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六十年前出走到印度之後,就在靠近喜馬拉雅山邊境的小鎮達蘭薩拉建立了流亡政府。而被稱為小拉薩的達蘭薩拉,除了是全球藏人的政治中心,更成為了世界各地藏傳佛教信徒以及旅客,認識西藏宗教、文化的聖地。達蘭薩拉是一個甚麼樣的地方呢?一起來看我們的報導。
沿著崎嶇蜿蜒、森林圍繞的小小公路而上,眼前這座雲霧繚繞,看起來只比台灣九份再大一點的幽靜山城,就是流亡藏人六十年來「暫時」的行政中心達蘭薩拉。
[翻攝Google Earth]
位在印度西北邊,北貼喜馬拉雅山,西鄰巴基斯坦,人口兩萬多,海拔平均一千五百公尺,西藏人聚集的地區,又被稱為「上達蘭薩拉」。西藏臨時政府建立之前,這裡其實還藉藉無名。
縱橫交錯的山路小巷、有時候上坡有時候下坡,最熱鬧的地方也只有兩條街道,人、車、牛一起共用。櫛比鱗次的商店,多樣繽紛的市集,再加上達賴喇嘛盛名,多年來吸引了全球的旅人。但是,看來恬靜的小鎮,當初卻是許多人冒死翻山越嶺,建立起來的辛酸故事。
[流亡藏人
葛西喇嘛]
1987年我從西藏偷渡過來,歷盡千辛萬苦,能充飢的食物非常少,身上只帶了一點糌粑而已,靠那個充飢,每天都要走12.3個小時徒步過來,當時就是一心想去見尊者,用這種意念出發再苦也不覺得累,因為尊者常常在我心裡面,所以雖然路上很辛苦,但我不會有壓力。
[前西藏政府軍官
多吉才旦]
我是1959年因為中共打壓西藏,統治了我的家鄉,所以1959年我就跟尊者(達賴喇嘛)一起逃到印度,當時我也沒想到能活這麼久,而且還在異國他鄉,起初出來的時候抱著甚麼心態呢,剛到印度的時候,往上是天往下是地,然後完全是陌生環境,就一直抱持一個希望,就是重返西藏,但沒想到我會一直老到這裡還在原地。
[翻攝Google Earth]
六十年前,數以萬計的西藏人,跟隨心中的精神領袖,穿越險惡的喜馬拉雅山流亡到印度,開山打林建立達蘭薩拉。而這個後來被稱「小拉薩」的小鎮,也從此成為西藏流亡政府的代名詞。
人口兩萬多的達蘭薩拉,一般來說很會下雨的六七八月,就是這裡的淡季,不過隨便走到路邊問一個人,那又有另一個答案,他會跟你說,如果達賴喇嘛出門去了馬上這裡就變淡季,但是只要達賴喇嘛有在家,那麼這裡永遠都是旺季。
和印度其他地方相比,這個不起眼小山城能夠吸引到眾多觀光客,當然就是仰賴達賴喇嘛盛名。而對多數居住在此地的藏人來說,雖然不願意,但達蘭薩拉早已經變成他們的家。因此1959年開始運作的西藏臨時政府,不僅象徵西藏精神的延續,更是藏人的直接管理者。
[西藏臨時政府外交部 祕書長
索南諾布]
現在境外的西藏政府,主要有兩個目的,其中一個目的,是通過政治的方法尋求藏人的人權,其次就是針對在境外的藏人,提供文化、教育、生活、宗教各方面的需求,去保護這些民族文化。
延續文化跟保護藏人之外,臨時政府在達賴喇嘛指示下, 2002年起更脫胎換骨 ,成為一個透過全體藏人投票產生的民主政府。
[西藏臨時政府外交部 祕書長
索南諾布]
2001年開始,尊者就落實把政治權力,全部交給民選的領導人,簡單說是總理,所有政治的事物通通由他自己處理,然後接下來總統的產生,全部都是由他們領導團隊,包括在海外的藏人集體投票。
臨時政府根據「憲章」,由最高司法機構、人民議會、最高行政機構(噶廈)、三權分立的方式組成。同時設有審計總署、公務員考核委員會、選舉委員會等獨立機關。最高行政機構噶廈下則分設教育文化、內政、外交新聞等七個部各司其職。
在達蘭薩拉的西藏臨時政府,雖然它是一個規模不大的組織,不過如果有重大事情要說明,它會跟全世界每個國家一樣,利用一個這樣記者會的現場,宣布它的重大政策。
為的是讓流浪中的藏人,保全一點點制度。既然號稱真正西藏靈魂所在地,文化跟藝術的根本當然不能大意。
在24小時全天候保護下,達蘭薩拉西藏文獻館這些動輒近千年的手抄藏文經書,十幾萬本西藏獨特的文化與宗教經典,以及許多珍貴歷史文獻資料就這麼被謹慎珍藏。而這都是當年西藏淪陷後,逃亡藏人舍棄自己的私有財產,千辛萬苦地帶出來。因此,達賴喇嘛指示建立的這座西藏圖書館,不但保存了文物,更捍衛了西藏文化。
講到西藏流亡政府的文物珍藏,鏡頭轉到達蘭薩拉山下,這個copy自拉薩、1988年興建的羅布林卡文化院,在傳統意義上它是達賴喇嘛的夏宮,如今則轉型成為西藏傳統工藝如唐卡、木雕、佛像等等的文化重鎮。
[羅布林卡解說員
達瓦]
其實這裡會有很多不同的建築,我們會有唐卡,也有刺繡,也有打造佛像之類的(藝術班),會有很多就是,來自於西藏,西藏地區的一些文化,我覺得觀光者們,更多是享受羅布林卡帶來的一些心靈上的美感。
羅布林卡因為濃厚西藏風格,吸引各地旅人到此地觀光、體驗。至於西藏文化,所謂的唐卡當然是重點。
唐卡,是西藏相當重要的藝術,流傳千年以來被譽為最複雜、最嚴謹的工筆彩畫,一幅道地的唐卡,繪製快則幾個月,慢則好幾年都有!而一位唐卡畫師,從初學者到能夠獨立繪製一幅唐卡,少說也要幾年甚至十幾年苦練,而且要對佛教有一定的認識,作品才有生命。
[西藏唐卡藝術家
達瓦次陵]
一般的情況來說唐卡,它要按每個人的性格,如果他從小就非常喜歡畫畫,而且他又有接觸過藏傳佛教,他有愛好唐卡藝術的話,那自然而然他就會嚮往這個畫,然後也會很努力去畫,類似這種人學習唐卡會比較容易,那麼不了解的人,他如果沒有這個信仰,他沒有興趣的話,再怎麼畫也無法進入這世界。
唐卡以內容豐富、色彩絢麗著稱,除了宗教還包括大量的歷史和民俗內容,所以又被稱作是了解西藏的"百科全書"。由於創作顏料的純度高,常常保存千年而不變色,每一幅唐卡都充滿了畫師的心血跟智慧。
[西藏唐卡藝術家
達瓦次陵]
主要是點染,比如說這個藍色,它要用很細的筆一點點的染上去,才會創造一種很舒服的感覺,還有勾線條,我們這個藏傳唐卡很著重線條和勾金的部分,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看到的每一個顏色上面,又常常有其它顏色,甚至又再加其它顏色,那就會很有立體感,有時候像下面這些風景,例如你看到這個孔雀的空間,你就會有一種想走進去的感覺,很逼真的臨場感,這需要靠智慧去創作。
背靠窗戶利用天然光線,在羅布林卡唐卡教室的學員們,正專注努力一筆一畫創作。對他們來說,除了學到一技之長,更能夠傳承西藏重要的文化資產。
除了藝術文化重鎮,由於流浪到印度的藏人,不只居住在達蘭薩拉,這一天,邊境小鎮馬納利街頭湧現上千人,眾多穿著正式服裝的藏人和喇嘛,就像過年過節一樣,興高采烈往同一個方向前進。
耐心等候安檢還神情興奮,原來,散居北印度山區、甚至尼泊爾邊界的藏傳佛教徒,因為得知尊者達賴喇嘛這一天在此舉辦弘法大會,大家不辭千里遠道而來。聆聽精神領袖講道之外,藏人也藉此機會凝聚情感。
就算是在很常下雨的季節,只要達賴喇嘛有出來外面外地舉辦弘法大會,那麼來自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信徒,就會盡可能趕來現場。
[旅印藏語巴西學
Marcos]
對我而言,能夠在這裡,能在尊者這樣的人面前出現,就是一種福報,他激勵人心,是我們所有人的典範。
[旅印藏語荷學生
Iris]
有各種像是擁抱的力量,把我帶到這裡來,不論我在哪裡遇見他,或是他就在附近,我就會感覺到,他好像有一千隻手臂,環抱著我們,讓我們感到安全。
來自世界各國的觀光客,以及來此沉澱心靈的朝聖者,把這個「小西藏」呈現出多樣的文化魅力。
有形無形的文化都要捍衛,藝術的如此,心靈更是如此。如同代表藏人宗教政治中心、翻版西藏大昭寺的大乘法院寺,不僅成為達賴喇嘛多年來講道與寢宮所在地,每天晚上的喇嘛辯經、衝擊邏輯照樣舉行,而這所有,都是為了延續他們心中的西藏靈魂
[大乘法苑寺喇嘛
丹增格勒]
對藏族人來講,這是一個非常神聖重要的地方,因為它代表西藏的大昭寺,尊者達賴喇嘛也就住在旁邊,所以不光是對我們藏人,對全世界景仰達賴喇嘛的人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流亡藏人在政治現實下持續守護西藏文化,但是當後達賴喇嘛時代到臨,達蘭薩拉藏人可能將面臨更大衝擊。藏人行政中央會如何發展?全球數百萬藏人的心又能往哪裡走?如同北印度小西藏這長年的一片片雲霧,一切都在未定之天。
採訪/撰述 謝佳凌
攝影/剪輯 羅應展、徐榮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