市政府的資訊平台,所以當發生災害時手機會自動發出警訊。
[日本民眾
長崎恭子]
在家裡的話除了電腦跟電視,手機也隨時可以獲得資訊,在外面時主要是手機,透過推特或臉書等可以收集資訊。
互動式防災APP的好處,就是能由在地人分享最即時正確的消息,同時東京都政府也特別透過各種平台,向不同使用族群傳遞訊息。
[東京都總務綜合防災部防災管理調整課 課長
齋藤貴之]
東京都架設有專門的災害資訊網站,緊急時除了在該網站及東京都的推特上發布資訊,另外也會透過大眾媒體等,透過各種不同管道向東京都民傳播資訊。
日本防災訊息求新求快,打開日本電視節目,只要哪邊傳出地震,或是颱風等災情,電視台就會馬上在畫面中,打上醒目的跑馬燈,大量的防災訊息不斷更新,取代灑狗血的災難場面,反而能不造成民眾恐慌。
[前內政部 部長
李鴻源]
當日本在發生一個重大災害的時候,只有NHK可以報,就是它的訊息是統一的,它的訊息是正確的,它的訊息是即時的,所以當防災的最後的專業氛圍是,你的媒體要怎麼弄,你如何在第一時間讓你的訊息到,這個我們的市民的手上,而且這個訊息是一個正確的訊息。
就算是平時,日本報章雜誌也能經常見到與防災相關的新聞,鋪天蓋地的傳播方式,讓日本民眾習慣與災難共處,更重要的是,還得知道如何應變。
[台灣防災產業協會 祕書長
鄭錦桐]
那他們呢,甚至在報章雜誌攤呢,都可以買到災害潛勢圖,因為311地震後有去參訪日本,就可以發現說,在進去,這個書店的門口第一區,就攤開來看,就告訴你說,日本還有哪些活動斷層,然後現在日本的災區呢,現在的分布狀況怎麼樣,哪些道路呢,現在目前還沒有通,它是把它這個災情的資訊彙整之後,把它當成科普的資訊,來書報攤上就買得到。
學者強調,災難訊息揭露,是防災教育重要的一環,因為人們總是太快淡忘過去的傷痛,日本也是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天災,才喚起民眾強大的防災意識,日本近年不斷加強災難訊息傳播力道,就是要民眾記得天災無情,時時做好提防準備。
採訪/撰稿 陳沿佐
攝影/剪輯 鍾淑惠
- Nov 02 Wed 2016 20:14
513集進擊の演習(六) 即時資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