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地和平共存的概念,這幾年也在教育體制內實行。環保署2014年與美國生態學校合作,成立了「台美生態學校夥伴聯盟」,希望各個學校從節約能源、廢棄物減量及降低校園碳排放等面向,來推廣環境教育。新竹縣華山國中在去年年底,透過設計食農教育、土地復育等主題課程,成為全國第一所通過台美生態學校綠旗認證的國中,讓教學不再侷限於課堂之上,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從被動化為主動,增強學習動機。


 

下課了,學生們自動自發拿著不同工具,到班上負責照顧的菜園裡看看生長狀況,有人負責除草、有人負責澆水,也與老師討論接下來要種些什麼。

那這個已經除草除好了以後,到時候那個,那個什麼,你們要種什麼,種瓠瓜,瓠瓜要藤嗎,要爬嗎,不用,瓠瓜,瓠瓜要,要,要藤。

這裡是新竹縣橫山鄉華山國中,可以看到操場旁設置各種不同造型的菜園,是各班級腦力激盪,費盡心思設計。

[新竹華山國中 學生
陳宏彥]
當初,和大家一起來設計這個菜園,設計好,也請到很專業的老師,來教我們怎麼種菜,然後種出來的菜,像那個,像種出來的薑就加到,午餐裡面的菜裡。

[新竹華山國中 主任
宋建興]
那我學校因為是屬於,偏鄉的學校,因為文化的刺激比較少,所以我就想說要怎麼樣給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能力,所以我那時就想說,他們平常最熟悉的是說,食農教育,那看到那個農作物,一天一天長大,所以他們也開始有信心,他們在學習方面,他們就越來越進步。

菜園裡也種了許多香草植物,學校也教學生們利用香草植物製作天然精油防蚊液。另外也設置魚菜共生的養殖系統,讓學生了解多元化的有機種植。

[新竹華山國中 學生
官筱奇]
我們剛剛在魚池餵了飼料,這些是魚的排泄物水,我們拿這些水,來養水生植物,這個是大萍,這個是菱角,還有布袋蓮等水生植物。

[新竹華山國中 校長
張家芸]
其實因為,橫山鄉是一個農業的鄉鎮,我們是希望說學校這麼大這麼美,學生可以學一些農業的知識,但是我又不希望學校,學生學那些很傳統的農業,所以我們希望學校的學生,學一些比較不一樣的東西,譬如說,做有機的,無農藥的這個農業,或是未來的一個科技的農業。

華山國中雖位於偏鄉,但生態環境豐富,校長多年前就決定發揮校園優勢,營造自然環境教室,以永續食物、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來打造學習環境,去年年底,華山國中更成為全國第一所,通過台美生態學校最高榮譽的綠旗認證國中。

[新竹華山國中 校長
張家芸]
從2014年和美國合作成立了台美生態學校夥伴聯盟,目的就是希望學校在,節約能源省水廢棄物減量,以及降低校園碳排放這些,環境教育的面向作努力,那台美生態學校就是一個環境教育的議題,綠旗的認證的標準跟審查的指標非常的難,很難的原因是因為,全學校都要做,還有學生要主動去參與課程的設計規畫。

[影片提供 新竹華山國中]
學校也帶入土地復育主題,教學生利用大自然的材料製成肥料,讓校園裡的植物和菜能長得更好。位於山腳下的校園,春天時常有蝙蝠出沒,老師就順勢把照顧蝙蝠寶寶也納入課程裡,帶著孩子製作蝙蝠箱,讓蝙蝠棲息。

[新竹華山國中 老師
劉芳瑛]
有一次我們在地上就撿到才剛出生的小蝙蝠,很小隻還不會飛,學生就想要養牠,我們就將牠放在一個紙盒子裡面,餵牠喝奶,學生下課的時候,就會輪流來照顧牠我們想要教學生的是,怎麼來愛惜,怎麼樣來照顧,怎麼樣來尊重這些大自然所有的生命。

好,慢慢來,沒關係,你要讓它穩定,因為這個比較那個粗一點。

學校也利用許多大自然的材料,像是風災倒下的樹幹、樹皮、淘汰的課桌椅、舊衣物等,帶學生們一起動手做成各式藝術品,甚至使用過的竹筷子,學生也能雕刻成迷你兵器,化腐朽為神奇。

[新竹華山國中 學生
何曉筑]
所以我們學校就像,拿那個舊的桌子跟椅子,變成環保打擊樂,像這個,然後還有,拿筷子,做,做,迷你的兵器,可以,玩也是工藝品,廢棄的樹木跟樹皮,可以做畫畫的材料,很豐富也很有趣。

[新竹華山國中 老師
鄭榮琮]
剛剛看到的這個樹皮畫,或者是那個,筷子雕刻,或者是我們鋸木頭可以,當做一些木的木頭的一些工藝品,我們都會使用它們來當作一個作品呈現的材料,因為學生其實也是一個,垃圾的製造者,那我們希望,他們可以透過這些學習的模式,然後知道我們原來這些東西,都可以重新再被利用。

在課程中融入生活化的概念,老師們也發現,學生從被動變得願意主動學習,學習態度有很大的轉變。

[影片提供 新竹華山國中]
[新竹華山國中 主任
范良貞]
像學生將竹筷,他把它刻成小小的兵器,然後就從這邊開始,找到他的自信心, 然後跟其他的學校做交流,分享,學生就變得很有成就感,不會一整天就在玩手機,還有電動,然後高中也順利考到新竹高工的板金科,繼續朝他的專長去學習。

[新竹華山國中 護理師
魏紫萍]
雖然說是老師是帶頭的,但是學生親自設入設計,做的,他們也知道我們不是隨便就這樣玩一玩就好,老師的精神會影響到,我們學生,變得他們很主動,很感恩。

[影片提供 新竹華山國中]
自然環境就是最棒的學習教室,師生更將操場當成畫布,將蝙蝠、蝴蝶與鳥的圖案,呈現在操場上,成為一項地景藝術。而獲得台美生態學校的綠旗認證榮耀,學校更努力讓環境教育向下扎根,也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蝠」自華山來,山腳傳福音。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