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夫人簡珮玲,是一位以貓為主題的攝影作家,因為拍貓,她開始四處找貓、餵貓,漸漸和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2009年他號召志工到猴硐去清潔打掃,讓貓咪有更好的生存空間,減少疾病的產生,卻意外的將猴硐打造成了熱門的觀光景點,猴硐紅了,貓夫人卻受傷了,有負面消息傳出認為她是做秀,2015年,她選擇退出,這時她位於新竹關西的新家也剛落成,台三線就成了她療傷的地方,也讓她有機會更親近土地。
我們會直接沿著濱海沿路一直餵下去,餵到那個馬崗,頭城然後再從那個雪隧回來。

蜿蜒狹窄的小路上,載著飼料和罐頭,今天,我們要跟著貓夫人簡佩玲,一起去造訪「喵星人」。

聽到了貓夫人的召喚,貓咪,一隻,兩隻,一整群的跑了出來,跑在她身邊。

[貓夫人
簡佩玲]
其實以前都會在網路上去找啊,然後就是哪裡有貓,但像這個訊息就是登山客給我的,就會去開車去找。

紅鼻子,你怎麼變這麼瘦。

對每一隻貓都能叫得出名字,關心的噓寒問暖,貓夫人說,她以前不喜歡貓,當初是為了拍照,才開始餵貓的。

[貓夫人
簡佩玲]
因為,拍照我都會帶飼料跟罐頭啊,因為有時候街貓你就是,比較沒有像家貓吃得這麼好,我就會拍照的時候順便去餵牠們,餵一餵就餵出感情啊。

不僅把貓餵飽、也幫貓咪結紮、點藥,關心牠們的健康。家庭主婦簡佩玲,自從開始介入喵星人的生活,忙碌的程度不輸連鎖企業的CEO。

[貓夫人
簡佩玲]
其實我以前所有的時間精力,都花在救援貓咪上面,就是以前是都投注在猴硐時間非常多,我們家小孩都知道,我還沒有回家一定都在猴硐忙,然後一大早出門,他們出門媽媽不見了。

2009年貓夫人在部落格上號召志工到猴硐清潔打掃,她認為有好的生活空間,流浪貓才會永保安康。

[餵貓志工]
他們去就是幫忙消毒那邊的環境啊,然後就是提供飼料嘛,然後叫他們說要清,就是盤子餵完要清嘛,然後我們去,我們以前那時候是,一段時間就會定期消毒,然後點藥,幫貓咪點藥。

[貓夫人
簡佩玲]
在我還沒有去猴峒之前,這些貓其實生病死了,餓了沒有人知道,那現在是因為有志工有居民有店家,隨時在第一線告訴我們,有哪一隻貓需要怎樣的協助,甚至牠們的三餐,是不用去擔心會餓到一餐,我覺得對於生活在那邊的貓,是好的,是好的。

只想對貓咪好,這樣簡單的初心,卻意外的讓猴硐成為以貓為主體的觀光景點。不過,猴硐紅了,貓夫人卻受傷了,有負面消息傳出,認為她是做秀、消費貓咪,讓樂觀的她覺得不可思議

[貓夫人
簡佩玲]
就像猴硐很多人會覺得說,我去炒作一個地方,然後讓地方紅了,然後我是求名求利或是什麼,就是很多的那個,我就覺得,為什麼,人會用這樣子的態度去看待一個人。

猴硐事件爭議不斷,2015年,她選擇退出,這時位在關西的新家也剛落成,就成她療傷的地方。

[貓夫人
簡佩玲]
其實受傷,應該,也還,對啦,是受傷對,自己太投入了啦,這怪不得別人,自己太投入了,對,然後剛好,欸 對,無縫接軌耶,就剛好花更多時間種菜。

長年居住在都市的貓夫人,直到來到關西才有機會如此親近土地,才真正的理解到人家說的,吸地氣會讓人心情舒坦自在。

[貓夫人
簡佩玲]
我覺得啦就是,都需要大自然,就是要跟大自然親近,那剛好那段時間有很多的機會,然後就開始種菜啊,養雞啊,其實也沒有想到說,它可以有這麼大的,的效果,對於心情上的。

但一開始為了除草,卻意外闖了大禍。

[貓夫人
簡佩玲]
唉呦,那個真的是一個浩劫,想說那個除草你知道嗎,我們兩個夫妻啊,還去買那個除草機啊,然後怎麼除你知道嗎,一、兩個禮拜它真的長得超極高的,那個藥行的老闆啊,就跟我們說,啊你用這個啦,這個很有效,好年冬,結果回來噴,哇 馬上喔,隔天那個根部啊,從底下黑到上面,然後整片後山好像那個明天過後。

「好年冬」造成的浩劫,讓她學會了要惜福和善待土地,現在,菜被蟲吃了,她就到市場重新買菜苗再種,也和店家討教種菜的秘訣。

蟲會不會吃,跟青江一樣啊,多多少少,是喔,我上次吃一半,但還有一半存活,我現在長大的我也不知道是芥藍、還是高麗菜、還是,我已經搞不清楚了。

因為有機種植,她學會飲食也要跟著節氣走,吃當令、吃當地,現在她的生活充實有健康,反而很感謝猴硐事件。

[貓夫人
簡佩玲]
當你有這樣子的環境氛圍,其實人的心靈他是慢慢打開的,你就是會去接受這些所有動物啊,大自然啊,花草樹木,然後相對的,你接觸到這邊的人他釋放出來給你的訊息跟,情緒,我覺得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其實,我很喜歡來這邊生活。

因為很享受關西的生活,貓夫人經常邀請朋友到家裡來一起做菜、吃飯。從廚房到餐桌,她也沒忘記將環保實踐在生活中。

[貓夫人
簡佩玲]
人吃,桌上吃剩下的,你不知道怎麼處理的時候,雞就是最好的廚餘雞,所以在這邊用餐,其實我覺得是一個很環保的概念。

你看喔,剝成這樣呢,不能怪他們,越新鮮的蛋越難剝,我現在是屬於雞農囉。

種菜失利的貓夫人,雞舍裡100多隻雞,是她的驕傲。

啊,有小雞出生了,有小雞出生了,你到底有沒有在孵啊
,這隻快失溫了,這個量就比較,就成功率會比較高。

責怪母雞沒有好好的孵蛋,心疼奄奄一息的小雞,就怕痛失一名「天然廚餘處理機」,當初養雞和養蚯蚓,就是要實踐循環經濟和土地友善互動。

有沒有裡面都是蚯蚓,然後我就會把一些廚餘的丟給牠們吃,牠就分解。然後牠的大便啊,很多的養分,然後它是菜園裡最頂級的肥料。

現在貓夫人在關西待的時間越來越多,鄉下的田園生活讓她體驗到,沒有一件事情非誰不可,來到台三線生活,換個心情,換個跑道,讓她的人生有更大的收穫。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