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越來越多像這樣,整條路都是賣吃的喔,有句西諺說,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什麼,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那麼現代人對自身的徬徨與不確定,是不是也跟我們不知道食物怎麼來有關呢?台灣現在很多農民市集,除了要讓農民有更合理的利潤,也想要消費者更有能力分辨、懂得吃好食物,因此現在許多市集會有農學講堂,請農民、專家學者來和消費者分享,還會教大家用在地食材烹調健康美味的餐食,同時會帶著大家到產地拜訪,希望一點一滴改變民眾的飲食和消費模式,進而支持友善土地和環境的理念。買菜時,你考量的第一要件是什麼?
<比較便宜的,要漂亮也要便宜的,看有新鮮的,要比較漂亮、翠綠的。>
那來源呢?安全呢?你注意到了嗎?
<我們學校有一次訂飯包,然後打開飯包,我吃一口,就把所有的菜都夾掉,我們的老師就說,張老師你不吃蔬菜,我說不是不吃蔬菜,那菜裡面都有毒(農藥)我吃不下去。>
常年推動食農教育的張瑋琦,這天到農會幫媽媽們上課,除了台灣農業現況、糧食問題等的分享,更重要的是,透過品味訓練,要教大家如何分辨安全的食材。
<這種的比較青翠的這個,就是比較柔軟,它口感是這樣子,青翠柔軟的你們覺得是有機,組長那邊的好像有藥水味,喔 有人吃出,組長那邊的有藥水味。>
[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助理教授 張瑋琦]
因為我們現在吃的東西有很多問題,我們不是說,靠政府貼什麼食品標籤,就可以解決我們吃的問題,如果我們吃的時候就可以分辨說,這個東西它是有問題的,這個東西是好的,這樣就可以避免這些危險。
媽媽們通常是全家人健康的把關者,透過課程,也希望她們成為種子,散播健康的飲食觀念,透過日常的三餐,一場飲食革命也悄悄在各地進行。
<鍋子加熱的時候,把醬油倒下去,如果它有一個刺鼻的味道,我保證那個一定是化學釀造的。>
主廚正利用在地食材示範一道道美味料理,台下座無虛席。
<洋蔥放下去,利用這個油脂來炒,這種做法,在我們以前老祖宗跟我們講的一個烹調重點,要記得,五個字,叫做「原汁化原食」。>
因應248農學市集而生的鮮活館,架上全是台灣小農,友善土地種植出來的作物,讓都市人隨時都買得到台灣在地的好食材,而鮮活館更有一個重要的教育功能,就是會不定期舉辦「農學堂」,不論是講座、或是料理廚房,藉由另一種管道,試圖改變大眾的飲食觀念和消費模式。
[248市集鮮活館
店長 俞禾青]
他(消費者)可以直接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可以直接跟小農們,就近接觸,對,那他經過接觸他就可以了解說,他們(小農)有花了這麼多的時間跟心力,來種植的話,那他們(消費者)會更珍惜這樣的一個食材,那會更珍惜台灣這樣的一個土地的。
[學員]
就是(小農)對食材的那種堅持,我覺得是,不完全是為了賣多少錢,那點我覺得是,我們台灣最珍貴的東西,每個(在地食材)都會滿感動,因為每一個都有它背後的一段故事,那你可以看到真正的台灣精神。
[主廚
黃景龍]
台灣每個鄉鎮都有它一個獨特的東西,那我覺得說,可以利用這些在地食材來發展出,符合我們的,台灣人的飲食文化。今天我們這個桌上的一盤菜,其實它背後有,包含了非常多的一個辛苦的一些故事。
你每天都吃些什麼呢?隨著西化的影響,我們是否漸漸忘了自己的飲食文化?吃進肚子裡的東西,你知道究竟含有多少看不見的隱藏危機嗎?像這樣的農學堂,在台灣各個市集幾乎都有,有時還會帶消費者到產地拜訪,消費者不再只是消費者,接近土地、親近農民,重新認識農業,也實踐環境倫理。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