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石斑魚養殖的產值全球第一,在行政院核定的六大新興產業當中,也列入重點養殖魚種,馬總統甚至喊出要在民國102年,再讓石斑魚產值倍增!事實上,兩岸三通、簽定ECFA之後,活魚運輸船更加興盛了,不過,石斑外銷的比重高達七成以上,又集中在大陸、香港等華人市場,是否有潛在風險?石斑產業如何倍增呢?從空中鳥瞰大地,一塊接一塊的魚塭無邊無際,這裡是從屏東東港、林邊,一直到佳冬一帶的沿海養殖魚塭,從屏東往北到高雄、台南沿海,石斑養殖現在是熱門新興產業。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林景和]
我們屏東縣主要養魚的地方,從枋寮、佳冬、林邊到東港沿海一帶,主要就是我們養魚的地方,養魚的魚種裡面,主要也是以石斑、龍膽石斑為主,根據我們的統計,地方人士計算而來的結果,差不多一年有一百億的產值。

[漁業署養殖組
組長 黃友義]
台灣石斑魚養殖的歷史是滿早的,從早期六十幾年,就已經從進口野生苗來進行養殖,那陸陸續續開始有人工繁殖。那我們整個生產的集中地點是在屏東跟高雄地區

這是台南北門的養殖池,從外觀實在看不出來在些養什麼,尤其是越高價的魚種越低調!這一帶是目前台灣最北的石斑魚產地==cg in==據漁業署的統計,全球目前的石斑魚產量,中國大陸占58%,台灣17%,東南亞國家24%,其它國家不到1%==cg out==台灣雖然產量不如大陸,但是產值卻高居全球第一。

[台南市養殖漁業協會
理事長 王昌澔]
台灣(石斑)現在產量第二但是產值第一,就是因為我們石斑魚苗跟龍膽石斑的魚苗,牠現在繁殖的話是占一個很大的產值

漁民一腳踩進魚塭餵食魚苗,一天要餵兩次,現在是接近黃昏的時候,這些魚籠外表並不起眼,但是每個魚籠裡,有上千尾龍膽石斑魚苗,近廿幾籠價值至少四百萬,如果再養大一點那可就是從千萬元起跳,種苗生產,是創造台灣石斑產值的最大利基。

[台南市養殖漁業協會
理事長 王昌澔]
在生產面的話,獲利率跟生產面的話,是在前面賣魚苗的,他們可能獲利率比較高,跟後面的部分,這兩個部分的話呢,他可能高,那中間生產,在生產這個部分,那些漁民的辛苦,有可能他投資風險會比較高一點,他的獲利比率可能會比較少,但是他們是一個最大部分的人員。

[前中華民國養殖漁業協會
理事長 謝錦輝]
光魚苗的成本,就是一斤就要八十幾元到一百多元,所以這平均可能是一百元,飼料成本就是要每台斤就要八十元,還有電費成本,可能要十元以上,還有人工成本、資金成本,還有雜支,(每斤)一定要上兩百元以上。

這(龍膽石斑)兩寸?(這樣子),兩寸!(一尾這樣大小多少)?(80元)?嗯…

==cg in==台灣石斑魚養殖地區,台南主要是在培育魚苗,高雄養殖成魚,屏東則是種魚和成魚的養殖區,這是所謂「完全養殖」的專業分工==cg out==一尾石斑魚從最前端的種魚產卵,育苗成白身,中間的寸魚到後端的成魚養殖,最容易得病的階段在魚苗。

[成大生物科技所
教授 楊惠郎]
事實上石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所了解的魚苗,魚苗階段,牠得到一個叫做神經壞死病病毒,這個病毒得到的話,大概全部的魚苗都會死掉,那這個病毒的來源,因為我們台灣的水都污染了。

[龍佃生技董事長
戴昆財]
這個病毒,目前我們業者遇到的就是說,比如說,我已經中病毒,那麼我只能養三成,三成剛好成本。如果你一個小戶的話,我只有三個池子,我全部養下去只有三成,那怎麼辦?就等於我這一年沒賺錢。

你之前這一池有拿過來驗過嗎?有,8.4pm,8.4pm,你沒加什麼嗎,沒有。

在台南市動保處的檢疫室裡,獸醫師正在詳細地做切片,檢驗漁民拿過來的病魚,看看是否得到神經壞死病毒。

[台南市動保處
獸醫 莊金玉]
(養殖漁民)他們送來的目的是希望,不是病毒性的疾病,那有其它的問題我們可以跟他們講,讓他們可以注意,(那有辦法治癒嗎)?理論上寄生蟲疾病或什麼,其實養魚就是跟他的水質有關係,那如果說,通常有這些細菌性或寄生蟲性的話,就是他水質的問題,那他們會順便帶水來做檢測。

獸醫師向漁民說明石斑魚苗得了什麼病,在室外養殖的環境和水質,嚴重影響魚苗的存活率==cg in==在台南的室外石斑魚苗養殖池,大致可分為餌料池和放養池==cg out==餌料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水中的浮游微生物。

這就是魚要吃的餌料
(蘇大哥),(你說這個餌料的重要性是什麼)?餌料的重要性就是,魚(苗)就吃這個,牠如果沒有東西可以吃的話魚(苗)就會死掉。

[石斑養殖漁民
蘇士豪]
(石斑)生病的機率相當高,但是有時候,如果你的環境好的話,應該有時候還可以,還可以說稍微把這個病蟲害給降低。

養殖漁民說的是傳統室外的養殖方式,為了嚴格控制育苗條件,提高魚苗的活存率,學界在研究完全室內養殖,台南的成大,還為此蓋了國際首座室內無病毒石斑魚苗育成場。

記者stand
傳統養石斑魚的方式我們知道是養在室外,不過我們現在看見的方式是養在屋子裡面,因為現在石斑魚有很多病蟲害的問題,現在已經從傳統的方式慢慢進步到用室內、用科技化的方式來養石斑魚了。

[成大生物科技所
教授 楊惠郎]
雖然養殖是一個,逐漸從傳統經驗式的,漸漸走向科技化的,工業化的生產的階段,那國際都在追求這個變化,那我們就選擇石斑魚,怎麼把傳統的石斑魚的養殖變成科技化養殖,這整個系統的構造就是我們成大做的事情。

目前成大與慕洋生技產學合作,在成大校區的室內育苗場,有水產實驗室,要穿防護衣、洗鞋,完全隔絕外界的感染途徑。

[慕洋生技技術長
林青丘]
我們在這個一個好的一個魚場管理,其實有幾個要素,第一個是操作的方式,第二個是疾病的預防,那為什麼要進行這個,像我們這樣子全身這樣做一個保護,就是要進行疾病的預防,因為我們不知道訪客,甚至是參觀者,或者是操作的人員,他曾經接觸過什麼樣可能性的病原

台灣石斑魚產業前景看似大好,但是殷鑑不遠,民國70年代,台灣曾是「草蝦王國」,養殖面積更廣大,不過才短短數年,急速沒落,產官學界都希望徹底解決病毒問題,讓歷史不要重演。

[漁業署養殖組
組長 黃友義]
從過去台灣養殖的歷史來看,草蝦從極度興盛到快速的一個消失,那當然是病毒在作崇,那現在石斑魚,現在病毒都是集中在兩個病毒,我一直在講說,石斑魚養殖被兩隻病毒掐住脖子,都是發生在魚苗的階段。

[成大生物科技所
教授 楊惠郎]
從草蝦開始,從白蝦到斑節蝦、到九孔,甚至到現在的石斑,都是養殖三、四年以後就產生很嚴重的病害,那我們覺得,台灣的養殖業的一種模式就是,有病害,養不成功就找新的品種,我們覺得這樣是不太對的,我覺得科學家就應該深入了解問題,徹底解決他的問題使一個產業能夠永續經營。

不過室內養殖有它的極限,生產規模不大、成本太高,改善室外養殖環境,似乎才是治本之道。

[慕洋生技技術長
林青丘]
我們最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在於從小規模的量產,變成一個具經濟規模的一個生產模式,那當然這中間我們會結合我們以前的經驗。配合現在成大研發的這些標準流程(SOP),把它結合在一起,我們希望能夠達到規畫生產,甚至跳脫以往的經濟模式,我們可以接單生產。

[漁業署養殖組
組長 黃友義]
事實上,養殖環境在台灣,九成九都是在室外,室內大概比較少,但是我們現在養殖環境改善,我們現在政府單位投資了蠻多經費,在改善養殖環境,所謂養殖環境,就是說它的供水,供水來源要提供很乾淨的海水

更重要的是,養殖業界認為,所謂的存活率,應該控制在一個標準值範圍,利用自然淘汰,讓物競天擇,活下來的石斑魚才會更強壯。

[台南市養殖漁業協會
理事長 王昌澔]
如果每個魚苗都能夠孵化成功的話,相當地,可能魚苗的價錢也會下跌,也不一定,因為我們一碗三百克的石斑魚苗、魚卵,牠可以孵化一百多萬尾,如果每一尾都成功的話,不要說成功,就是有一半的成功率,我相信我們石斑魚苗會變成像虱目魚苗一樣(低價)。

[龍佃生技董事長
戴昆財]
疫苗研發成功,可能量一養出來,會不會跌價?這個都不用怕,因為香港跟大陸所要的石斑魚,不是只有台灣養的青斑跟龍膽,在香港已經有市場的,有十幾種石斑魚的種類。那麼我們台灣養的最多的是(青斑),坦白講,是一百零六種食用的石斑魚裡面,是最便宜的一種

這是現在的佳冬魚塭,在八八風災過後積極復原,這裡在數十年前,曾經是台灣米鄉之一,現在是石斑成魚養殖面積最大的產地。

[前中華民國養殖漁業協會
理事長 謝錦輝]
我們(佳冬)這邊的石斑(成)魚養殖,在整個台灣的話,可能產值要占大概一半。我們本來這個地區是在種水稻,而且第二期水稻還有作物,因為當初我們還沒有做魚塭的時候,已經被水淹到,連水稻都不能種,才去做魚塭的。

[屏東縣養殖漁業協會
理事長 黃再團]
(八八)那當時財產都流光了,就要向漁會貸款,跟漁會貸款以後,已經到現在差不多一年了,一年,我們魚放下去(重養),魚塭修理好,弄好,放下去養,到目前,也才半年以上而已。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林景和]
八八風災過後,我們佳冬地區養魚的損失很大,尤其是魚塭崩掉,淤泥全部跑進來,根本無法養魚,之後縣府和中央配合。漸漸地,兩年來,人家說當時很慘的的情況,現在已經大大的改善,當時有四百多公頃的魚塭最嚴重,在這佳冬地區,現在復建差不多有95%了。

台灣的養殖漁民很有韌性,恢復得很快,但是對政府喊出的口號「石斑倍增」,養殖戶沒有這麼樂觀。

[佳冬漁民
賴喜江]
這個石斑賣大陸,雖然價格好,不過飼料很貴,我希望向政府提議,看有沒有辦法讓飼料成本更低一點,讓我們養魚、養石斑的人更有信心。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林景和]
養魚的人,他們當然都希望有各種方式來幫助他們,比如說貸款的問題、如何來幫助他們補助檢驗費的問題,要不然就是說,人家說銷路,還有飼料是否可以更便宜一點,還是用什麼方式降低成本這個部分,都有人反應,我們地方政府會針對這些部分,來協助他們。

[屏東縣養殖漁業協會
理事長 黃再團]
馬總統說的石斑魚倍增,你要是沒錢,怎麼敢養石斑魚?成本這麼重,有的叫他養他都不敢養,即然都養了,貸款要收錢了,沒錢還銀行要怎麼辦呢?希望政府能借這個鏡頭。養殖漁民來向政府(請命),幫忙我們,貸款能不能順延

活魚輸出,石斑倍增,這是政府既定的政策,自從兩岸開放三通,簽定ECFA之後,列入早收清單的石斑魚產業,業界形容像是打通任督二脈,價量齊揚,地方政府的態度,則是希望保守看待ECFA帶來的效益。

[漁業署養殖組
組長 黃友義]
石斑魚來講,牠屬於一個高價的魚種,我們主要的消費市場是在大陸跟香港,起初因為兩岸關係還沒有這麼和解的狀況下,只能銷往香港,最近從去年開始,五月開始,我們開放了兩岸直航的港口,陸陸續續現在已經開放了十五個港口,現在整個外銷,都是往大陸這邊來集中。

[龍佃生技董事長
戴昆財]
對我們石斑魚產業,有簽ECFA跟沒有簽ECFA,相差在那裡?今天你台灣政府開放活魚運輸船合法化,沒有用的,你到對岸去還是(被抓),今天大陸他承認ECFA石斑魚早收清單,他已經承認說,你台灣的石斑魚可以進來我大陸,所以我們現在,我們講說:一路通。

[屏東縣長
曹啟鴻]
那我並不是批評ECFA,是不要把這個事情ECFA,因為ECFA(效果)還待驗證。ECFA已經是貿易正常化,我們肯定這個部分,可是它究竟為台灣的養殖業帶來多大的好處?三年再評估,不必那麼急。

產地大規模集中,外銷比重又這麼高,一旦遭遇天災、政治因素或產銷失衡,是否也有潛在危機呢?

[台南市養殖漁業協會
理事長 王昌澔]
事實上,我們現在的石斑完全靠外銷,大陸跟香港,這樣子的話,是一個很危險的狀況,就是說,如果那一天刮風、天災的話,也可能影響我們出口,或者是大陸那邊有一些政變,或者是他們有一些政府的政策有改變,都有可能造成我們的滯銷。

[屏東縣長
曹啟鴻]
我們應當都要找換肉率比較好的魚種,而不是只有單獨一個石斑,單獨一個石斑,如果從台南一直到高雄、屏東,都是大量面積石斑,一旦感染病毒,全部都毀掉了,是不是,所以,我站在保護漁民的立場,我希望分散。

實際上,石斑魚除了外銷,政府目前也鼓勵擴大內需市場,來分散風險。

[漁業署養殖組
組長 黃友義]
本來石斑魚消費市場,傳統上都是集中在香港,當然,我們以一個政府機關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分散市場,比如國內市場的開發,也是蠻重要的。前年的美食展,我們就已經在推廣石斑魚的料理,今年的美食展,我們更大力地推銷石斑魚的料理。



今年的台灣美食展人潮不斷,從創意的紅麴龍膽魚球、起司斑魚燒和香酥五味龍膽石斑排,到傳統家常的石斑魚湯和清蒸石斑,內需逐漸支撐基本消費市場。

[美食評論家
李明芳]
這次的特色就是,我們把台灣自己生產、養的龍膽石斑,我們用不同做料理的方式,比如說有泰式的、台式的,還有比如川菜菜系的,還有異國風味的

在枋寮的魚塭,遠山如詩如畫,這裡比佳冬更近台灣尾,台灣石斑大王戴昆財,花了上千萬元蓋室內場養高價的東興斑,用同樣的飼料、同樣的養殖時間,青斑一斤200多元,東興斑一斤可賣1800元,預估建廠經費,一年就回收,台灣的優勢是比東南亞更接近香港。

[龍佃生技董事長
戴昆財]
坦白講,我們那個室內場,今天是你們第一家(電視台)讓你們拍。東興斑在香港、大陸這個市場,好像我們股票的股王一樣。東興斑現在完全是靠野生的(苗),現在最大的供應國家是菲律賓跟澳洲,凱恩斯那邊,如果說那邊有問題,量沒有來,香港、大陸今天馬上漲價,所以牠是一個股票王啊、股王。

[漁業署養殖組
組長 黃友義]
我們整個的倍增計畫,是不能壓寶在東興斑,或者是蘇眉魚身上,我們整個壓寶還是要押在,一般小農小漁養的青斑、龍膽石斑上面,所以我們一直在想說,要改善養殖環境,來擴充養殖面積,現在養殖面積慢慢往北移了,這個養殖面積出來,產量才會出來。

雖然目前大陸產量第一,不過面對競爭,台灣業者信心十足,認為兩岸產業競逐,只有石斑魚能跟大陸爭。

[龍佃生技董事長
戴昆財]
今天石斑魚為什麼會(列入)早收清單?大陸的官員也不是傻瓜,為什麼呢,大陸雖然它人口多,它的沿海線很長,它能養石斑魚的地方不多。石斑魚在15度以下就會死。所以最穩定的地方就是在屏東,我們這個地區,所以這個石斑魚產業是受到環境的影響。

面對海洋資源的枯竭,全世界對養殖漁業的重視,台灣如何克服環境因素?甚至單獨在「漁業法」之外,是否另外催生「養殖漁業法」,來確保養殖漁業的生產領先?這些都是「石斑倍增」之餘,值得深思的問題。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