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三星鄉地理環境優良,孕育出香甜多汁的三星上將梨,今年種植面積43公頃,與全盛時期相比,剩下四分之一,分析背後原因,不外乎一年一穫的上將梨成本、技術門檻高,加上氣候風險大增,使得利潤變薄,農民種植意願降低,然而目前僅剩的七十幾位梨農,依舊對上將梨產業信心十足,甚至在三星地區農會的輔導下,營造出上將梨季節限定、當地限定的尊貴感。
這裡溫度條件都已經在變了,你這樣是,(梨子)現在這樣有時候在樹上,它晒太陽會太熱,我們現在就再套一層袋子上去,這個,套這層袋子有沒有,太陽晒的時候,不會直接晒到裡面這層紙袋。

樹上的上將梨包裹著兩層紙袋,就像是幫梨子戴帽子一樣,原來這是要幫梨子降溫,減少農損,劉賽馨種高接梨的資歷有40年,果園面積一甲七,他也是宜蘭三星上將梨比賽的常勝軍,種梨技術高超。

[三星上將梨農
劉賽馨]
我們的農政單位,我們的改良場叫我們留,留這枝水芽,可以減少它的生理障礙。

七月初正是上將梨的採收期,不過歷經去年颱風與年初霸王級寒流影響,本該慶豐收的劉賽馨,苦笑著說,今年有回本就算不錯囉。

[三星上將梨農
劉賽馨]
回溯起來應該是在去年的兩個颱風,已經把這個葉子全部打掉了,它這個養分積蓄不夠,再加上這個霸王級寒流,今年嫁接起來梨子都比較小顆,養分不足,表面看起來應該是,產量、顆粒是減少三成左右,但是它沒有長大,這一個產量差不多減少應該有,三成左右,等於就是減少差不多六成了,但是那個品質的價位影響更嚴重。

說氣候因素是三星上將梨產業的魔王關卡,一點也不為過,接穗時期碰上東北季風,本來就容易遇雨害、寒害威脅,採收時,又擔心遇上颱風,打壞甜美果實。三星上將梨的種植面積和全盛時期相比,只剩下四分之一,僅存四十三公頃。

[三星地區農會推廣部 主任
賴俊宏]
在嫁接的那個時候大概在十二月、一月的時候,那時候正好又是東北季風盛行的時候,所以那時候雨量又特別的豐富,所以整個就會影響到它(梨樹)整個開花的這個情況,那我們三星蔥的經濟價值又還不錯,所以漸漸農民,有的就轉型到變成種蔥的這樣情況。

高風險再加上種植成本高、技術門檻高、勞力密集,這些條件都使得三星梨產業,難有新血輪加入。

可以採收的時候你就可以看,陽光照了會反光、會透。這個就是甜度就夠了。

七十四年次的陳台昱,是三星梨農界的小鮮肉,五年前返鄉繼承家業,他坦言,若不是父親留下這片梨園,年輕人要躋身於這個行列,難度很高。

[三星上將梨農
陳台昱]
你要進入的門檻滿高的,你光一些設備、農地,然後跟你果樹,你如果用承租的,我們就不講,你如果是像原本(從新株梨樹)栽種,你要八年以後才能採收,然後你像一些鐵架,像這種鐵網、鐵架,你每一分地,這些設施弄下來,都高估於,我們要隨便,我們去租一塊地,然後去種個蔥、種個蒜,的成本差太多了,因為就進入的成本可能就,一開始你沒有一、兩百萬根本沒辦法去參與這個。

眼見上將梨產業挑戰越來越多,三星農會和宜蘭大學合作,希望透過大數據分析,降低梨農成本。

[三星地區農會推廣部 主任
賴俊宏]
希望說透過一些,我們現在比較流行大數據的分析,然後把農友他整個,在每一年,他種植這個果樹的,譬如說施用肥料的一個情形,或者是使用這個農藥的情形,然後做一個,在數據上的一個分析,然後找到一個最佳的一個數據,提供給農民,然後在施肥的部分,他可以做一個最合理的一個施肥。那這樣,希望能夠降低農民的一個成本。

你的斜度,你要有斜度,大概四十五(度角),或四十五多一點都OK,這樣你就很容易剪掉。

農會也規畫採果團,帶遊客到梨園裡體驗=。

你不會剪就不要剪,不太會剪,對啊,這個求救一下,唉唷 好厲害喔,我種梨子種三十年了。

[遊 客
曹先生]
沒有那麼簡單啦,哪裡有那麼簡單,那個他們講得很簡單,實際上,實際上,哪個,什麼厚的要在上面、在下面,我實在是搞不懂。

[遊 客
謝小妹]
很難剪,不過很好玩。

[遊 客
叢日華]
因為這邊水梨很好吃,那我去年要來就報名太晚,那今年趕快報名,五月份就要報名,我喜歡吃水梨,那這邊我認為是第一名,肉很,很細緻,然後水分又多。

[三星上將梨農
古鳳秋]
消費者買一顆梨子來吃是很容易,可是對我們務農的人來講,要照顧出一顆好吃的梨子,其實是滿多的工,我讓客人進來,其實不是,完全只是為了做生意,我也是想讓我們,我們的一般人知道說,喔,其實務農真的是那麼辛苦,請他們也是,大家同理心啦。

開放體驗採果,不僅讓消費者更加認識上將梨產業,與梨農面對面,直接鏈結銷售通路,這也是三星上將梨特殊之處,完全不進拍賣市場,直接地產地銷。因為面積小、產量少,梨農追求精緻高品質的果品,營造出限地限量的期間限定感。

[三星上將梨農
陳台昱]
因為產量真的不夠大,沒有到很大量,所以我們只能追求比較精緻化,然後跟追求品質度,對,因為像在出貨跟人家比較起來,你吃起來就是不一樣,所以有差異性會出來。

[三星上將梨農
古鳳秋]
我是看好它的未來,因為我們很用心在照顧我們的上將梨呀,我們跟別的地方的梨子有很大的區隔,除了好吃之外,我們在用藥方面等等,我們都很用心在經營。

雖然上將梨面積與全盛時期相較,只剩下四分之一,但三星鄉現有的七十幾位梨農,都是經歷嚴峻考驗後留下來的佼佼者,如同疏果後留下來的,才能成為香甜多汁、細嫩可口的果實。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戴志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