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手工造紙的技術和產品越來越少見,為了要延續傳統手抄紙文化,一位苗栗青年在接觸手抄紙傳統產業後決定,要努力參與、復興這項傳統工藝。除了向老師學習,更嘗試找尋代表苗栗18鄉鎮特色農產的廢料收集起來,製作成各式各樣的手抄紙,還透過金銀紙廢料的手工創作,讓更多人了解手工紙的故事。來看吳怡君和陳靖維的採訪報導。
走進苗栗竹南鎮內,常常可以看見很多人家門前馬路或廣場上,曬著一綑綑金黃色的金紙,成為當地特有的景色,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原來這裡過去是製造金紙的重要產地,只是如今已經逐漸沒落。
金銀紙店老闆 陳坤輝(左)
現在工人很少,都是一些年紀大的,我現在我有85歲了,現在三個人,他們都是早期就做這種習慣了,他們年紀也是大,勉強還可以做, 現在年輕人都不要做。
這裡是竹南鎮內還有運作的金銀紙店,可以看見陳老闆和員工們幾乎都白髮蒼蒼,但還是繼續守護著這項傳統工藝。
金銀紙店老闆 陳坤輝(左)
一張切成三張,三張之後再第一次給工人加工,加工步驟分成三段,貼好之後呢,是水性的要曬太陽保持乾燥三天,有太陽的時候要三天, 碰到下雨的時候我們有準備一個烤箱,也要保持乾燥。
就是我們拿這個紙邊回去,就是做一些文創商品。
看見手工紙的式微,一位苗栗青年陳世翊決定發揮創意,將原本要回收的金紙邊重新造紙,因此他常來找陳老闆,了解金銀紙的歷史故事和討論做手抄紙的技巧。
所以我是跟你拿這個我們的廢料,拿回去除了去浸泡,對,浸泡,給它爛,浸泡,對,然後再來壓,然後用果汁機打一打,然後再重新用框去撈。
相片提供 陳世翊(0212-0226)
陳世翊將金紙裁邊廢料結合手抄紙,並教導當地學生將其製成藝術創作,學生各個發揮巧思創意,創造出一件件獨特的作品。
手抄紙文創青年 陳世翊(右)
我們的工作坊部分結合它金紙當中有一些不同的程序,像我們他的有在蓋印章,然後或是他可以設計圖騰,我們金紙上面有福祿壽的圖騰, 那還有我金紙的紙張從哪裡來,讓學生可以親手去體驗到這些工藝。
他也和另一位設計師設計了三款金紙文化結合福、祿、壽圖騰的作品,並搭配學生作品一同舉辦展覽,地點就選在當地金銀紙行家族的三合院陳家古厝舉辦,別具意義。
手抄紙文創青年 陳世翊(右)
相片提供 苗栗縣在地文化推廣協會
(0320-0323)
是以前我們金銀紙的在地有一個,還是手工做的金銀紙的紙行,然後他們以前的一個家族的三合院,然後我會選在這邊原因,是因為剛好金銀紙行就在隔壁,然後就是以前他們都會在我們三合院中間,去曬這個金紙。
苗栗縣在地文化推廣協會專案管理 張海翎(左)
相片提供 苗栗縣在地文化推廣協會
(0337-0342)
那我覺得這是一個還滿不錯的做法,讓孩子可以接觸到,原來竹南有這樣一個很獨特的產業,畢竟其實金紙這一行,目前已經越做越少了, 然後很多產業都外移了,所以可以讓孩子,可以透過一個創作的方式, 來認識在地產業,我覺得是一個很不錯的嘗試。
過去念工業設計的他,會接觸到手抄紙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
手抄紙文創青年 陳世翊(右)
我在苗栗縣政府,他們舉辦的一個青年創業工作坊,那時候就認識到了,就是五個苗栗比較需要傳承的一些產業,像有蠶絲,還有原住民文化,還有我們的藤編,還有我們的藺草編織,然後最後的話就是我們自己在做一個手抄紙。
NS(做紙)
這個是從我們苗栗苑裡拿來的,三角藺草,那我跟他們收回來,然後現在我是要做紙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我們會先泡水,泡完之後呢,我們就會用剪刀,把它剪短這樣。
為了要發展出特色,也保留傳統,因此他找尋到苗栗18鄉鎮代表農產的廢料結合手抄紙技術,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手抄紙。
手抄紙文創青年 陳世翊(右)
那竟然是苗栗的紙,是不是我們就要用一些苗栗的纖維,像我們藺草就是在苑裡有藺草這樣子,我然後我們三義的話,(就是)跟他們拿一些廢棄的香茅,然後還有我們頭份地區的話,就是找了一個無毒米的大哥,跟他拿了他們的農業就是他們種稻米的時候的一些稻梗這樣子,然後來去做我們的主要原料纖維。
記者 吳怡君
我今天要來試試看,做客家粗紙,像是今天有準備了像是藺草,還有金銀紙這些廢料,做出來就是我前方的這個紙漿,這個紙漿要先將它攪拌,攪拌之後,我就這個做紙的框放到裡面,拿起來之後,水要讓它滴乾,乾了之後,就是一張很成功的客家粗紙。
另外,他也發展出一系列文創商品,希望為手抄紙帶來商機。
手抄紙文創青年 陳世翊(右)
像是一些餐墊杯墊,然後文具的話像我自己有設計一些紙捲筆,紙的尺,然後還有一些手工的書的,那個手工書的本子這樣,然後像我這個是種子紙的小盆栽,它都是用紙,紙張直接裡面有種子,讓它,它就會直接長出來這樣子。
他認為手抄紙要能傳承一定要走向品牌化,因此積極建立新的產業鏈,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手抄紙工藝文化。
手抄紙文創青年 陳世翊(右)
我會先去找我們的原料,然後再把我們的生產的找一些年輕人來加入我們生產的行列,然後在研發一些商品跟我們去研發一些課程,然後來教學,然後讓大家透過這些方式課程或是商品,可以認識我們在地苗栗的手抄紙。
陳世翊期盼將手抄紙歷史人文和創意,結合在地特色農產廢料,透由手抄紙產業化,能將每一個造紙的文化故事傳遞下去。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陳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