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廟會活動各式各樣的攤子,總會有捏麵人,現在幾乎看不到了,更別說傳承。但苗栗有一位40多歲的捏麵人師傅羅紫正,他認為要把傳統民俗技藝當成一項商品,也要提升師傅的價值,他們不是賣藝,而是表演、傳承者,他找了幾位各領域的民俗技藝師傅,成立苗栗縣民俗藝文協會,他是理事長也是這些師傅的經紀人,為大家安排適當的演出與教學機會,希望讓逐漸沒落的民俗技藝有另一種發展方式。
五顏六色的麵團,在羅紫正的巧手下,不一會就成了一隻可愛的鸚鵡==ns==
就算是複雜困難些的龍,五分鐘內羅紫正還是可以精準捏出傳神的韻味,因為掌握速度,才能大量製作。
[苗栗縣民俗藝文協會 理事長
羅紫正]
(傳統是)廟會的時候,去擺攤這樣在現場捏,那是小量的賣,那是小量的賣,我們現在就是做,去學校或者是公司團體跟我們訂好了,一定要在家裡先做好,再去現場表演。
住家也是工作室,這裡擺放了約三千個捏麵人作品,羅紫正想方設法讓捏麵人商品化,希望能有更多人願意接觸購買這樣的藝品。
[苗栗縣民俗藝文協會 理事長
羅紫正]
傳統技藝的東西了,變成說比較商品的東西,大人、小朋友這些,小孩這些,比較喜歡這種東西,所以我認為這樣的東西,讓它,價錢讓它賣得便宜一點,讓大家比較可以接受==ns==
拖著行李箱,帶著兒子、老婆坐上火車,只是這天他們不是要出遊,而是要在火車上教旅客做捏麵人==ns==
好 來,我再跟大家說明一下,以前的捏麵人是可以吃的喔,以前是用麵粉加糯米粉下去煮熟而成的,現在這個捏麵人是不能吃的,它是黏土的材料,
與旅遊業者合作,旅途中,帶領遊客認識與學習民俗技藝,羅紫正認為這樣的異業結盟,捏麵人的推廣可以更多元。
[苗栗縣民俗藝文協會 理事長
羅紫正]
他們做生意的方式會改變,變成說,今天人家是跟我們訂好了,才,我們才,才有出門去做,或是做表演或是做教學==ns==
細心地為小朋友解說,加上親自示範,今年要升大二的羅晧宸,喜歡捏麵人,也認同父親的經營理念,暑假期間他就跟隨父親一起去教學。
[羅紫正兒子
羅晧宸]
其實我是玩捏麵人長大這樣子,然後從國小然後到國中,到高中、到大學,其實我是一直在慢慢做一些,做變化,現在還是一樣是,直接在跟他旁邊,除非是比較小場,比較少人的時候,他可能會把我丟在那個地方,然後我自己去教課這樣子==ns==
[照片提供 羅紫正]
大家或許都認為捏麵人師傅都有些年紀,44歲的羅紫正,與大家對捏麵人師傅的想像有落差,正因為年輕,對傳統民俗技藝的經營有更多想像,他成立民俗技藝協會,希望以商業化的模式來經營運作。
[苗栗縣民俗藝文協會 理事長
羅紫正]
[照片提供 羅紫正]
還是要用組織的概念,組織的概念來做,這樣做才會,才比較容易做出來,比較常到外面的活動公司一起合作。
協會中有會各種民俗技藝的師傅,羅紫正就像經紀人,為他們接洽適當的表演或教學,而這位畫糖人師傅呂國佃,也是協會的一員。
[畫糖人師傅
呂國佃]
人家辦活動他會找我們理事長,他會,他會去Call這些,不一樣的項目的那個,那個師傅啊,對,這樣會比較熱鬧一點,多元一點。
[苗栗縣民俗藝文協會 理事長
羅紫正]
師傅一起合作,比較簡單,一次,(對方)他又要一次就(幫他)找齊,他也省得說要一位一位去找,變成說,我們用社團的力量去跟他談==ns==
利用加熱後的糖,在冷卻前,在銅盤上畫出圖案,小朋友看得驚呼連連,33年前學會這項傳統技藝後,呂國佃經歷了畫糖的極盛時期,現在畫糖幾乎在台灣要消失,只能當副業。
[畫糖人師傅
呂國佃]
你這個要有慶典或有什麼活動,有人邀請你才有生意做啊!以前的人他比較注重那個我們古老的一些東西,現在只是說,去回味這樣子而已,所以,比較不注重。
[照片提供 羅紫正]
為傳統民俗技藝師傅尋找舞台,羅紫正還出書、錄影片,出國推廣,6年前他更進入校園,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接觸與了解這項消逝中的捏麵人技藝。
[苗栗縣民俗藝文協會 理事長
羅紫正]
它不是生活的一個必需品,年輕人、小孩,他全部都玩電腦了,他興趣沒那麼高,除非說,學校特別有排一節課、兩節課,專門來上這堂課,才有可能。
[文英國中 學生
古惠嫻]
捏麵人它看起來就是顏色很鮮豔,然後不像我所想像的那麼快會褪色,然後可以放很久,然後我覺得還滿好玩,滿有趣的。
從捏出簡單可愛的動物下手,引起學生興趣,最後學校還會挑出優秀的作品送給來賓,一方面鼓勵同學,也要激發他們的創意與學習力。
[文英國中 學生
徐莉婷]
不一樣的那個,那個顏色跟形狀,然後我很喜歡把它的形狀變得很有特色。
[文英國中 學生
徐幸媛]
一開始以為要做很多細節的部分,但事實上有很簡單的部分。而且比起以前那種想像傳統的那種,還要加入更多現代化的。
[文英國中 校長
鍾萬煋]
從動手之中,可以讓學生試探他自己的興趣,這第二種教育意義,第三種啊,欸,其實捏麵人很多的捏土、陶土,都有各種的色彩,這個豐富的色彩,更讓他覺得,我們視覺藝術,這個美感教育是可以很豐富多元的==ns==
年輕一輩願意投入,老師傅的珍貴手藝,才有生機,與時俱進,讓民俗技藝兼具傳統與創新,消逝中的行業,才有未來。
採訪/撰稿 吳詩禹
攝影 羅應展、陳靖維
剪輯 羅應展
- Sep 24 Thu 2015 13:21
455集-為民俗技藝找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