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敏督利颱風導致七二水災的嚴重災情,中央政府通盤檢討治水計畫,開始著手以全流域的概念總合治水,經過專家學者的評估,以烏溪流域作為優先推動的流域。按照水利署第三河川局,所劃設的河川治理線,縣府將進行土地使用分區檢討,許多鄉親平常耕作的土地,將變更為河川區。南投縣國姓鄉柑林村,最近就有數十位鄉親陸續接到縣政府公文,通知土地所有權人,配合水利機關,變更河川區域,到時這些民眾的私有土地,將受到河川法嚴格的規範。國姓鄉親相當反彈,他們說,河川治理線的劃設,不僅沒有事前通知,也沒有召開說明會,完全不符合程序,因此連署抗議,要力爭自身權益。
一早,頂著37度的高溫,工作人員忙碌地為樹苗澆水,緊鄰國姓橋邊的這塊田地,是何全益家族世代耕作的土地。


[國姓鄉柑林村 村民
何全益]
從我阿公,爸爸、還有我,而且我在這邊住快五十年了。

在橋的對岸,溫室裡的廖一仲同樣耐著高溫,照顧著作物。這可是他投資了百萬元,以滴灌方式栽培的牛番茄。

[國姓鄉柑林村 村民
廖一仲]
所以我可以省很多,很多工,我們,我跟我太太兩個人,夫婦就可以做成這件事情了,一年是做兩作,目前是一年兩作,當然是,天氣越熱的話它的,當然它的價格是越好啦。

而這一片讓農民安身立命的田園,卻因為一紙公文全變了調。近期柑林村有數十位民眾接到縣政府公文通知,才知道為了配合水利機關,私有地被劃入了河川區。

[國姓鄉柑林村 村民
何全益]
這次被劃成河川地,就是六月十三號那個縣政府有寄一張通知單來,告訴我們這樣子。

[國姓鄉柑林村 村民
廖一仲]
我爸爸耕種到現在四、五十年了,現在被它變作河川區,當然對我的,我自己的權益會受損到。

[南投縣政府地政處 處長
簡清松]
我們就是要慎重嘛,就是說它改為河川區,它當然是對民眾的權益上未來會有所影響嘛,那因為事關在我們整個縣的縣民的權益,所以我們就是說,在公告的先通知民眾,給他三十天的時間讓他們表達意見嘛。

有關烏溪它的河川區域線==cgin==它其實在省政府時代,民國79年,省政府時代就已經公告,那在97年,因為它烏溪治理規畫,那治理規畫它有治理計畫,所以說那時候,就遵循這個治理計畫裡面的用地範圍,我們這次是因為103年做局部,局部變更。

河川局說,早在省政府時代就有河川區域線的劃設,93年敏督利颱風導致七二水災的嚴重災情,中央政府通盤檢討治水計畫,開始著手以全流域的概念總合治水,因此經過專家學者的評估,以烏溪流域作為優先推動的流域

[國姓鄉柑林村 村民
何全益]
如果說那個七二水災那一邊,那一次水真的很大,但是離我們這邊還有七、八米的高度啊,所以說什麼百年防洪,這個比較不能接受。

[國姓鄉柑林村 村民
廖一仲]
政府你要怎麼做,當然它要保護我們,要把我們這些劃入河川區這些,對我來說是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它要劃之前,它要跟我說,要跟我說,說我現在要劃到哪裡,你的影響是怎樣,要讓我們知道,這樣才有意思啊。

[第三河川局 副局長
吳瑞濱]
那因為這個河川區的公告,當時的程序是,由公告完以後,會送縣政府圖說公告閱覽一個月,當時也沒有所謂地方說明會的規定啦,一個水系,這個公告治理計畫河川區涉及的土地權屬,往往是好幾千筆,那也不可能說一一通知到啦,這是執行上有,有一個很大的困難。

逐戶通知,執行上有困難,但每一筆土地,都是農民安身立命養家活口的依歸。

[國姓鄉柑林村 村民
何全益]
101年的時候,它們已經有告訴我,因為那時候我剛好買,就是路旁邊這一塊土地而在興建溫室,那個時候河川警察就有告訴我們說,這邊屬於河川區了,所以叫我們溫室不要搭這麼出去,沒想到這一次,6月13號這一次就是縣政府重新再告訴我們,我們的那個河川區劃線,已經在把我們延伸進去裡面一點這樣子,(就是比較擴大了嗎)?對、對、對,比較擴大,而且擴大好多,它事先都沒有通知我們。

[第三河川局 副局長
吳瑞濱]
土地所有人他在使用這個,利用這個土地的時候,例如說要跟政府機關申請的時候,它土地開發都要涉及一個敏感區位的查詢,河川區域其實都列在這個查詢的項目之一,民眾這個有關自己的民眾的權益,這個其實你在開發這個土地你都要去了解啦。

[立法委員
蔡培慧]
河川局跟水利署,它們太把過去的這種威權政府的便宜行事啦,因為這個地本來是私有地,然後我要做你使用權的轉移,本來就應該逐戶的溝通的。

但目前這地目登錄仍是農牧用地,並沒有註明是河川地,根本無從查起,要不是河川警察的警告和縣府的通知行文,何全益也不會知道,耕作三代的兩甲地成了河川區。對此河川局表示,早年就曾行文南投縣府,公告土地使用分區變更。

[第三河川局 副局長
吳瑞濱]
民眾陳情剛好是在國姓護岸的對岸,其實基本上它是,還是依照,還是維持這個97年的公告的河川區,它沒有做變更啦,但是因為當時縣市,縣市政府沒有隨著做,使用分區的變更,以至於讓民眾誤解。

[南投縣政府地政處 處長
簡清松]
水利署雖然有把它的一個資料送到我們縣政府來,但是有某一些區段,河川的一個河段,它有一些需要再進一步的檢討,還是做進一步的一個,變動的部分,所以他們認為說,暫且要暫緩辦理。

[立法委員
蔡培慧]
我覺得這個光是在解釋上,它就已經是便宜行事了,因為我很難想像就是說,它於法沒有一一告知,那很可能就是國家的高位權力,譬如說是徵收的時候,可是這看起來並不是啊,我們也必須要針對它,它據以的,它依據的法規是什麼,然後我們要來檢視。

南投縣政府地政處表示 ,這次的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包含位在烏溪上游南港溪和眉溪支流的埔里鎮,烏溪流域的草屯鎮三個區段,總計200多位地主,但對此,就連埔里鎮鎮長都表示不清楚。

[第三河川局 副局長
吳瑞濱]
埔里的眉溪跟國姓南港溪的河川區域檢討的時候,我們也在當地,在在埔里也辦了地方說明會,但是,因為我們的發文都是由縣政府轉知,當地的鄉親來參加,但是這地方(說明會),所以當時大部分只有部分的里長有來,民眾大都沒來,所以這執行上,也事實上也有困難啦。

[埔里鎮 鎮長
周義雄]
所以說這個都有,都可以查,不是用嘴講說,欸,我有講說要開,我有通知要開,結果你來的人不多,那如果三河局,真的它有盡到告知公告通知的責任,那結果地方來的鄉親少,那責任就不在河川局,(那所以鎮長對這件事情知道嗎),我坦白講我不清楚。

但不論是政府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終歸受害的還是老百姓。

[埔里鎮 鎮長
周義雄]
說我的這個私有地,我被你劃入行水區之後,那,好,你說你還不使用,不徵收,沒有就沒有所謂的徵收補償的部分嘛,但是我請問啦,那你現在今天,這一個月把我劃定下去之後,我這塊地有使用上有沒有受限,第一個,我的種植類別,有沒有因為行水區法,來受限。

[南投縣政府地政處 處長
簡清松]
劃為河川區喔,到目前跟不劃為河川區,在我地政單位來講,我們完全是依照,它的一個用地類別來作管制嘛,假如說是你農牧用地的話,當然是種植你的一個農作物為主嘛,你假如說是林用地,當然是那個種植那個林木為主,你說它未來,劃分為河川區,但是它的使用地類別並沒有劃分,並沒有再做改變啊,所以在我主管的法規裡面,對他們並不影響,並不會對他們有所裁罰。

[第三河川局 副局長
吳瑞濱]
依照水利法、河川法,這必須限制使用,這個也請民眾多多擔待,這規定是這樣啦,主要是為了水道防護跟防洪的安全啦,這也為了大家公共安全的問題。

耕作權受限,直接受衝擊的就是農民的收益,是否能有更周全的配套呢?

[立法委員
蔡培慧]
這個土地擔負了兩個功能,一個是你自己要做農耕,不管你要種小麥什麼的,第二個是,你要承擔公共的責任,也就是我的河川有時候如果,大水的時候可能會淹過來,那在這個淹水的時候,他們是注意到他的地役權,所以針對這個地役權,就今年有什麼樣的損失是要給予補償的。

[草屯鎮 鎮長
洪國浩]
那我也希望,政府能夠編列預算,或者用另外一種方式,譬如說,因為河川有時候要,要這個所謂疏浚,那疏浚有些的砂石,它可以販賣,得到的一個利潤,是不是要成立一個基金,那這些的經費呢,作為我們這個徵收土地以及河川的治理的費用。

對此河川局表示,並無補償配套,而更令村民不解的是,劃入河川區的標準為何,怎麼同一個河段命運卻大不同。

[第三河川局 副局長
吳瑞濱]
涉及到管理治理有三條線,管理就是所謂的綠線,所謂河川區域線啦,那治理的部分就有兩個線,一個是紅線,一個是黃線,紅線就是用地範圍線,水道治理是黃線,那所謂的堤防,九十七年它烏溪做治理規畫以後,它依照治理規畫的水道用地範圍去調整前,變更它的河川區域線,那後面,因為有,陸續有堤防護岸施作完成了,國姓護岸它施作堤防護岸以後,會把它調回來到用地範圍線,那這邊,原來畫河川區的部分土地就解除列管了。

也就是說,103年烏溪水系主流右岸國姓護岸,及支流眉溪左岸向善橋上游堤防河段,護岸增設完成,因此部分私有地得以解除河川區域管制。

[柑林村 村民
何全益]
護岸是它們河川局做的啊,我們也可以要求說,這邊的護岸一視同寬這樣子啊,你們跟我們護岸做起來啊,而不要把我們的土地一直劃進去河川區域線裡面啊,而且,你們這邊都從來沒有疏過浚對不對。

地基掏空,只得抬高橋墩確保橋樑安全,這裡是國姓橋,是國姓鄉13個村交通要道,由於右岸溪床長年淤積,當地居民多次陳情要求疏浚,始終沒有改善。村民質疑,河川局不清淤卻要擴大河川區,是便宜行事。

[第三河川局 副局長
吳瑞濱]
河川裡面其實樹木它是有豐枯期它本來變化,多樣變化,因為這個是,這個議題要討論實在很多元,因為NGO的團體或環境保育的(團體),覺得要維持生態自然保育,這個是動植物的休憩的環境。

[立法委員
蔡培慧]
基於你的職責你要做什麼,那容或有人給你質疑,你也要一個個好好地解釋啊,而不是自己去架空說,我會被質疑啦,我會怎麼樣,我不要做,我覺得那其實是,在把一些它應該做的事情給,給推卸責任啦。

面對諸多的質疑,河川局表示,將在八月份辦地方說明會,讓村民表達意見。

[第三河川局 副局長
吳瑞濱]
不過現在還有機會啦,因為我們的水利規畫師,目前也在做烏溪的治理規畫檢討啦,八月份辦地方說明,你可以去裡面充分表達你的意見,他會納入治理規畫檢討裡面去參考。

但是居民擔憂,八月份才開公聽會,早就過了30天的公告期限,屆時木以成舟。

[國姓鄉柑林村 村民
廖一仲]
不過我一個比較質疑的地方就是,可能對我自己的農保有關係,有關係,不過它不敢跟我說,說我的農保,連以後的災損,風災啦、水災這些災損,會影響嗎?它這些都不敢跟我保證啊,所以我最後我才會連署,寫這張請願書出來。

村民表示,國土規畫為了防洪需要擴大洪氾區,這是公共利益,當然可以討論,但是他們希望政府,有要跟他們討論,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人民突然發現自己的土地被劃為別的用途,得用連署的方式表達訴求,政府才願意聽他們的心聲。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陳靖維
旁白 吳詩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