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閱讀的方式越來越多元,當書本結合走讀,邊走邊讀,邊玩邊看,開啟五感的閱讀經驗,對書本內容的感受肯定越發深刻,高雄旗山一家獨立書店就辦了這樣的走讀活動,帶民眾深度認識六龜,企圖打造跨領域的閱讀方式。記者宋宇娥跟蔡裕昌的報導。


 

 

 

趕在夏日尾聲,搭上巴士,展開荖濃溪畔一日食農走讀活動,目的地是高雄市六龜區。

 

這是十八羅漢山、這就是荖濃溪,這就是六龜很重要的兩個自然景點。

 

高雄旗山一家獨立書店配合文化部「2022年走讀臺灣」活動,以《旬味》這本書作為主題,帶著民眾走讀六龜,認識在地兩大產業亮點:水果和山茶,以邊走邊讀的方式,打造跨領域的閱讀風氣。

獨立書店店長 小豬(右)

書的知識是平面的,但是當他們實際上經過這個場景,經過它所提到的農作物的時候,他的閱讀經驗就立體起來了,他對這個書籍的認識會更多,他對這個書籍會更有興趣。

 

巴士上放著美濃、六龜女兒邱淑蟬創作的客家歌曲,伴隨一路的好風景,要讓參與走讀的民眾對六龜留下深刻印象,主辦方一點也不浪費車程時間,不是播放與六龜有關的音樂,就是要大夥一起朗讀地誌詩,一字一句念出臺語文學家林文平,對六龜家鄉的豐厚情感。

 

果子有荖濃溪水的清甜,荖濃溪水的清甜有農民酸酸鹹鹹的汗水味。

獨立書店店長 小豬(右)

閱讀書籍的文本,然後我們把音樂放進來,我們把地誌詩放進來,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就是讓大家可以接觸到多元的語言,然後也可以去體驗到文學的多樣性。

 

接著就是到芭樂果園採果,親身體驗地誌詩中所寫的「有著荖濃溪水清甜的果子」究竟是何種滋味。

 

 

 

一棵芭樂樹可以看到它的一生,開芽出來,只要有發芽,它就會開花,像這樣,它就會開花然後它就會結果。夏天平均大概在五個月左右,就可以收成了。

 

李立貴是六龜土生土長的農夫,種了2甲地的芭樂園,這天化身為食農導師,講解芭樂的生長過程,當然,要怎麼採果,更是重頭戲。

 

這個蒂頭按著,按著,轉轉轉,一直轉轉到它掉下來,你用轉的,它不會被扯一塊肉下來,你回去的保存過程中,它的保存期限會比較久。

 

大夥紛紛鑽進樹下,摘起芭樂來,不少人都是第一次體驗,感覺新鮮又有趣。

民眾 許浩業(右)

 

很農民的感覺,(有過農村生活的經驗?)沒有耶,但是有想像過,就是不知道會是怎樣,就是想體驗看看。

民眾 麻國鳳(右)

 

它就是要抓住蒂頭嘛,用轉就可以,轉到底,滿好操作的,這種是最天然的方式,我覺得很棒。而且這位青農解釋得非常清楚,也很熱心,

六龜芭樂農 李立貴(客籍)(左)

會看書然後想要走出來的人,跟原本就只是想單純來採果的人,其實他們的想法跟概念其實是不一樣的,很棒的是說,剛好它又是農特產的書,由書去帶入農業的話,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東西。

記者 宋宇娥(左)

這次走讀臺灣活動就是以這本書《旬味》當作基礎,來認識六龜這邊的農民以及風土民情,像現在民眾就來到製茶廠體驗如何製茶。

 

不要一下順時鐘、一下逆時鐘,因為我們紅茶都是做直條形狀,直條形狀,你一下順、一下逆的話,茶葉會折斷,會容易折斷。而且山茶來講的話,它比較薄葉,薄葉聽得懂嗎,比較薄,金萱、烏龍比較厚。

 

茶廠第三代的徐盛暘,細細解說如何揉捻製茶,帶著民眾實際體驗,從中認識六龜原生山茶。

 

每30秒至1分鐘幫我做解塊,我剛才說為什麼要解塊,因為它會斷,所以我們不要一直揉它,它會斷,所以我們要把它做到分散之後再繼續揉。

民眾 翁健修(左)

 

之前有去看過採茶、也有去實際上採過茶,可是那是屬於鹿谷那邊,跟這邊不太一樣,之前有聽過六龜的野生茶滿特別的,所以想來看看這邊的茶跟那邊的茶有什麼不一樣。

 

不只動手體驗製茶,還有茶席品茶,藉由一步一步的泡茶程序,喝出山茶獨特的風味。

 

就直接這樣倒,慢慢倒就好了,之後好了下來,這個打開,之後這個溫杯的時候,倒到每一個地方。

民眾 蘇靖惠(左)

 

 

我覺得這個活動滿好的,就是可以透過書本了解當地的一些農業特產,還有一些我們可以做DIY的活動,我覺得滿有意義的,可以了解茶是怎麼製作的。

六龜山茶業者 徐盛暘(客籍)(右)

 

畢竟走讀有的東西是在文字上,我覺得文字上跟圖片上搭配實際走讀,去實地參訪,一直在提到的六感體驗,體驗課程,農村體驗這個部分整個再整合進來,走讀更認識我們、更認識在地青年、更認識農業這一塊。

 

藉由實際走讀,親自體驗,還有六龜在地青農分享親身經驗,平面書本裡的內容,頓時立體化了起來,對民眾來講,是一場特殊又深刻的「閱讀」經驗。

民眾 翁健修(左)

 

像現在這種的方式就是它不僅有書上面的呈現,或者是文學作品,當下你有配合的書,或者是你有先看過書,在配合當下的地景跟體驗,就會加深那個印象,原來那時候的作者或者是寫這本書的人,他是怎麼樣去有這樣子的文思泉湧去寫出他這些的作品。

獨立書店店長 小豬(右)

 

 

實際從農者他們所分享出來的東西其實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補足書籍上的一些不足,那書籍是我們認識很多知識的開端,那實際經驗的從農者他可以讓我們把書籍上的知識補足得更多。

 

快萎凋、散發水分,這個都是正常的,這個揉起來都還是有茶湯的顏色。

 

以走讀活動鼓勵閱讀,獨立書店也有小巧思,在製茶廠裡簡單佈置了「產地直送小書展」,以六龜風土與食農教育為選書主題,希望民眾順手多買幾本書回家閱讀。

獨立書店負責人 范立穎(左)

 

我們在每一場當中都會把書展帶入到每一場的走讀當中,我們這次是來到六龜,所以我們是介紹六龜的食農走讀,前面這介紹都是在六龜、跟六龜相關的書籍部分。

獨立書店店長 小豬(右)

 

就「產地直送小書展」的設計,就是想要透過這樣的過程當中,讓參加走讀的朋友可以讀更多書,對這些食農的領域對這些六龜的風土都能夠參生興趣。

民眾 顏遵灣(左)

 

實際上走讀當中,一些活動的主講人,更深入地去講解當地的一些的(特色)等等,就整個覺得從原本對一本書沒有說興趣,然後進而真的就想要購買這本書回去看看,搭配主講人所講的一些內容這樣。

 

 

 

時間回到活動前一天,獨立書店負責人從書櫃中挑選一本又一本相關書籍,放進行李箱,為走讀活動「產地直送小書展」做準備,其實這家書店原本在桃園開設,去年才搬到高雄旗山,為了接地氣,辦了不少與在地相關的活動。

獨立書店負責人 范立穎(左)
照片提供 山豬窩書店TC0953-1000

可以請作家來這邊做座談,像你說的辦走讀活動啦,或者是跟農業相關這種知識,可以跟在地的各個方方面面的專家,多做連結。

 

 

走進這家獨立書店,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會嚇一跳,因為整整一面牆擺的全是漫畫,而且還都是臺灣本土漫畫。

獨立書店店長 小豬(右)

 

有一段時間它(臺灣漫畫)在所謂新聞局審查制度之前,它其實是發展的很蓬勃的,所以那個時代之前,像我們所看到的譬如說《諸葛四郎》系列,是很多人的回憶殺,這就是很多人,就是很多阿公、阿嬤小時候的回憶殺,然後跟劉興欽老師他所做的,他的漫畫也是很多阿公、阿嬤的回憶殺,因為中間新聞局的審查制度之後,它沒落了很多。在這十幾年來臺灣漫畫開始,我覺得那是一個就是說也許它能夠講是一個臺灣漫畫的文藝復興,就是說它其實在內容上跟它的創作幅度上面,都有比它低潮期的時候來的蓬勃很多。

 

至於為什麼會開一家以臺灣本土漫畫為主的獨立書店,負責人范立穎的回答也「很漫畫情節」,他說,其實是為了出版漫畫,想事先了解市場需求、貼近讀者想法。

獨立書店負責人 范立穎(左)

 

 

我們書店本身要開的時候,我們自己就想要做漫畫,我們自己有微型的出版社,我們也想要知道用臺灣漫畫到底接觸到一般受眾的那種直接的回饋,我們想要實際上來體驗一下。

 

獨立書店會賣的漫畫其實不一定是那麼主流的漫畫,完全它是用圖像呈現,它幾乎沒有對白,像它講的是被威權統治下的一個狀態。

獨立書店店長 小豬(右)

 

很常遇到的事情是,他以為我們是租書店,因為架上看起來都是漫畫,因為漫畫的陳列跟漫畫的封面是長得跟一般文學書長得不一樣,你一看就知道它是漫畫之類,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我們是租書店。

 

 

開書店、推廣臺灣漫畫,了解讀者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店長小豬實際感受到,原來臺灣漫畫的渲染力如此強大。

獨立書店店長 小豬(右)

 

 (《宅男打籃球》)在臺灣漫畫裡面可以連載到20集,其實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強大的事情,這個小朋友告訴我們說那是他看過最好看的漫畫,而且他覺得是比《灌籃高手》還要好看,就是一個臺灣本土的籃球漫畫可以讓一個國小的小朋友有這麼棒的閱讀經驗。

 

在旗山開店一年了,書店裡的選書增添了美濃、旗山作者的書,甚至是與農業相關的書籍,未來他們還要出版與在地息息相關的圖文書。

獨立書店負責人 范立穎(左)

 

我們下半年會自己出一本書,那本書的名稱叫做《山豬散步》,散步到旗山和美濃這邊,深入地去了解到這裡在地的所有的情況。

獨立書店店長 小豬(右)

我們會繼續強化跟深耕在在地元素這個部分,去設計活動或是說多角化的經營,去把這個在地元素的地方,更多面向的去呈現出來。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書店不只是書店,他們寫企劃、辦活動,帶著民眾走讀,立體化閱讀在地文化知識;他們為了出版臺灣漫畫,開書店、貼近讀者思維,用多元方式,希望讓閱讀成為民眾生活的日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