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說到苗栗大湖,就會想到冬季特產草莓。大湖鄉的東興國小是一間迷你偏鄉小學,全校只有20位學生,而學生們9成以上家裡都務農,尤其許多人家中就是種草莓。最近,校方跟隨時代腳步特地規畫了草莓數位課程,導入先進的AI辨識科技,幫助學生解決家裡面草莓園的草莓,常被遊客錯誤採的問題,學生還拍攝宣傳影片行銷果園,來看記者許儷齡跟左燕輝的報導。
在苗栗縣大湖鄉馬那邦山半山腰的東興國小,全校1到6年級,總共只有20位學生,校內的這一堂”莓好時光”數位課程,很吸引大家。
苗栗縣東興國小歡迎您。
對於這台會講話的機器,學生們都很好奇,由於校內大多數的學生家中都種草莓,種植經營上常會遇到問題,這堂課是結合了數位工具,要引導學生思考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
學生家長 徐志德(左)
小孩還小時就帶著到草莓園幫忙做事,如果有客人來,我們也會叫他帶客人去採果,叫他教客人怎麼採摘草莓,才不會,草莓才不會受傷。
家長會長 賴興東(右)
採收時都會幫忙,因為我們採收完要搬送到,到那個集貨寮秤重,所以一直都有幫忙著。
對於草莓他們並不陌生,不過對於機器,倒是人人都沒試過,每位學生都躍躍欲試、想練習操作看看。
草莓已成熟可採收。
先把AI螢幕對準圖片掃描,讓機器讀取、辨識草莓的成熟度,看顏色夠紅、可以採了嗎?
苗栗東興國小校長 陳亭儒(右)
小朋友家中大部分都種植草莓,種植草莓其實會遇到不少問題,小朋友會訪問家人,大概就是兩種,一種是種植,跟販售兩種,老師會帶著孩子們想辦法,用科技的方法加以思考。
身在草莓之鄉,很多人常遇到是開放遊客入園現採,卻因為很多人不會分辨、看到就採,未熟的甚至隨地丟棄,造成農家損失,因此東興國小規畫了一系列具在地特色的行動課程,想要協助大家。
苗栗東興國小老師 徐翠伶(右)
剛開始學生會怕蟲,不敢去摸草莓,後來我們真的要開始種了,種了以後就用花盆種,種草莓,每週學生會蹲在地上,去測量草莓的莖,還有葉子的大小長短,還會把草莓盆子搬來搬去,因為要晒太陽,認真的方式很可愛。
從實戰過程中,學習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除了室內課程,校內還有一區實習果園,是要讓學生們累積經驗。
苗栗東興國小主任 羅興發(左)
這塊地有0.1分地,我們第一年發展課程,當時就發現我們在教室內、在電腦前面,設計出來的課程,能否有一塊地實際應用。
在實習果園,學栽種、照顧農作物,也試著幫草莓授粉,當起小小農夫,進階一點,再使用數位工具,辨識如何正確採草莓。
苗栗東興國小老師 劉憶芳(右)
我教孩子程式設計,就是一開始時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用,就要教他們如何分辨,這個可不可用,因為機器並非人類,它要學哪個可用、哪個不可用,要跟它說哪個可以(採收)。
草莓未成熟不可採收。
說說笑笑中,自信一點一滴萌芽。
苗栗東興國小學生 邱同學(左)
我學到科技可以跟生活,很方便,也可以幫助農民,有比較知道如何採草莓。
苗栗東興國小學生 邱同學(右)
我們去草莓園的時候發現,有時發現太陽太大,或是旁邊的顏色很像草莓紅色,有時候人工智慧會辨識錯誤,把未成熟的草莓辨識為成熟。
多次演練後真的要上場了,抵達草莓園後,他們鼓起勇氣、跨出第一步,開始導覽。
你可以拿著這個平板掃這張圖,這個程式的名字叫做eyejack,掃這個之後呢,你的程式就會變這樣,然後再用這個程式去掃這個圖片,它就會有影片,嗯 好的,了解。
您好 這是我們的,我們的課程是AI辨識,我們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怕遊客採到未成熟果,然後這台是我們,辨識草莓的機器。
透過學校和在地業者串聯,為學生們提供了實戰平台,學生們組隊一起上場,互相打氣加強信心。
苗栗東興國小校長 陳亭儒(右)
在這樣一次、兩次、三次不斷的練習當中,其實孩子的表達力,真的進步很多,那以往他們可能會不知道怎麼樣來,訴說自己的想法,那經由我們這樣的課程的實作,那小朋友其實很快,就可以能言善道、表達自己的想法。
草莓已成熟可採收。
校方預計等這套系統成熟後,讓學生帶回家使用,降低果園損失,而遊客採果也能提升準確度。
苗栗東興國小學生(左)
我們家以前有種草莓,但是遇到很多遊客都在亂剪,或是亂採,所以說我們想要用,拍影片放在門口跟遊客講,怎麼正確的採草莓。
苗栗東興國小學生 徐同學(左)
我負責拍照,我記錄大家,這堂課叫做”誰來採草莓ACTION”,可以解決遊客亂採草莓(的問題)。
苗栗大湖草莓業者 吳昌欽(右)
我們這邊大湖的草莓產業,老人化程度越趨嚴重,變成說年輕人不會想來做,種植草莓,種草莓,所以有學校來我這裡,來做這樣的活動,讓這裡在地的小朋友,從小他就能認識我們這項產業,認識了產業他未來就有興趣,有興趣後,長大後就知道種植草莓,也是一項不錯的行業。
從周遭環境出發,校方設計數位學習課程,引導學生用科技解決問題,也提升偏鄉學校的數位學習機會。
採訪/撰述 許儷齡
攝影/剪輯 左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