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完成後,最重要的就是裱框,一個好的畫框,不僅能讓作品長久保存,更能突顯畫的特色,許多在國際市場上拍賣的台灣藝術家畫作,其畫框就是出自新竹北埔。早期台灣畫框大多是替人代工、外銷,八○年代產業外移,工廠一間間收起來,但北埔一家畫框工廠的老師傅陳嘉境,早早看到問題,轉做內銷,更堅持用好的木料、及榫接的方式來製作,品質好、又精細,深受藝術家肯定及信賴,現在由兒子陳興鵬接手,父子倆說,雖然畫框只是配角,但他們的畫框,絕對是襯托出畫作價值的最佳綠葉。
以藝術品的層次去做,所以說我們才有生命啊==ns==

框再怎麼美,它永遠是配角,你要把作品的價值突顯出來,這才是重點==ns==

不起眼的木料,切割、打磨, 組裝後成了一個個高雅精緻的畫框,這是老師傅47年的功力。

[手工畫框第一代
陳嘉境]
沒有賦予生命的工作你絕對是,二十年、三十年,絕對你就沒落掉,絕對被人淘汰,我們做四十幾年越做越好啊。

言談中充滿自信,而這自信,來自於專業。陳嘉境年輕時到姐夫台北的工廠學做畫框,早期台灣生活艱困,有能力消費藝術品的,幾乎全是外國人。
2、
手工畫框第一代
陳嘉境]
他有時候從香港買些畫回來,買來台灣再配(框),配好又會帶回美國去,還有他陽明山那裡也很多那個駐軍啊。

在台北做了八年,陳嘉境回到家鄉北埔開工廠,當時主要是代工、外銷,後來產業外移,不敵低價競爭,工廠紛紛關門,但陳嘉境老早就改變策略,轉做內銷,開發台灣市場,做別人不做的事。

[手工畫框第一代
陳嘉境]
那藝術家一來到,一聽到陳師傅,跟他一溝通,他知道你是專家啊,丟下來,陳師傅你決定就好,我們很好做,是不是,做起來,他每次做幾乎都說,欸,比我預估的更好啊,我們就有辦法做到這樣,所以我們才可以生存啊==ns==

老師傅說,和藝術結合的東西不會寂寞,一定有人欣賞、有市場,但前提是,你的東西得夠好。

[手工畫框第一代
陳嘉境]
這樣正常的溫度、氣候來講叫做,我們叫做同溫啊,這個放一百年也好好的==ns==

手工畫框,耗時耗工,每個步驟都很要求,更用榫接的方式來做,增加畫框的堅固度和質感。

[手工畫框第二代
陳興鵬]
從裡面這條金線,這條金線自己做的,到外面這個外框,一、二、三、四、五、六,六層框套在一起的,你知道嗎,所以,它們一般外面做的時候沒辦法,有一個難度嘛,要做六次,六次框,太多工、太複雜了,那乾脆就整個一起做,但是一起做有一個缺點你知道嗎,第一,框比較會變形,第二,顏色沒辦法做到變化很多==ns==

從小在木料堆打滾的陳興鵬,七、八年前回來接手,只是小時候的辛苦回憶,讓他掙扎許久,才做下決定。

[手工畫框第二代
陳興鵬]
過十二點了,該收工了還在做啊,早上很早就起床做,我們小孩在幫忙幫到會怕,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組框,那有時候手你知道嗎,弄到整手都是膠,全部起水泡。

[手工畫框第一代
陳嘉境]
以前他也不想做說,怕砸爸爸的招牌,現在,就說比我們還厲害。

父子倆對自己的專業有著同樣的堅持,在看不到的小地方更見用心。

[手工畫框第一代
陳嘉境]
像這裡面全部都有燒過,燒,你這樣火燻過去,它的油跑出來,那個顏色也會比較溫潤。

[手工畫框第二代
陳興鵬]
一個雕花框我磨兩天還磨不好啊,看到沒有什麼,因為有些細節的部分,細節的部分要自己要求的,不是說,喔,客人在嫌的時候你才做==ns==

把商品當成藝術品來做,父子倆說,好東西不怕沒知音==ns==

老師你會希望這張作品要做怎樣的配法,因為比較古樸啦,所以,我還想說如果配比較原木色,但是旁邊稍微寬一點。

配框不僅有美化作用,還能保護畫,藝術家程振文自從遇到陳家父子後,就把自己的畫安心交給他們,那是一種信任和肯定。

[藝術家
程振文]
他們的堅持,你不用講話,他們都做得到,那如果很多,你去(別處)裱畫就是,裡裡外外你跟他講,他又嫌我們,覺得畫家太囉嗦,哇,那真的是,有時候溝通上會覺得很累。

細緻到連髮絲都根根分明,溫潤的筆觸及色彩,展現出台灣母親的慈愛,程振文的這幅《慈母》,獲得2014法國世界水彩大賽金牌獎,當初要把這畫寄到法國前,他也來找了陳家父子。

[藝術家
程振文]
我要去法國前,我只講一句話,要簡單、要輕,然後就會來,覺得會很驚喜說,欸,頭腦還不錯喔,我覺得這就是專業啊。

從裡到外都用心,連背後也另外噴漆、加架子,讓框更耐用。

[藝術家
程振文]
這個對畫的保護就很重要,那很多人是不做這個過程,為什麼,因為後面看不到啊,有時候我的東西很明確他可以達成,可是有時候是,你不給指令,反而他會讓你有意外的驚喜。

[手工畫框第二代
陳興鵬]
一張畫要去做畫框,他(別處)就拿一支給你看,這支可以嗎,他就馬上裁給你,那種的東西就叫做長條,它已經做好了,工廠已經做好了,我這就不一樣,我這就全部是量身訂做的東西==ns==

陳興鵬說,每個畫框都有它的主人,而他們家的畫框是有生命的,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變化出不同的味道。

[手工畫框第一代
陳嘉境]
這個畫一掛三十年、五十年,這裡面的油,它會一直跑出來,跟我們這個,叫做染色的化學漆結合起來,越久,光合作用越溫潤==ns==

用手染的方式,讓木頭畫框呈現出自然原味、又能有多元層次,雖然只是配角,仍做到最好,也因為有所堅持,陳家的手工畫框,沒有被時代淘汰,還越做越好,他們框住的,是藝術家的信任,框不住的,是自己無可救藥的專業執著。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