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灣總共有29個有機米產銷班,接下來我們要向您介紹、可能是其中最「老」的產銷班,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這個產銷班成員只有十四人,平均年齡超過七十歲,加起來總共一千多歲,個個種田都是七、八十年的老經驗,可是他們卻在這個時候重新當起學生、從頭學起,轉作有機米。這些老人家雖然年紀一大把,有些人甚至不識字,卻都認真上課學習新知識。理由很簡單,為了讓大家吃得健康、也為了愛惜土地。今天節目最後,記者余思嫻、吳湘屏,帶您認識這個「天下老農第一班」。他是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的班長康天德,今年63歲,種田也種了60多年,年才剛過他就忙著下田插秧,在康天德附近,還有一位身手矯健的農夫,不說你一定不知道,他是康天德的父親康萬春,今年已經93歲了,可是插起秧來,熟練的動作,一點都不輸年輕人喔,這片1.2公頃的水稻田,父子倆完全採用有機無毒的栽培方式種植,不灑農藥及化學肥料。
[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
班長 康天德]
我們還沒有耕作的時候,我們就把有機肥撒到田裡面,然後再做一個粗耕,粗耕之後才灌溉,把水引進來,引進來之後,才第二次的整地,才插秧,這些有機肥都是植物性,比如說 米糠啦大豆啦,這些東西去發酵出來的東西。
康天德和父親的年紀,加起來超過150歲,兩人幾乎都種田種了一輩子,原本他們就跟一般農夫一樣,用農藥殺蟲,用化學肥料讓水稻長得好,直到九年前,康天德決定回歸,最原始的種田老方法。
像現在才剛插完秧,最要預防福壽螺危害,他們不灑農藥,改用天然的苦茶粕來防治,效果一樣好。
除了防蟲害,也要提防鳥害,田裡這座照明燈,是最好的夜間守護者。
[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
班長 康天德 ]
它(警示燈)是利用太陽能的,我們裝在這稻田當中,到了晚間它自動就亮起來,它一閃一爍的,那雁鴨從空中飛的時候,牠看到這裡有一個警示燈,有燈在閃爍.就不敢下來,
為了消費者吃的健康,也為了維護土地、環境,康天德積極與花蓮市農會合作,加入有機米產銷班,現在班員總共有十四人,每個人都有一本,田間管理紀錄簿,水稻的生長情形,耕種的進度,通通要寫在上面,因為大部分班員年紀都很大了,有些人甚至不識字,因此農會很貼心的設計了,這樣的貼紙,讓班員更方便來紀錄工作日誌。
[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
班長 康天德]
這冊子裡面還有貼紙,按設計跟我們一般日曆一樣,每天做了什麼工作,就用貼紙來貼,會寫字的後面這邊,還有可以用寫的,就不需要撕貼紙來貼。
從這些紀錄田間作業的作業簿,可以瞭解每個農民,是否確實執行有機米的種植流程,前不久發生的銀川米,跟池上米遭到農藥污染的事件,他們也謹慎防範。
[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
班長 康天德]
每個稽核人員不斷的,在田間巡視班員,他們鄰田有沒有做什麼,提醒他們,不要受鄰田污染,而且我們每個班員,所生產的產品,都是各自存放,不會混在一起。
[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
班員 梁春生]
你像這附近全部拜託,你若是要灑農藥,拜託你田間不要幫我灑,我自己再來鋤草,沒有被人驗到會被人罰,(很嚴格!)是
今年 83歲的梁春生,每天一早都要去巡視稻田,尤其現在才剛插完秧,
田裡的水量必須控制得宜,水稻才不會乾枯或淹死。
有70年種田經驗的梁春生,六年前才加入有機米產銷班,開始轉作有機米。
[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
班員 梁春生]
我們做有機沒農藥的,不用灑農藥,這對身體也有幫助,你要是說種蔬菜也好,種田也好,什麼東西也一樣,一定要灑農藥 藥灑下去,多多少少對身體可能,也會有影響,講也不怕講啦,我們現在有這麼多歲了,不能只是想我們自己好就好,就說要有一個公德心,說大家好才好,這最重要的,做人的原則,別人我不知道,是我的想法是這樣。
種植有機米 利己又利人,是這些老農民願意改變耕作習慣,重新學種有機米的初衷,產銷班裡跟梁春生一樣,’資深”的班員,還有這位82歲的古龍秀,他不只種稻,還有一個三分大的菜園,古龍秀曾兩次被牛撞到,造成腳嚴重受傷,現在走起路來雖然一跛一跛,不過騎著摩托車,他一樣每天到田裡去忙。
[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
班員 古龍秀]
我被牛撞到兩次!五十四歲撞一次,腸都跑出來了,我用捧的抱著,(你喔!)是!現在79歲又被牛撞一次,倒在那不醒人事,他們把我扛到救護車,把我送到慈濟醫院,這也是給人撞傷。
看到古龍秀腳上這麼大片的傷疤,可以想見當時的慘狀,不過古龍秀擁有種田人,特有的堅毅個性,只要不坐輪椅、還能動,他絕對閒不下來,古龍秀跟梁春生,都是典型的台灣莊稼人,就像紀錄片「無米樂」裡的,昆濱伯一樣樂天知命,種田種了一輩子,年紀一大把才開始,轉作有機米,一切從頭開始學起,他們說、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於是一群頭髮花白的老農民,認真上課學習有機的知識,他們還幫自己的產銷班,取了一個響亮的名號,叫做「天下老農第一班」。
這一粒粒白淨又飽滿的有機米,就是這些年紀加起來,好幾百歲的老農民的心血結晶,收成的稻米全部由花蓮市農會收購,統一處理經過真空密封包裝,就可以上架賣囉!
[花蓮市農會推廣股
主任 邱春連]
我們產銷班十多甲的有機米,幾乎都可以說種出來的,很好賣賣不夠,花蓮市就賣的很好了,有的宅配到外縣市,尤其是台北,台北那邊的反應非常好。
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每年的有機米產量有100噸,每次都供不需求,因此吸引更多農民,加入有機米的行列,從一開始的七位成員,增加到現在的十四人,其中班長康天德的農田,更被農委會花蓮改良場,指定為水稻新品種的,改良示範農田,全心全意種植有機米的康天德,另外還有一處佔地更大的農場,就在這裊裊山嵐四起的,花蓮縣壽豐鄉,這一大片屬於台糖公司的土地,康天德和其他農友,共同租了三十一公頃的地,栽種無毒蔬菜。
[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
班長 康天德]
我們這玉米是做有機栽種,沒有使用化學肥料,也沒有使用農藥,所以這個是很安全的東西,而且可以從這裡,隨便拔起來就生吃,這個玉米粒你看,可以看到它長的很完整,很漂亮的,而且這營養都很豐富,這整個玉米粒,長的非常整齊 很漂亮,這個都是可以生吃的,這很甜 很好吃的。
不只玉米,這一大片看起來像,一棵棵小樹的蘆筍 採收下來馬上就可以吃,甘甜的滋味叫人難忘,這天早上下了點雨,地上有些泥濘,康天德的太太和女兒,也陪他一同來農場整理菜園,一點都不嫌苦,尤其是女兒,現在更全心跟著父親,種菜、種田。
[康天德的女兒
康富蓉]
因為一個念頭吧!我是覺得一個念頭,你要是覺得很辛苦,那你整個做起來,就會覺得非常辛苦,那你開始的念頭,是不會覺得很辛苦的話,那什麼事情都,做起來都很愉快。
[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
班長 康天德]
我是很捨不得她來投入,這一行的工作,但這是她的興趣,因為她姐姐投入空門,出家去了,本來她也是想去學佛,後來她姐姐說,爸爸媽媽也蠻辛苦的,你就幫爸爸媽媽,在做這種工作也是等於是修行,所以她聽了她姐姐的話,感覺到沒有錯,這樣做是蠻好的,她就漸漸接觸,越做越有興趣。
從有機的耕種生活,體驗出人生的意義,康天德父女,還有天下老農第一班的班員都是如此,對他們來說,花蓮的好山好水,是他們最珍貴的資產,他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好好愛惜這片土地,種出大家吃了都安心的蔬果稻米,也讓大家見識到他們的功力,雖然年紀一大把了,一樣可以跟上有機的潮流,為傳統農業開創出新天地。
採訪/撰稿 余思嫻
攝影/剪輯 吳湘屏
- Mar 07 Wed 2007 16:49
10集-天下老農第一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