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內一直以來沒有焚化爐,因此垃圾及廢棄物無處燒的問題成為縣政府的一大難題,近期縣府試圖發展綠色產業及循環經濟,找來業者合作,將許多廢棄物品,研發再製成有經濟價值的原料或產品,像有文創藝術家利用廢玻璃製成玻璃砂土作為園藝種植的材料,還有科技公司將廢棄的電子產品成功提煉出純度相當高的黃金,還有業者研發將尿布回收製成再生紙漿、塑料等工業原料,成功將垃圾變黃金,帶大家來看他們怎麼做到的。
員工動作相當迅速,將輸送帶上各種顏色的廢玻璃分類。

[玻璃回收工廠 廠長
楊中洲]
我們先把外面的那個包裝去除掉,讓它整個集中在一起,然後再送那個上輸送帶,我們每一站的一個位置上面,它會分說你要處理綠色的,或者是茶色的或者是白色的。

這裡是新竹縣一間廢玻璃回收工廠,他們從清潔隊與各回收點收集廢玻璃後做初步處理,其實新竹縣106年的玻璃容器製品回收量整年就有7491公噸,佔縣內資源回收量比例的8.31%,但因玻璃有不同顏色,要回收再利用,光處理就要花不少成本。

[竹縣環保局 局長
黃士漢]
過去最主要是回爐再去做這個所謂的玻璃製品,但是尤其是有色的這些玻璃,它的去化是相對的更困難,因為很多的這一個,再利用的這一個,的回爐機會又變少了,所以,如果說它的玻璃的去化,受到阻礙的話,那事實上會對整個的回收系統,變成是一個斷點。

玻璃回收公司分類好後,就會交給玻璃再製公司處理,除了做成再製品,也會利用在建材上,但因這幾年建築業景氣不佳,許多玻璃回收業者面臨大量廢玻璃無法處理的難題。

[玻璃回收工廠 廠長
楊中洲]
現在新開發的,這種道路或社區比較少,那它使用量就會減少,加上建築業不景氣的話,那新社區,你一個,一個社區有的就會做圍牆啦,或者是鋪設這個行人磚等等之類,它使用量就變少,那變少之後就變成,我們原來的回收這些量還是這麼大,那它變成說會使用不完就造成很多,不知道怎麼去處理它。

垃圾無法自主處理是這幾年新竹縣面臨的危機,因新竹縣內沒有焚化爐,短期內更不可能興建,因此除了推廣做好資源分類,縣政府也希望透過循環經濟的方案來解決垃圾問題。

[新竹縣環保局 局長
黃士漢]
現在的這一個國際的趨勢,跟,這一個,這個產業的技術,那,我們,是以循環經濟來取代這一個,過去的焚化爐,那甚至於,它的這個物質回收或者是能源的回收,會比過去的焚化爐的效率提升非常的多,那也避開了很多的這個二次汙染的機會。

為了落實循環經濟,它們輔導業者投入各式研發,像是文創藝術家邱大展,就讓廢玻璃有新的生命。

這個罐子,我們收回來那時候就,將它打碎掉,我們就把它拿來這裡 攪到碎。

邱老師將廢玻璃碎片倒入機器裡攪碎,形成各種粗細不同的玻璃砂。

我們再篩過,用篩子篩過,篩過這樣大顆的我們就拿來做石頭,比較細的粉,這樣細細的,碎碎的這樣就拿來做泥土。

邱大展花了將近八年時間研究,打破大家對廢玻璃的印象。

[文創藝術家
邱大展(客籍)]
將玻璃做成,會吸水,會透氣,會保濕,會養菌,那,你要做的東西就很多的,因此,這樣就可以解決我們回收玻璃的問題,它也是隔音材 也是過濾材,也是種植的泥土,那它的量就會大,因此這個發展空間,非常的大。

用不同粗細的玻璃砂,他開發出玻璃土、玻璃石頭甚至是做成畫框和藝術品。

[文創藝術家
邱大展(客籍)]
我用粉末鑄造的觀念,讓玻璃成為多孔性的材料,它就會吸水了,因此它可以種植,因為你要分析,植物跟泥土的關係,因為泥土給植物是固定,給養,給水給空氣你把營養拿掉,我的玻璃土這三樣都達到,因此它可以代替土壤。

製造過程也不添加任何的填充料,因此能真正達到永續的循環利用,也讓玻璃回收有更多元的樣貌。

[文創藝術家
邱大展(客籍)]
在以後的回收,它還是原料,不會增加下一代的成本,我這一代的運用,完了以後,交給下一代,他拿來回收再使用,不會增加他的成本,叫做永續的基本概念。

新竹是玻璃業的重鎮,更是半導體電子業大縣,因此電子廢棄物,也是新竹縣積極想推動循環經濟的一環。

[科技公司 總經理
許景翔]
依統計上面來看,全球在2016年的電子廢棄物當中,有4470萬噸這麼多,那以台灣來講大概能回收到的電子廢棄物大概是13.7萬噸,占了全球的千分之3的量,所以台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據點,因為台灣這麼小,人口這麼少的情況下,卻占了這麼多的一個角色,所以我們更要把這電子垃圾去做妥善的回收。

電腦主機板、硬碟、手機,這些身邊經常用到的電子產品被淘汰丟棄之後,台灣只有少部分回收商會處理,大部分拆解後都賣到國外。

[新竹縣環保局 局長
黃士漢]
中央這邊,針對於這個四機一腦,這樣子的資源回收已經有,很長時間的一個,一個制度上的實務上的運作也非常的成功,在國際上,但是我們對於裡面的這一些,這些電子產品,是不是有更好的一個,友善這一個處理方法。

由於傳統處理電子垃圾的方式並不環保,經常使用劇毒剝除電子垃圾上的金屬,對環境人體都是傷害。

[科技公司 總經理
許景翔]
傳統的方式如果處理電子垃圾,不外乎就是用混酸法,把所有的電子產品廢五金通通它溶解掉,然後利用王水或氰化物去取得裡面的貴金屬,可是在這過程當中,它其實會產生高毒性,高腐蝕性,對人體的健康,或環境的危害都是非常,破壞非常大的。

因此有科技公司研發出環保無毒的剝金技術,希望台灣自己處理電子垃圾,並且把貴重金屬資源留在家鄉。

[科技公司 總經理
許景翔]
我們現在選擇的這個電解剝金的方式,是使用一種硫化物,那為什麼呢,因為整個大自然界,金跟硫它很容易形成共價鍵結的時候呢,所以我們當知道說金跟硫它很容易形成共價鍵結的時候,我們找到它最舒服,最適合的這一個鍵結物,來去跟金做結合,再通過微量的電,就可以很容易把,被鍍物上面的黃金把它剝除下來,我們把剝除下來的黃金,再經過純化、燒解,又可以得到純金的部分。

以手機為例,每一噸的PCB板,可以透過剝金技術取下約350克到500克的黃金,價值相當高,因此業者期望台灣能好好推廣城市礦產的概念。

[科技公司 總經理
許景翔]
當我們剝除下來,從手機或者是家用電腦,硬碟,伺服器,回收下來的電子產品當中,其實有百分之90的貴金屬,都是在IC 這個晶片裡面,我們只要把這個IC晶片全部收集下來,把它去裡面的貴金屬提煉出來,可以做到非常高純度的5N金,那這些東西又可以回歸用到未來的半導體製程當中,這個就是做到一個循環經濟的一個目的了。

從生活中常使用的玻璃罐到平時用到的電子產品,這些廢棄物透過開發者的創意有新詮釋。除此之外,其實連廢棄尿布也有再利用的價值。

[尿布再生利用公司 創辦人
吳倍任(客籍)]
在台灣也是,很快就是一個高齡化的社會這樣,我們也是預期大概是在明年、後年的時候,我們長照所產生出的尿布量,是大於嬰幼兒的這樣,那我們這邊的話是以,台灣的這邊為例子,一年大概將近有15億片,那大概一天大概會有,將近400萬,400噸的這個量會產生出來,在從長照這邊產生出來這樣,所以這個量其實是滿大的這樣。

業者之所以發現商機,也是因為現行廢棄尿布處理方式,不論是掩埋或是進焚化爐,都會對環境造成傷害。

[新竹縣環保局 局長
黃士漢]
尿布因為吸了很多的水分,它直接進焚化爐,事實上對於這個焚化爐,是有相當的一個這一個風險跟破壞,因為,水分多,又都是塑膠,那局部的降溫會對於爐壁,或者是這個二次汙染上的產生,會比較負面所以單獨的尿布焚化爐是不收的。

[尿布再生利用研發公司 創辦人
吳倍任(客籍)]
它是塑膠纖維的混合物,那其實它埋在土裡面,其實它在四百年到五百年,它也都不會被分解這樣子,另外我要強調的就是說它,尿布裡面中它有一個材料叫做高分子的吸水材料,它其實也是一個塑膠微粒,就是一粒一粒的那種塑膠微粒,那其實,這種塑膠微粒其實它跟那個洗面乳的柔珠一樣,當它其實擴散到環境當中,跑到海洋裡面中,它就是海洋微粒的,問題這樣子。

[影片提供 吳倍任]
因此他們開發出尿布分解技術,分解出三種成分。

[尿布再生利用研發公司 創辦人
吳倍任(客籍)]
我們分解出來的三個成分一個就是,絨毛纖維的部分,它佔65%,65%~70%之間這樣,那其實這個絨毛纖維它是一個長纖維,它其實它在,我們有相關的一些職場,它們已經有做過一些測試了這樣,那這種的紙,它造,這是我們用尿布裡面真實所造出來的一些紙這樣子,對,它這種紙就是破張力很強,所以意思說它在,就是在工業用紙或是在做紙箱裡面中它有很好的一個強韌度這樣子。

除了分解出絨毛纖維做開發、它們還將其中高吸水分子和聚乙烯成分創造出其他再生資源。

[尿布再生利用研發公司 創辦人
吳倍任(客籍)]
這個高吸水分子呢,其實我們的技術是讓它,還原成原來的這種高吸水鹽的一個狀態這樣,它也是可以繼續做一些,吸水,分子的使用這樣,那其實,很多是拿來做寵物墊,或是說那種吸水墊料的,或是工業吸水墊,使用這樣子,那另外的話這個PE、PP的這個塑膠片,只能造粒啦,我們把它這種混合塑膠,我們是把它造成粒這樣,最終是把它做成垃圾桶或一些椅子之類的。

[影片提供 吳倍任]
而未來尿布回收再利用方案若能在台灣落實,業者估計每年將可產出7.5萬噸的再生紙漿,如此相當於少砍86.4萬棵樹,也能為循環經濟與環保盡一份心力。

[尿布再生利用研發公司 創辦人
吳倍任(客籍)]
在我們下一個階段是NG尿布,它其實,產生出來的NG尿布量其實也滿多的,我們會先從NG尿布這邊開始先著手處理這樣,那第二階段的話,我們其實長照,長照其實是現在很重視的一個橘色的,的商機這樣子,那其實就是,我們會從長照裡面所產生的這個事業廢棄物去做一些處理這樣。

現在還有業者用底渣開發出環保磚、水泥製品等,減少掩埋處理的成本,新竹縣政府也召集各界成立「台灣新竹綠色產業聯盟」,建立起各綠色產業間的交流平台,要將垃圾變黃金的量能,擴散到全台灣。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洪炎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