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台灣都因為飲食大量西化,太倚賴進口雜糧,因此不斷試圖提高稻米的消費量,這個部分南韓就少很多,南韓從正餐到點心,幾乎都是以米為主,連麵包都不多,南韓人有多愛吃米食?米食消費觀念是什麼?一起去看看。民眾到超市買米,東挑西選,無論是傳統市場還是超市,在南韓極少看見進口米,舉目望去,全部都是韓國在地米。

[南韓農協中央會戰略企畫室
室長 李鈴浩]
在1990年代,隨著開放農產品市場的壓力增強,稻米作為韓國農民的主要農作,也是主要糧食,當時全民就形成了一個,絕對不容許開放進口稻米的共識。

==cg in==從1965年南韓稻米,占所有穀類產量的比率為53.7%,在1992年,增加到85.9%==cg out==此後稻米成為南韓農業的代名詞。根據南韓國家統計局的資料==cg in==2009年,南韓每人平均稻米消耗量約為74公斤,同一年,日本每人每年稻米消耗量為58.5公斤,台灣是48.1公斤,雖然到2010年,南韓下滑了1.6%,來到72.8 公斤==cg out==不過台日韓比較,南韓人還是吃最多白米飯的。

[韓國華僑
姜育花]
那韓國人本身,他們就非常愛這個大米,他們沒有白米飯,他們是沒有辦法生活的,一大早,他們沒有吃(西式)早點的習慣,就是吃白米飯。那你中餐也是白米飯,晚餐也是白米飯,他甚至連宵夜(都是)。我們看韓劇也看得到啊,他用一個大碗公,白米飯、小菜、辣椒醬麻油進去拌一拌,就是,哇 吃得多好吃啊。

南韓人認為,早餐要吃飽,出去工作一天得全部靠這個熱量,米,就是飲食的中心!為了鼓勵生產良質米,多吃好米!南韓從今年五月一日實施新制,要求分級包裝。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全都是韓國在地的米,不過這個它的標示有不一樣的意思,像這個講的無毒,這個標示講的是無毒,這個是金牌的米,這是今年五月一日開始,開始有分級,像這個是第一等級的,這裡有寫(圈)一個第一,一等級,像這個,我們看見隔壁這包,它說的是,沒有金牌的標示,這是第二等級的。

近年來,南韓經濟發展快速,不過再怎麼現代化,表現在主食變化並不大,南韓人同樣過舊曆年,家家戶戶炒的年糕是米做的,連點心的成分也大都是米。

[韓國華僑
姜育花]
他們的點心,也都是用白米來做的,譬如說,一般來講,我們在店裡賣的炒年糕。然後他們所有的糕點,90%都是白米,只有中秋節,他們吃半月型的蔥片,那個糕點,他們是用糯米做的。

即便是糯米也還是米!南韓因為節食和健康因素,造成稻米消耗量逐年下滑,但是主食的替代品,比起台灣飲食種類的琳瑯滿目,什麼樣態都有,南韓相對地不多。

[韓國華僑
姜育花]
那台灣早餐都是吃,小籠包、三明治,韓國早餐沒有這一些,所以韓國人他普遍來講,他沒有其他的替代品,他如果真的是要吃點,吃點點心的話,他就是吃泡麵,晚上宵夜。不是說沒有(麵食),他們也有麵包之類,不像台灣,韓國這個麵包也是有,但是它的區塊,它的比例是非常少的。

南韓人在意天然資源、原物料缺乏,所造成的影響,在亞洲國家普遍米食減少的環境下,南韓豐富多元的米食文化,多吃了一口飯,維持住對稻米的基本消費力。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