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寶山鄉過去是黑糖故鄉,隨著工業時代來臨,糖業在民國六、七十年開始沒落,寶山鄉新城社區發展協會十多年前開始,決定復耕甘蔗,多年來不僅有年輕人願意回鄉,也帶領過去種植甘蔗的老農一起來種,目前復耕面積已經有六公頃,而且不只做一級產業,更進入到二級、三級產業,研發黑糖相關商品和休閒旅遊等體驗,帶動當地產業。更難得的是,社區將產業活化後,近2成的盈餘,用來照顧社區老人家,希望產業復興讓青年回鄉,也讓社區長輩們能安心養老。
81歲的吳聲馨,挺著無法伸直的腰,穿梭在他的甘蔗園裡,在烈日下拿著鋤頭除草,細心照顧復耕的甘蔗。
[甘蔗農
吳聲馨]
現在就是社區的先種,社區說因為看到說要沒落了,就買了一些種子來先種,也有在大路旁種,現在,可能兩、三分地而已啦。
四、五年前開始,吳聲馨跟著新城社區發展協會再次種下甘蔗,就是希望讓黑糖的故鄉寶山能再次飄香。
[甘蔗農
吳聲馨]
會做就加減做啊,我們客家人,我們的精神,像我,早上、晚上,比較晚就出來,做一些像是現在,它種的糖還沒有外銷,它就自己種自己賣這樣,很好賣。
讓寶山再度飄著黑糖香味的,是李榮峰,95年開始他和擔任社區協會理事長的母親有了復耕甘蔗的想法,因為小時候在甘蔗園裡長大的景象讓他難忘。
[黑糖業者
李榮峰]
小時候我們這邊全部都是,大概都甘蔗田,然後民國67年的時候,開始慢慢,慢慢就逐漸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所以呢,那時候就想,他們因為科學園區的關係嘛,所以說呢,那個產業都,那年輕人都去外面工作啦,大家都不願去種植甘蔗。
不願看著甘蔗產業就這樣消失,李榮峰和從海南島嫁來台灣的太太王翎鳳接下這項重擔。
[黑糖業者
李榮峰]
以前最早的時候就是,甘蔗,那甘蔗,剛好我們這邊有一座百年糖廠,然後我們就說,欸,我們是不是可以透過這個基礎下,然後我們去做一個發展,社區有一個特色的產業,這個,這個,因為他們現在,因為人力的關係,所以說現在糖廠都是用,大致,大部分都是用那一個,那還原的方式去做糖,我們現在想說,欸,我們做一個市場區隔的話,我們就說,好,那我們就決定以甘蔗為出發點。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 執行長
王翎鳳]
因為我們寶山鄉呢,是最早期的時候,是一個黑糖的故鄉,甘蔗呢整片莊園的話都是甘蔗園,對,後來時代的一個演變以後,慢慢地那個是一個夕陽的產業,沒落了,沒有人想要種甘蔗了,所以呢,我們社區人員動員起來,就共識,想要把這個昔日的這個產業再把它復耕,然後把它發展起來。
但起初沒有資金、人力又少,他們花了不少時間慢慢說服社區的老農們,甚至希望有年輕人加入,挑戰極大。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 執行長
王翎鳳]
辛苦跟困難一定是有的,因為畢竟我們是從一級要種,種這個開始,要種這個原料開始,因為他回到農村,因為不管我們還是年輕人,或者是老一輩的,做農,困難就來自於,因為我們要種,而且種呢,有時候天氣,然後看天吃飯,因為甘蔗的成長過程,它要經歷一年的時間,才可以收割,假如遇到颱風天,整個甘蔗園就會歪下去了,或者是下雨,雨天,然後雨量過大,那甘蔗的甜度又降少了,所以就變成我們今年收成又會減少了。
從說服老農在休耕地上種下甘蔗,再到有第二代回到家鄉,他們花了約10年的時間,總算在前年成功復耕,並成立甘蔗產銷班,目前約有10多位班員。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 執行長
王翎鳳]
所以現在甘蔗班成立了,班員也有了,而且我們有第二班也出來了,所所以我們現在有的契作面積的話是,一年比一年活化農地,增加兩公頃,前年就是兩公頃,去年四公頃,今年是六公頃,都一年比一年增加。
熟練的採收甘蔗,在產銷班中,74年次的徐榕晨是寶山在地人,前年他從澳洲打工度假回台後,就決定要加入復耕甘蔗的行列。
[回鄉青農
徐榕晨(客籍)]
雖然澳洲跟我們台灣不一樣,但是我在澳洲我看到的是,農業是可以很多的年輕人在做,然後它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對,那我覺得就是,雖然國外的土地比較大,但是我們在台灣,我們一樣,只要有心,一樣是有辦法讓農業,變成是,可以生活下去的行業。
要讓甘蔗產業能永續,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因此產銷班堅持不使用農藥。
[回鄉青農
徐榕晨(客籍)]
因為農藥對環境的破壞很大,那我們,我們復興這個種植甘蔗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夠活化土地,那如果我們再噴灑農藥,那就是破壞了一些生態,那對土地的之後的影響也是很大。
甘蔗採收下來後,徐榕晨也會和老農們一同清洗處理,並藉此學習種植技術和經驗。
[回鄉青農
徐榕晨(客籍)]
在這個社區得到很多,不管是,就是和居民的一些情感,或者是,就是長輩們教,教我們的他們一些傳統的種植,像是農業的經驗,或者甚至是人生的經驗,這其實在這邊就是我覺得收穫非常多。
[農民
鄭德有]
讓這個年輕人回來,來種些甘蔗也好,種些其他這個農作物,種些作物這樣,這樣才來,我們農民就不會沒落了,就還有農作物可以收成這樣。
[農民
劉昌盛]
現在的時代,就慢慢地,感覺是說工業就會沒有那麼好了,就會回到農業來,年輕人,退休不要做,回來家裡耕種,做這做那的,就社區,就來種甘蔗,我們社區大家有工作可以做。
[影片提供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
每一根採收下來的甘蔗都要幫它們洗澡,再榨成汁,接著就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產品,其中社區更自行研發煮糖方式,避免因熬煮時間太長而產生可能會致癌的丙烯醯胺。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 執行長
王翎鳳]
因為我們是自然農法耕種,然後就是說,採取就是說契作,就是說無毒栽培,然後收割回來,就還要(幫)甘蔗洗澡,然後放到我們的那個304的白鐵鍋裡面去熬煮它,重點就是我們要恆溫,就是105到110度,讓它水分蒸發,兩個小時就可以把糖做好,而且我們的糖吃起來有甘蔗的味道,泡的時候就甘蔗汁,對,它完全保留它,甘蔗的礦物質它的元素在裡面,沒有破壞。
[影片提供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
去年傳出,黑糖中丙烯醯胺過高,可能致癌的報導,黑糖業者受到不小衝擊,但新城社區卻頂過了這次風暴。
[黑糖業者
李榮峰]
因為我們也是做黑糖啊,當然是大家會去,會想到說,欸,這個,這個會不會,你們也,也是一樣有這種東西啊,所以說那時候我們就,就因為我們有檢驗報告,就直接交給消費者說,我們是沒有,沒有這個東西的這樣,它們原則上是因為溫度的關係,溫度的關係,所以說,在溫度超過多少度的時候,它們就會產生自然的,會產生這種物質,只是量多量少的問題。
製糖過程不加任何添加物,社區也讓民眾實際到現場體驗。
為了讓黑糖產業更多元,王翎鳳帶領社區媽媽們在廚房裡,熟練的捏製一顆顆黑糖爆漿饅頭,復耕初期因黑糖量還不足夠,得向寶山糖廠進貨,現在他們將自己製作的黑糖加入不同內餡,推出各種新口味,夏天還推出甘蔗冰棒。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 執行長
王翎鳳]
所以我們的黑糖,它是做出來的點心包括土司啊,或麵包,或者是饅頭啊,它是翠綠色的,是甘蔗汁的顏色,它不是黑糖的顏色,所以它很特別,而且它起來咬下去有甘蔗的味道在裡面的。
研發產品,也讓社區的新住民和想二度就業的媽媽們,有了工作機會。
[社區媽媽
李淑連]
一方面是可以,因為我的小孩現在讀大學了,這樣子就多一份,幫先生可以分擔一點家計,也還不錯,然後來這裡,它這邊也滿多新住民,還有老年人,感覺大家相處都很融洽。
也有年輕人認同社區的理念,願意擔任社區協會經理人。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 經理
林書存]
社區也是希望說,希望可以透過休耕地的活化,然後創造一些就業機會,有就業機會,青年,年輕人才願意回來,那回來之後,有就業機會,那產業是不是就可以帶動,有帶動的話,那就有實質的收益,那有了這些收益我們才可以回饋到社區,去做社區最大的願景,就是希望可以做老人關懷跟在地老化這一塊。
寶山鄉人口外移嚴重,目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就占了全鄉人口14.2%,為了落實在地老化,協會近2成的盈餘便回饋給社區,照顧老人們。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 執行長
王翎鳳]
因為呢,我們把,已經把這個產業已經復耕了快十年了,所以呢,我們是有品牌,建立品牌跟口碑,再把這個產業把它活化起來了,甚至我們還回饋做這個老人照顧的部分,所以年輕人回來這邊不用擔心,這一生,一輩子,沒有事情好做,也不用擔心說,後半輩子要怎麼辦,因為我們從年輕就可以來這個活化這個產業,然後又有自己的保障跟經濟來源收入,當回來的時候又可以照顧到我們的長者,或者是我們可以投入做這個社福照顧員也可以。
每天上午,新城社區裡的樂齡學習中心就特別熱鬧,長輩們上課、運動,身體也變得更健康,更讓子女能安心的工作。
[社區媽媽
李淑連]
他來這邊,就是變得,身體也變得很好,因為他每天早上固定,就來這邊做運動,然後就過得很充實,因為我每天來上班,我又每天看到他這樣,就很放心啊,看到他很快樂,我也很快樂。
[社區長輩
李秀蘭]
早上做運動,做運動大家身體很健康,大家這樣本來身體比較不好,現在越做,唷,一直看大家越做越好,又有交到朋友,又可以,又可以那種,大家來聊天,開心聊天就這樣,大家過得很快樂,日子過很快。
新城社區發展協會將甘蔗香再次帶入到社區中,不僅凝聚長輩的心,更成功吸引年輕人回鄉,復興甘蔗產業,從一級生產、二級加工,進入到三級的地產地銷、體驗活動,產業活化後,更希望將農村社區轉型成社會企業,形成深耕在地的力量。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洪炎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