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近來推動青農返鄉、遴選百大青農等等政策,大家都知道,要青農返鄉,真的不容易,首先得要有塊地,還要能忍受風吹日晒雨淋!苗栗南庄有一位才23歲的青農黃敬棠,去年還在念大學三年級時,就想回家從農,爸爸黃國興是南庄花卉產銷班班長,幫他租了一塊1.5公頃的廢棄砂石場用地,讓黃敬棠自己去試種火龍果,從去年底開始,敬棠幾乎全職農作,今年六月拿到農企與園藝雙學位後,更是全心投入,早上五點多就起床,細心照顧果園,他用科技輔助農業,今年第一次開花結果,就是大豐收!他的返鄉故事,證明了事在人為。
這一區的火龍果有九分熟了,黃敬棠趕緊把它採下來!
[南庄火龍果農
黃敬棠]
我們這一塊土呢,就是它是砂質地嘛,然後有機質特別少,但是,這個條件對於植物來說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我們就使用這種,發酵過的有機肥料,然後去讓這一塊土地的有機質,和氮素,可以提起來。
這整片果園有1.5公頃,原來是一片寸草不生的廢棄砂石場,而火龍果又是淺根植物,如果土地太過貧瘠,根本長不好。
[南庄火龍果農
黃敬棠]
砂地,如果基本上全部都是砂,它的縫隙很大,所以你保水啊跟保肥力都會不夠,基本上你要用其它的一些,我們說介質啦,像我們現在是用粗糠,去鋪在土面上,可以保水保肥,然後它有一個功能是,我們可以防止草的長勢這樣子。
黃敬棠是在去年三、四月間才種下火龍果,今年第一次收成,就是大豐收,這間原來是砂石場的辦公室,堆滿了剛採下來,又大又甜的火龍果。
[南庄火龍果農
黃敬棠]
去年三月,二月的時候,然後來看這個地,準備要承租的時候,其實自己對這個東西,完全沒有概念,就是欸,在土上,那下一步要做什麼,完全不知道,當初就是懵懵懂懂,就是爸爸做什麼,然後就跟著他怎麼做,就是先學這樣子,那一開始在做的時候,我也才大三下學期而已。
[南庄花卉產銷班 班長
黃國興]
我們差不多三、四代以前,就住在南庄了。過去他在成長的過程,我們家裡也一直都是從事農業,園藝景觀工程公司,他過去也沒有,從事這個工作過,我們源起就是讓他學習的東西,能夠在農業領域裡面,他自己有一個實驗的場所一樣。
黃敬棠念的是中興大學國際農企系,自己為了學好技術,又去修園藝系,拿到雙學位,而黃爸爸在南庄從事花卉產銷三十多年,見兒子對農這麼有興趣,就幫他租了這塊地,除了大三下學期課業繁重,母親代為管理,去年底開始,自己負責整個果園的田間管理。
[南庄火龍果農
黃敬棠]
大四的時候,因為課程比較少了,我就是基本上就待在南庄這個地方,然後就自己要去負責管理全部的時候,其實才漸漸知道說,哦,原來農業的東西沒有這麼簡單,很多細節要去處理,對,那其實這樣一年多走下來,其實也學到滿多東西,但我覺得還是要,最重要還是要踏實啦,扎扎實實去看跟聽,尤其植物的東西,它不會跟你講話。
[南庄花卉產銷班 班長
黃國興]
不是只有田間管理喔,連銷售都是,那目前我的觀察啦,年輕人要這樣子吃苦,也是不容易,五點多起床,我看大部分年輕人,都會睡到八點、十點的比較多。
南庄地區早期是從林業發展起,有一段時間礦業興盛,由於位處山區,在礦業沒落後,最近二十年是發展觀光產業,農業的發展比較慢,而植物的生長,全憑農夫的經驗與觀察,因此,黃國興教兒子,學習如何觀察植物生態,聽前輩的教導!而黃敬棠的同學,畢業後真正從農的也不多,他的想法是,既然爸爸幫忙找機會,就不要怕吃苦。
[南庄火龍果農
黃敬棠]
因為其實現在在台灣從農,其實算滿有條件的,如果你要從事生產的話,你先要有地,然後也要有一定的資金,那如果你想要從農業開始去,最基層的開始學起的話,也是要在戶外晒太陽啊,然後去忍受這些風吹日晒,那這個,對就是一般的同學或學生,其實會比較難接受。
[南庄花卉產銷班 班長
黃國興]
我經常告訴他,做農業要勤快,技術層面,你從書上、從網路上可以得到,假如你人不夠勤快,所有的東西都是假的,所有的東西都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會怎麼傳承給他?就是很重要的,就是告訴你,要很勤快,這個不是高科技啊。
只要夠勤快,就會有收穫!在這1.5公頃農地裡,黃敬棠栽種了大約九千株火龍果,平均一天可採收兩千台斤,南庄鄉的日夜溫差大,平均甜度還可以超過20度!而雖然基礎農業不是高科技,黃敬棠利用手機APP軟體,遠端操控馬達自動噴灑,為了拉長火龍果的產期,目前正在實驗LED燈照效果。
[南庄火龍果農
黃敬棠]
那其實第二年,我就是在田區裡面有做一塊測試,使用我們的LED燈,黃光LED燈,去燈照,然後促進它秋冬也可以繼續開花結果,那其實,希望這個產期錯開,當然是希望說,火龍果我除了夏天之外有,我可能到冬天到過年,都會有繼續產果。
整個南庄鄉唯一在種火龍果的,就只有黃敬棠,他不斷在測試各種的種植技術,未來希望結合更多農民力量,讓火龍果也能成為在地特產。
[南庄火龍果農
黃敬棠]
就像南庄,可能觀光的人潮是足夠的,但是要怎麼去運用,把這些觀光人潮拉進來,做一些,比較像服務業的,就我們可以,農業上面生產,第一階段,我們已經完成或是熟練了,那我們可能漸漸地,要去推到,可能服務業,把農業這個東西,是用服務性質的,去販售給人的感覺。
[南庄花卉產銷班 班長
黃國興]
我們是在南庄地區是比較(早),第一個種也沒錯,但是呢,我感覺南庄做這個產業啊,光我們自己一個人做,我感覺是不夠的,因為南庄現在走入觀光大概20年,來的人很多,就像我們一個人做,還不成面,還不成氣候,假如南庄有更多人做,以後可能,到南庄的伴手禮,就可能火龍果了。
把砂石地變成農地,已有難度,要種出高品質水果更難,年僅23歲的黃敬棠,用辛勤證明,只要有技術、又肯努力,青農回鄉,也能打出一片天!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 Dec 07 Thu 2017 13:38
569集-砂地上的火龍果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