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隧道通車十年了,十年來,徹底改變宜蘭的對外交通,平均年增六十多萬輛次的車潮,也悄然改變宜蘭城鄉風貌,農地更加破碎,高漲的房價甚至讓年輕人回不了鄉。宜蘭人直嘆,當年抵抗六輕進來的好山好水,回不去了!從本週起,我們推出雪隧十年系列報導,來看看這十年來宜蘭的變與不變。首先,我們從交通的改變來探討,台灣長期以來總是以鋪路造橋,作為德政的代表,例如中橫公路的開發被視為人定勝天,雪隧也是台灣隧道工程的里程碑,然而經驗證明:高速公路一條一條地開,就一條一條地塞,花蓮人引頸盼望的蘇花改,即將在明年底陸續通車,但是從學界到宜蘭當地人都擔心,雪隧塞車,將會從原本只是送入加護病房,直接宣告腦死!檢討交通政策,除了開路,應該如何去管理?台灣的長途運輸發展策略,應該是什麼?請看我們的報導。
工程人員順著地質開挖,一發現大量土石崩落,馬上停止!這裡是東澳隧道南下線,全長大約3.4公里,即將在七月底前貫通,雖然它不是蘇花改工程最長的隧道,地質複雜及困難度卻最高,剛在四月間貫通的北上線,開挖期間受到猴猗山斷層及小帽山斷層等影響,曾發生6次大規模抽坍及3次大湧水事件。

[蘇花改工程處工程科 科長
林廷彥]
目前我們的執行狀況,整個隧道開挖進行得也差不多了。那預計我們這個部分的施工,後續還有我們襯砌,跟我們機電工程的施工,那預計,在106年底會全部完成,那後續部分,我們會先開放A區的這個路段。全線部分大概到108年底,109年,會全部通車。

依照交通部規畫,=蘇花改工程分為三段,A段是從蘇澳到東澳,B段從南澳到和平,C段是從和中到大清水,改善路段總長38.8公里,預計從明年106年底陸續通車,可節省通行時間大約45分鐘。

[蘇花改工程處工程科 科長
林廷彥]
其實蘇花改這個計畫來講,它主要強調是安全性,它是希望是說,讓花蓮,東部花蓮這個花東地區的民眾有一個安全回家的路,所以它強調是安全性,不是強調速度,也不是強調容量,那所以它這個路線來講,當然是說,安全性提升了以後,那個相對旅遊的這個,民眾旅遊、開車旅遊的意願會提高,那不可諱言這個,這個交通量一定是會增加的啦。

[宜蘭縣議會 議長
陳文昌]
這實在是一個,不敢去想像的一個未來,你看我們現在譬如說假日,(國五)一天算兩萬輛就好了,兩萬輛,蘇花改通車以後,有可能多三千、甚至四千、五千,本來是這樣還可以邊塞邊走,你再多了這麼多車,都變成停車場了,大家都不用走了。

[逢甲大學交通管理系 教授
李克聰]
那現在很明顯看到的現象大概有幾個,第一個雪隧塞車會更嚴重,第二個呢,蘇澳那個地方會塞得很嚴重。千萬不要已經預見的這些問題我們又束手無策,那將來如果塞得更嚴重的話呢,我覺得花蓮一定是另外一個宜蘭。

蘇花改還沒完工,學者已預見花蓮將「宜蘭化」,而雪山隧道會更難行!實際上,通車剛滿十年的雪隧,當年興建的主要目的也是安全與便利,十年下來,因為這座長12.9公里的隧道,被拉近的,遠遠超過當年的安全訴求。

[宜蘭縣 縣長
林聰賢]
其實這十年來,最大的變化,就是把宜蘭跟大台北的生活圈拉近了,成為九十分鐘等時圈的生活圈,所以整個交通流量來看,原來高速公路的設計,像我們蘭陽平原的平原段,一個小時的車流是四千輛,那到了雪山隧道這個長隧道,變成一個小時兩千六百輛。

宜蘭過去被視為傳統後山,但是距離北部都會區,地理位置又如此接近,當台北、新北都已高度發展時,就宜蘭民眾來看,當然希望也有一定的繁榮,而傳統交通建設的思維,當我們需要解決交通上的障礙,讓地方有發展機會時,就會以建設為手段,例如開隧道,去做開發。

[高公局坪林行控中心 主任
林錦堂]
第一步我們的觀察,雪山隧道的容量,大概南下它會一個小時是2400(輛)左右,那北上的部分大概一個小時是2200,一個上限,不過現在,北上的車流量到一個尖峰時段,它每個小時進入的量,大概都是超過2200,所以它會有一個塞車的現象,那隨著車流量愈大,它塞車的時間就是會愈長。

雪山隧道廣播,目前車流量大,請提高您的行車速度,並保持安全車距,高速公路局祝您行車平安!

雪隧通車十年來的流量變化,民國96年通車週年時統計,當年雙向有1400多萬輛次通行,一路急升到98年,達1700萬輛次,接下來緩升到101年,1800萬輛次,再度陡升至103年,一舉超過2000萬輛次,預估到今年底,全年約達2100萬輛次。

[高公局坪林行控中心 主任
林錦堂]
大概國人對國道五號這樣一個通車興趣比較大,所以那個車流量就不斷地成長,比較攀升的狀態,那一直到103年,從98到103年這一段時間,大概成長得是比較趨緩,不過從101年到103年,可能是,宜蘭地區的旅遊事業比較發達,那這樣的話,這一段期間的車流量也比較,比較高幅度的成長。

[逢甲大學交通管理系 教授
李克聰]
就是說,正式全部通車之前,我們讓它先通大客車?然後呢,通了大客車之後呢,你要享受雪隧的快感,就必須要坐大眾運輸,培養大家這樣子的觀念。這樣子的情況,可惜當時的交通部因為,它認為整個配套很難。

雪隧是雙向四車道,其實包括主隧道,中間的導坑、人行、車行聯絡道,豎井和通風站等等,大小長短總共有58組隧道,迄今仍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雙孔公路隧道群!十年前通車前,李克聰教授擔任雪隧履勘委員時,就曾建議,仿照歐美國家先例,先試辦大客車通行,再逐步開放小客車,只是它背負的不只是宜蘭人的呼喚,整個後山、宜花東都在等通車。

[宜蘭縣 縣長
林聰賢]
車流量因為這裡面,我們還承擔了往東部的這個旅客,所以,我們現在還有一個更大的擔心,除了連續假期,那現在蘇花改到明年底,要完成以後,那過境的車輛是不是會更多?

當需求量愈來愈大,應該要如何管制?交通部目前整合學界意見與地方需求,一方面交通建設要達最大輸送能力,另一方面去做「減量、分流」,減量是提升大眾運輸能力,分流則是因應特殊節日的短期塞車,卻要花很長時間消化,如果把車流時間分散,就不會這麼擠。

[交通部路政司 副司長
王穆衡]
它的一個概念,就是希望讓人可以到達宜蘭,但是不是車,太多的車擠到宜蘭,那所以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也希望說,透過未來還是以公共運輸為優先的概念,但是這裡面不只是道路的公共運輸,包含軌道的公共運輸。

各位旅客大家好,17點零7分,經由山線開往彰化莒光號,請到1B月台等車!

軌道運輸的好處是不受塞車影響,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運能不足,學者建議在短期內,可以在早上或晚上的離峰時段,增加所謂的「紅眼班次」。

[逢甲大學交通管理系 教授
李克聰]
那我們現在面臨到最大困難就是在七堵,七堵這邊,因為我們到基隆跟到北迴都是共線,所以那個地方在同樣的軌道之間呢,要,同時要兩條路,這個路線的運能要在那邊去重疊,所以呢,這個北迴的,這樣子的一個運能就沒有辦法有效增加,但至少我們可以選在一些離峰時段。

要從根本解決塞車,還是得管制私人載具,宜蘭縣議長陳文昌建議,可以徵入城稅或環境稅,以價制量。

[宜蘭縣議會 議長
陳文昌]
所以我們提出入城稅、環境稅也好,只是說,解決兩個事情,就是說,是不是有辦法讓它分流?比較不會說,塞成這樣子,這個重點是說,你宜蘭有東西嗎?有內涵嗎?環境生態是有辦法保持得好嗎?你如果有內涵,(遊客)自然會來。

[交大運輸管理研究所 榮譽退休教授
藍武王]
這是擁擠費的概念,不鼓勵你,在這個尖峰時間內開進來,那個一般都是入城的概念,那宜蘭這個,這個如果收這種入城費很顯然是不鼓勵你來這邊消費,這個我是覺得,比較不是,跟一般在處理進入市中心區的那個擁擠費的概念又不太一樣。

問題在於:國五車流目的地,也有長途到花東,不一定都進入蘭陽平原,學者藍武王認為一旦收取入城稅,反而是把遊客趕走,建議交通部可以實施「預約制」,分散車流時間。

[交大運輸管理研究所 榮譽退休教授
藍武王]
那你可以把一天24小時,分成譬如說12個時段,每一部車子要上路,可以先預約,之前幾天,或者前幾個鐘頭都可以預約,輸入你的車號,經過的時間,或者是上匝道下匝道的地點。

[交通部路政司 副司長
王穆衡]
那我們現在有很多科技的手段,我們已經知道,高速公路有收費,然後我們歷來的,也有歷史上的紀錄,其實我們有愈來愈多的資訊可以去掌握,我相信那個時候不是禁止或是管制的問題,而是讓民眾有比較聰明的選擇的問題。

由於etag收費系統準確又穩定,交通部目前正運用車流量數據分析,著手研擬預約制,學者也建議,部分交通尖峰往往有方向性,還可以善用都會區調撥車道概念,挪用對向隧道一個車道,讓大客車優先通行。

[交大運輸管理研究所 榮譽退休教授
藍武王]
那能不能再找出說尖峰中的尖峰?那我們看看這種空間的轉移能不能借用對向的車道,如果是,譬如說這個方向性,往宜蘭的,或者是往台北的這個方向性的車流量,如果是超過三倍以上,那我們就考慮說,是不是我們就配三比一的這樣一個調撥車道。

台灣地狹人稠,不可能永無止境鋪設公路系統,還是得依賴穩定的軌道運輸,這也是交通部,對於東部發展長途運輸的首要策略,宜蘭縣長林聰賢呼籲中央,盡早規畫北宜直鐵。

[宜蘭縣 縣長
林聰賢]
在現有的北迴鐵路的這個系統上面,主要還是以花東為主,宜蘭分配的車位數,並不是這麼的高,所以那個比例如果要提高,就會這個少掉了花東,我們不會這麼自私地希望這樣做,所以我們這麼長久以來,在整體的交通策略裡面,北宜直鐵,是我們一定要考慮的。

[交通部路政司 副司長
王穆衡]
它選擇方式,是不是大家所談的直鐵的這條路徑,我們當然還要去跟環評啊,這些單位去做一個配合跟審查,但是我們發展軌道運輸,在東部來講,是我們一定要去做的一件工作。

北迴鐵路運能早已飽和,長久之計,就是另外開闢新的軌道運輸系統,交通部已有規畫,但是路線行經翡翠水庫行水區,卡在環評關口,目前仍對北宜直鐵路線三緘其口。

[逢甲大學交通管理系 教授
李克聰]
軌道運輸,因為我們當初規畫的北宜直鐵的路線,經過滿多環境的敏感的地區,所以我相信在環保的這課題上,就很難得到大家的共識,所以我也建議,如果要蓋北宜直鐵,這個路線的方案可以再去做檢討。

[宜蘭縣 縣長
林聰賢]
這在各項的監測資料,包括雪隧施工,跟雪隧通車十年,都有環境監測資料,如果真的,那個工法,或者那種技術沒有辦法突破,會影響到翡翠集水區,我們不會冒然要求中央做,但是,如果那個衝擊是可以忍受的,那兩害相權取其輕。

北宜直鐵的規畫還在未定之天,面對國定例假日湧入宜蘭的大量車潮,中央也建議,宜蘭必須建立路邊管理及收費系統。

[交通部路政司 副司長
王穆衡]
我們在台北我們都很習慣了,我們路邊都有停車管理跟停車收費,可是我們到宜蘭去的人,大部分都是雙北去的,可是我們不能夠期待到了宜蘭之後,我們就不要平常的這樣子的一個習慣,所以宜蘭這個地方對私人運具,類似像我們現在生活之中已經有的這種管理,我覺得在宜蘭要建立起來。

[宜蘭縣議員
林成功]
要去賺人家的錢,要歡迎人家來,我們自己要弄得很清幽,弄得很乾淨讓人家來,當然我們自己要先犧牲自己的權益,所以我剛講,車輛的解決問題,如果中央,是該到時候了吧,這個叫亂世用重典,欸,你要自備停車位啊,我們自己本身檢討自己,礁溪先檢討,營業者本身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礁溪是宜蘭縣觀光發展的火車頭,無黨籍縣議員林成功認為,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完全執政,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早開始比晚開始好,因為時間不多了,如果交通再不做減量、分流,蘇花改在明年底第一階段通車時,就會再度引爆大塞車潮!

[逢甲大學交通管理系 教授
李克聰]
大概我們減少10%到20%,低標是10%,高標就是20%,大家不開車,願意坐我們的大眾運輸,那這樣的話,我們的,所有的,包括雪隧,包括我們現在預見的,將來蘇花改會造成蘇澳的塞車現象,都可以得到比較有效的改善。

[交大運輸管理研究所 榮譽退休教授
藍武王]
任何高速公路一段一段地通,就一段一段地塞,因為路通了,馬上大家都會去那邊。不能寄望永遠靠公路的拓建,而就可以解決這個所謂的運輸需求的問題,還是要透過管理的手段。

雪隧通車十年來,平均每年增加六十萬輛次車潮,但路總不能無止盡的開,重點應該是如何管理?政府如果沒有適度的政策與誘因引導,民眾也不改變對家用車的依賴,永遠等不到雪隧假日不塞的那天!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黃訓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