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彈吉他的人不少,但會做吉他的人,可就屈指可數了,中壢人許峻源,原本是一位樂團主唱,不過他發現,台灣的吉他手都使用國外吉他,便想著,若台灣也能有自己的吉他,不是很好嗎,於是8年前,他開始投入製琴工藝,成為台灣第一位接受國際邀請,出國辦展覽的製琴師。
雲杉做出來的聲音會比較清亮,那紅松做出來的,它會相對的比較溫暖,所以呢,在民謠吉他上,雲杉的使用量會比紅松還大,在古典吉他的話,兩者大概參半。

小小的工作室,是許峻源實現夢想的基地,要做出一把好吉他,材料的選擇很重要,而看起來一體成型的面板,其實是兩塊板子拼貼而成。

[吉他製琴師
許峻源(客籍)]
你會發現一塊板,可能會從密到寬,所以我們的吉他材料,基本上都是,我取下大概那麼寬的寬度以後,我從中間剖開,然後攤開,讓它去對拼,那會發生什麼狀況,中間是密的,旁邊是寬的。

年輪的緊密度會影響到吉他的聲音,對拼是為了讓震動的協調度更好,而原來看起來平整的面板,背面藏著許多祕密。

[吉他製琴師
許峻源(客籍)]
好,當我經過敲擊以後,假設我認為,它的低頻不夠沈的時候,我就會在這個音梁上面,再繼續的切削來去釋放它的硬力,那就其實這是個物理學的概念就是說,我釋放越多的硬力,我可以達到更多的低頻。

削哪裡、削多深,每一刀都是學問。

[吉他製琴師
許峻源(客籍)]
我削了這支會改變低頻之外,我還會改變了中頻,我削了這一支以後,我改變了低頻之外,我還改變了高頻。

木材特性不同、想抓住的音色不同,製琴師就必須做不同的處理,無限種的排列組合,讓製琴這件事更加迷人。

[吉他製琴師
許峻源(客籍)]
所以手工琴的特別之處,其實就是在針對,每一個板子,而為了它做客製化這件事情,(難度也在這裡對不對),難度也在這裡,好玩也在這裡。

[照片提供 許峻源]
許峻源13歲就開始唱歌,他曾是樂團的主唱,20幾歲還發過唱片,不過,8年前他毅然決然離開樂團。

[吉他製琴師
許峻源(客籍)]
我們自己是樂團,那就會碰到很多的吉他手,但我們就發現為什麼,台灣的吉他手,使用的都是國外的吉他,那我想說,有一天如果我們也可以製作出好的吉他,讓台灣的吉他手都可以使用的話,我覺得這個是一件很好的事。

[照片提供 許峻源]
於是他開始學做吉他,還去美國、德國等國家拜師學藝。

[吉他製琴師
許峻源(客籍)]
因為我希望看看每一個國家他們,習慣的製作方式,或者他們針對的點,有什麼樣的不一樣,因為我覺得如果只學一個的話,我的製作方面可能會有點狹隘。

這可得花費不少錢呀,於是,他把自己收藏的吉他,全賣了。

[吉他製琴師
許峻源(客籍)]
但是我那時候不痛,而且我是賤賣它,但是我覺得說,我換成這個技術的話,了不起以後我自己做嘛,當你學得差不多了,你錢也花得差不多了,但是你只是一個新的製琴師的時候,不一定有人會來買單,而且我那時候,甚至跟銀行信貸,為的就是出國繼續深造。

一步步精進自己,許峻源在製琴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還開班授課。

來,鋸下去,鋸喔,這邊放下去,它原本有槽,現在呢,鋸鋸,拉嗎,對。

[吉他製琴師
許峻源(客籍)]
早年的時候,我在學習的時候,我也去拜訪過很多製琴師,全部人都是回應我說,這不能外傳的,但是我就覺得說,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很先進的時代,為什麼不能外傳,我就希望讓更多喜歡製作的人,投入這個環境。

[學 生
楊敬瑄]
我彈20幾年的吉他了,對,那時候我就想說,我一開始接觸這個時候,我想要找到我自己喜歡的聲音,對,那越彈我就越發現說,我們應該要從製作的部分開始下去研究。

許峻源說,早期製琴在台灣是很神祕的,但他學成後卻不吝分享自己的技藝,就是希望整個製琴產業的氛圍能帶動起來。

[吉他製琴師
許峻源(客籍)]
我的琴做再好都沒有用,只有整個產業起來的時候,我的琴才有意義,不然我的琴,我也不知道賣誰,那現在更多我的學生、更多的其他的人,因為我的關係,而投入了這個產業。

[照片提供 許峻源]
這幾年許峻源也常帶著學生出國參展,持續學習之外,也要讓世界各國的人,看見台灣吉他。

[學 生
楊敬瑄]
當我們去國外的時候,我們發現,其實製琴這個產業,那可能在日本或韓國,他們已經是一個家族事業,那在台灣的話,我覺得它才是一個比較像是剛起步的。

[學 生
戴昆哲]
每個國家都會有他們自己的風格,就是可能美國就會有,比較屬於他們那個風格做出來的吉他,那印度會有他們自己的風格,那他們都會把自己的文化,還有個性融入到他們自己的吉他裡面,那我希望我們台灣也可以把一些台灣的特色,還有台灣人的個性,都融入到我們的吉他裡面。

[吉他製琴師
許峻源(客籍)]
普遍我們台灣人,不知道手工吉他這件事情,所以我們在致力的推廣,當大家覺得說,其實台灣也可以做手工琴的時候,我會更希望讓全世界知道台灣也有好的手工琴。

手工琴可以針對客戶需求來製作,在音樂圈10幾年的資歷,讓許峻源對聲音的敏感度,比傳統工匠更加分,他不僅帶著吉他到世界各地參展、也教學,日本、韓國、中國,甚至歐美、加拿大,都有他的足跡,希望台灣吉他迷人的聲音,響遍世界。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