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0年代起,毛利人透過文化、政治抗爭,要求紐西蘭政府重視他們的語言文化權,進而影響中央語言政策的制定。為了吸引更多民眾接觸毛利語言文化,媒體也是他們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2004年毛利電視台成立了,收視群逐年成長,而且七成以上觀眾不是毛利人。而在教育方面,紐西蘭從學齡前到大學,都有毛利語教學的學校,就算是一般主流學校,也會教基本的毛利語言文化,但是為什麼,一些毛利人還是對他們母語的未來不甚樂觀?一起來看。毛利電視台一年預算約台幣13億5千萬元,約220位員工,製作一天八小時的節目,有新聞、族語教學節目、談話性節目、紀錄片,也有年輕人喜歡的音樂和體育脫口秀。

[毛利電視台
執行長Jim Mather]
成立毛利電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鞏固和復甦我們的語言,讓這個國家每個人的家裡都可以接收得到,最重要是讓毛利人能夠在家裡聽到這個語言,增進他們的語言能力,對很多離開傳統部落到都市的人來說,他們與毛利語言文化已經沒有那麼強的連結了,電視是確保毛利人擁有持續接觸毛利語言與文化最主要的途徑

毛利電視台有英語也有毛利語節目,2008年則成立全毛利語播出的第二頻道Te Reo,每天播出四小時節目。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成立全毛利語頻道,執行長說,毛利電視台成立的目的是盡可能吸引觀眾收看,要是全毛利語恐怕許多人就會卻步了。而毛利電視台的成績也相當不錯,紐西蘭才440萬人口,每個月都有快一半 200萬人收看毛利電視台,更有趣的是,觀眾有77%不是毛利人。

紐西蘭人人為之瘋狂的橄欖球賽,也有毛利語的錄影轉播。今年十月,紐西蘭將主辦世界盃橄欖球賽,毛利電視更是主要的轉播電視台,將轉播全部48場比賽,屆時觀看毛利電視的觀眾人數,會是有史以來最多的。

[毛利電視台
執行長Jim Mather]
這是推廣毛利語言文化非常大的機會,而且對紐西蘭人來說,每個月有大約兩百萬人看毛利電視,另外兩百萬人 很多是小孩子,很多人可能將會是第一次看毛利電視,我們希望,令人矚目的是因為比賽會持續六個星期,大家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看毛利電視,希望之後有更多人會固定收看,所以這是我們很大的機會

毛利電視負責吸引民眾接觸毛利語言文化,未來更將運用新科技,確保毛利語跟上時代,要讓年輕人覺得說毛利語是件很酷的事。提升語言的地位,不僅僅是不讓一個語言消失,更重要的是要透過教育,讓語言維繫 存活下去,許多毛利人跟我說,藉由母語,你才能了解你是誰,才能表達自己,才能詮釋這個世界。

[語言巢國家信託委員會
委員 Wharehuia Milroy]
有很多東西,我感覺的某些部分,如果用英語 如果你翻譯成英語,英語抓不到毛利語其中的精髓,所以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傳承毛利語,因為毛利語描述那些想法和感覺是很豐富的,而我想要傳授給孩子,如果你能傳授給孩子,那就是語言能夠維繫與存活的關鍵

[女爵士
Iritana Tawhiwhirangi]
自己的文化越強壯,就越能尊重你的文化 那個文化,其他的文化,因為有很多年,這個國家是不允許「不一樣」的,但我們認為,不同才讓一個國家豐富多元,人們可以尊重不同的文化,而不是為了發展一個文化,就要去否定另一個文化,我常說為什麼要讓一個文化滅絕,才能讓另一個文化存活下來

目前紐西蘭政府每年撥付大約6億紐幣,台幣135億的經費,給各種毛利相關活動,很大部分是與教育相關的事務,尤其維持學校的運作。紐西蘭從學齡前一直到大學,都有全毛利語教學的學校,就算是一般的主流學校也都有毛利課程。

<記者Stand>
在紐西蘭很多大學都有毛利相關部門與相關課程,這是在威靈頓的維多利亞大學,現在一群大一學生就是在上毛利課,還在很特別的教室,做得像毛利的集會堂marae一樣,有些學生從小就是從母語學校開始的,不過也有些學生是上了大學才開始唸毛利語的

[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老師 Karena Kelly]
你今天看到的班級,是已經學毛利語一陣子了,所以我們盡量以毛利語教學,就是希望他們在課堂上習慣毛利語,今年初的時候,對他們來說是有點困難的,他們的確覺得挑戰挺大的,有些學生也花了點時間去習慣我的講話方式,我的口音或是我的表達方式,不過我想他們已經漸漸習慣了

你可能會想,毛利語只是少數,學的人應該不多吧,但其實有興趣的人還不少,而且學生當中非毛利人的比例還挺高的。

[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學生 Huiatea Omihiarangi Ihakava]
學不一樣的東西很有趣,學你以前不知道但你應該知道的東西,我覺得很棒

[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學生Jack McDonald]
我希望我的毛利語很流利,因為我想要成為毛利語復甦的一份子,還有因為這對找工作有幫助,如果你想要在紐西蘭工作,我想要找政治相關的工作,所以學這個應該會有幫助

[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老師 Karena Kelly]
很多來紐西蘭玩的遊客也會想學毛利語,我覺得挺妙的,還有我一門課叫做「我的毛利101」,學生都是剛開始學毛利語的,我想大概有30%,30%或40%的學生不是毛利人,對 挺多人的,這個課一年大概有120個學生,所以比例算是挺高的

對於一個曾被判死刑的語言來說,如今形象與普及度能夠大為提升,看來幾乎可說起死回生了,不過對許多人來說,毛利語的處境還是很危險,而執行、監督毛利語推行的毛利語言委員會,更是語重心長,感覺不出樂觀。

[毛利語言委員會
資深經理 Te Haumihiata Mason]
多年來我們相信,我們運用新科技,創造一些新字去描述新科技,然後讓你可以將語言用到家庭、社區任何地方,但是時間久了,你越是這樣做,你的語言就變得與你的文化越來越遠,最後反而與你的文化、你的生活、你的祖先越少連結,漸漸地你的語言變得描述的是西方世界,對 我們這些年來做的一些事,但是 是有些正面的影響,但我也覺得是不利的,我的感覺是,毛利語變得與文化記憶越來越遠,毛利的文化記憶,離純粹的毛利文化更遠了

[毛利語言委員會
執行長 Glenis Philip-Barbara]
另一個問題跟以毛利為第一語言的人有關,這群社區裡的老人日漸凋零,整個族群一直在萎縮,所以有文化完整性 有文化記憶的人,人數越來越少,目前卻沒有很好的因應策略,政府沒有鼓勵他們,也沒有規劃一個途徑,針對語言文化完整傳承的規劃

[毛利事務部毛利語言與傳播
政策負責人 Elizabeth Bridge]
我們每三年會做一次人們對毛利語態度的調查,一般來說 調查結果是很正面的,人們對毛利語的態度很正面,但是另一方面有個挑戰是,這並不代表人們會去學 或是能夠使用這個語言,大家可能會說 對啊 我覺得毛利語很好,但是我沒有打算要去學或是使用它

毛利語的未來,仍有隱憂,許多長期投身於毛利語言運動的人說,延續一個語言,政府有責任盡量做到他能做的,但責任不是都在政府;政府只要支持,不需要領導,但前提是,毛利人要對自身語言文化的價值有所認知,知道每個人都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角色。不過當然,這並不容易。

[毛利語言委員會
資深經理 Te Haumihiata Mason]
政府部門做不了什麼,他們沒辦法,他們能做的就是編列經費,但最終語言能否真正被使用還是取決於人民的,錢不是答案

[毛利語言委員會
執行長 Glenis Philip-Barbara]
我們要鼓勵人民別再依賴政府,當拯救毛利語言的英雄,事實上真正的力量在我們自己手中,這就要仰賴我們每個人 家庭 社區,負起對自己應盡的責任,對我們是誰應盡的責任,對未來應盡的責任,很重要是要回到我們的原點,坦白說,政府是扮演支持的角色,我完全不認為是領導的角色

<記者stand>
看來紐西蘭政府為了復甦毛利語做了不少,不過我們遇到很多毛利人都說,要拯救自己的母語,別指望政府為你做什麼,要靠自己,他們說每個毛利人,他們知道了我們的狀況也說,每個客家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母語才救得成,所以下週就要帶大家去看,毛利人如何靠自己的能力成立像這樣的語言巢 Kohanga Reo,讓他們的孩子 學齡前的孩子,整天都生活在毛利的語言與文化裡,客家新聞吳奕蓉 洪炎山在紐西蘭的採訪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