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口高齡化、勞動力不足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屏東內埔東片村一群農民面對這個問題,積極自救,他們合作成立全台第一個農村型社會企業,集結村內八間農場資源整合行銷,販售在地鮮果農產,打造「東片寶石村」品牌,希望吸引年輕一輩回流農村,同時將銷售金額的百分之五回饋社區,為銀髮族謀福利,盼望東片村成為名符其實,充滿寶石光輝的「寶石村」。
一大清早,路燈還亮著、天還沒全亮,農場裡,一群平均七十好幾的老人家,已全副武裝準備上工了。
你們就把那個玉米,採20根,20根是嗎,來啊,這個刀子給你,哪需要刀子呢,真是的。
今年80歲的邱新榮,採了幾顆高麗菜後,轉身採起一根根綠得發亮的糯米椒,嘴裡還不斷讚嘆種植成果。
算一下有幾根了,採了幾根了啊,差不多20根吧。
另一頭的曾秀珍則是負責採玉米,農場裡除了玉米、高麗菜,還有山茼蒿、茄子和大頭菜等,因為不噴農藥,有時還會看到幾隻菜蟲。
這兒是屏東內埔東片村的共享農場,產出農作物都無償供給社區使用。
這個要嗎?這個要嗎?搬到裡面,要搬到廚房是嗎。
剛從田裡採摘下的青菜,送到社區活動中心後,就由廚房媽媽們接手處理。
上次就有一些壞掉了,怎麼那麼快爛啊。
早安,早安,你有學到喔。我(量血壓)量了2、3年有了。
新鮮料理,保留最完美風味,這些食物其實是為了等會兒的老人關懷據點活動所準備。
一報到就先量血壓,之後這群老人家開始跳早操、舒展筋骨,還有專業醫療人員幫大家上課,增加保健知識。平凡的銀髮族活動,沒銀彈支援,萬萬不能,原本中斷的活動,去年底總算開始復辦,而這全有賴「東片寶石村公司」的支持。
由村內八間農場共同合作、自發成立的「東片寶石村股份有限公司」,為全台首創的農村型社會企業,他們將公司部分利潤回饋給社區,關懷在地,要東片村啟動善的循環。
[東片寶石村公司 執行長
黃日禓]
這些農場出來的,要提撥15%來到寶石村,寶石村這15%拿來做什麼呢?有5%要來做我們自己的福利作為,要回饋到社區做福利作為,從很多的福利先來做,尤其是老人家的。
村內人口比例,老人就占了近3分之2,因此他們決定先從增加銀髮族的福利著手。
[東片村居民
邱金妹]
現在這樣運動,對我們來說很好,我們以前就從小工作到大,做到老,現在老了,不要做了。(大家一起吃飯、聊天嘛),這樣很好吧。
[東片村居民
曾秀珍]
現在這群年輕人出來,大家也踴躍出來、再開始,我們也希望說,對村庄、社區大家有幫助,老人家、不論老人或年輕人,可以出來幫忙這樣,大家一起來做,把它做成功。
「東片寶石村」設立的初衷很單純,一群務農的村民想要為家鄉付出,但又不知能從何做起,經過專業建議後,幾間較有規模的農場,決定整合行銷資源,一同合作成立社會企業。先想辦法讓合夥農場賺錢,再提撥利潤來補助社區,如此一來對家鄉的照顧,才能長久永續。
[東片寶石村公司 合夥人
姜福慧]
我們既然是在社區生活的年輕人,那社區的老人家又這麼多,不管怎麼說,大家集合起來賣東西的話,如果可以回饋一些給社區,這樣是很好的事情。之後加上那個找學校老師來輔導的時候,他就說,這個就是社會企業的概念啊,所以是因緣巧合啦。
[東片寶石村公司 執行長
黃日禓]
大家有心,因為自己的長輩都還在這,大家來照顧我們(村內)的老人家,以後我們老了也能夠享受(福利),所以大家很支持這個想法,所以我們一拍即合。
[屏東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 教授
郭子弘]
把一個農村打造成社會企業,因為它同時解決了很多問題,包括青年回流的問題、老人照顧的問題、弱勢照顧的問題,我想說這部分呢,如果有企業能來整合的話,因為畢竟政府出面也不太適合,如果社區發展協會來出面的話呢,有時候協會交接可能會有斷層的問題,那以公司方式來運營的話,我想比較能可長可久。
公司取名為「東片寶石村」,是以富饒農產為靈感,期盼用這閃亮亮的名稱,搶攻台灣市場。
[屏東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 教授
郭子弘]
主要是我吃了他們的一些水果之後,發現說,那個水果都很有光澤,因為都是有機為主,黃、綠、紅、棕、紫、黑,先定義六種顏色的水果,比如說黃就是我們常見的鳳梨啊、芒果、香蕉啊,然後綠就是諾麗果啊,棕、紫、黑就是可可這個部分、桑椹,我們先把它整合起來。
一顆顆艷紅碩大的蓮霧,包裝好後,掛上公司品牌販售,由於社會企業的理念相當吸引人,產品價格也合理,2018年參加多場展售會,果然成績亮眼。
[東片寶石村公司 執行長
黃日禓]
像去年我們鳳梨崩盤、我們紅龍果盛產、市場崩盤,但是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品牌通路,我們有我們自己展售的這些行程,所以說對我們農民來說,第一,沒有受到這個(市場)崩盤的巨大影響,我們還有基本的一個收入,不會說讓大家血本無歸。
在外頭打拚十來年的姜福慧,回鄉後在既有的檳榔園下,種出一片紅薑花園地。
粉紅色的全部把它剪起來吧,那個大朵的太大朵了,妳要留花喔,留幾朵,明天再回來剪,那我就先拿過去囉。
[東片寶石村公司 合夥人
姜福慧]
出外工作的時候,家鄉的爸媽都一個人在家,所以那時候就想說,如果有機會回來鄉下、家裡附近上班的話,那就最棒。
綁的時候都相同顏色。
一枝枝高度約1米多的紅薑花,雖不是花卉市場中常見花材,但經濟價值高、市場需求大,前景看俏。
[東片寶石村公司 合夥人
姜福慧]
因為我現在目前了解的,種紅薑花的年輕一輩,可能才兩、三個年輕人在種,而它十多年來長期的問題就是,它的品質不穩定,量不穩定,但是市場需求還沒飽和。
主要出貨到拍賣市場的紅薑花,雖然鮮少有機會掛上「東片寶石村」品牌,但對姜福慧來說,和村子裡的大家一起攜手打拚,讓村庄因而變得更好,對他來說更是無價。
[東片寶石村公司 合夥人
姜福慧]
因為每個人都小農嘛,小農其實你如果要,你要讓電視採訪或者是說,你要做比較大型的展售的時候,其實, 有困難啊,但是你如果是大家集合起來,大家犧牲一些時間,就比較有機會這樣。
另一位合夥人徐榮銘,是土生土長的東片村人,早年就投入推動社區改造的他,也認同只靠少數人力量,能力有限,難以發揮加乘效果。
[東片寶石村公司 合夥人
徐榮銘]
用一個人的能力做不到,那不如就用團隊的力量來結合,看看能不能打造出這一個品牌,然後有自己村內的年輕人加上這些有,算是農企業,一起來經營這一塊的時候,應該,相對的,可能政府資源這方面,也會比較容易取得。
(專家)他說,你的土壤很肥沃,所以這摘心完的第二個分株,你看這麼大枝,他說這個到明年就開花了,哇,太棒了。
為了達成寶石村核心價值,「友善環境、回饋社區」,務農經驗豐富的徐榮銘,不斷研究有機栽種,此外他也持續栽種可加工的農作物,像是諾麗果和香莢蘭等,希望補足鮮果產季後的空缺,讓寶石村公司發展更加穩定。
[東片寶石村公司 合夥人
徐榮銘]
要有一個穩定收入,有穩定的收入後,你要去做其他的功德事業的時候,這就很容易,所以說,農企業的方式,就是說社會企業,第一就是說,要去怎麼把年輕人拉進來能夠傳承,第二,有得到財力的時候,可以照顧我們的長輩,甚至自己的所有村庄裡的這些老人家福利,所以我說,如果一個產業發展得起來的時候,應該很多的作法和觀念,應該就可以改變很多人。
你把寬的拉緊一點,那細的你把它放鬆,這邊3顆,這邊3顆。
寶石村成立至今一年多,仍不斷摸索「如何讓村子變得更好」,推動福利化社區,除了復辦老人關懷據點活動,也幫村民規畫休閒課程,如每週固定的瑜珈課、編織課,都深受村民青睞。
[東片村居民
宋純娣]
方便多了,都不用出去外面,像我們這個年紀了,你出去外面上課的話,你就有點困難啦,像我這種年紀,你要出去外面的話,騎摩托車、我會騎摩托車啦,但是有一些比較遠的,年紀大了,會比較不喜歡騎車出去。
最近寶石村更積極推動街道景觀再造、綠美化,期盼讓村子生活環境優化。這條貫穿東片村的大排,長時間沒人清理,常堆滿垃圾,這天就在寶石村夥伴的號召下,村民一起勞動,又是打掃路邊、又是清理大排,一個上午就有顯著成果。鎖定農村三大要素,人、土地及農作,分別設定目標、篤定緩步前行,這近一千一百人的小小村庄,也可能一躍成為全國典範。
[東片寶石村公司 執行長
黃日禓]
長期(目標)呢,等到這(社區跟企業)成立結合完成,做出一個成績,它是一個很好的村庄,才真正符合我們「第一個全國農村的社會企業」,而這可以當作示範,別的村庄,可以來學習,我們也很願意來跟大家分享,寶石村在全省各地可以陸續翻版成立。
[屏東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 教授
郭子弘]
我常常講說,寶石村,我們名字取得好,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他們的內心就是很愛這個家鄉,就跟寶石一樣,所以我現在對外講說,寶石真的是,其實它指的不是水果,指的是人心。
人口外流、高齡化、發展落後,農村老掉牙的困境,內埔東片村也身處其中,但村民沒有自怨自艾,他們集結自身能力,齊心為村庄努力,而他們也相信,不論未來會遇到什麼難題,團結就是力量。
採訪/撰稿 陳欣渝
攝影/剪輯 羅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