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扇是檳榔產區的特有產物,早年六堆地區就有這種就地取材、廢物利用,環保又省錢的民間文化!但是塑膠扇太便宜,讓檳榔扇沈寂了好一陣子,大概在十五年前,屏東縣竹田鄉為了拾回檳榔產業文化,開啟了四波的檳榔扇復興運動,從檳榔扇1.0到檳榔扇4.0,愈來愈精緻,屏東縣政府也將它列入客庄伴手禮,協助推廣。不過檳榔產業持續萎縮,檳榔扇要往更高層次發展,也遇到障礙!來看看竹田檳榔扇的復興過程,這項技藝又還能走多遠。
教室裡,無論大人、小朋友,都很認真聽講解,這堂課每個人要DIY做一把檳榔扇==ns==
塗在你要貼那個,hakka的那個位置,通通塗好來再貼!
在扇面貼上自己想擺設的位置,再用吹風機吹乾,這把漂亮的檳榔扇就完成了!檳榔扇其實是枯黃的檳榔葉柄從樹上掉下來,裁剪後壓平,變成可搧風的扇子,現在精緻化,成為竹田鄉的代表性特產。
[檳榔扇藝師
潘雪華]
檳榔扇其實我們客家族群跟閩南族群都有在用,只是說,大家只是把它剪一剪,拿來用,用壞了就算了,然後現在是讓它用漂亮,用不一樣的形式走出去,應該是我們竹田首創,所以想要把它,規範在是我們竹田客家,這個區塊。
六堆地區是屏東檳榔主要產區,尤其是在竹田鄉,早年種植檳榔面積曾達全鄉80%,比例是全台之冠,民國九十年以後,檳榔產業逐漸沒落,當時還是竹田村長的傅民雄,為了舉辦檳榔產業文化活動,一直在思考檳榔還可以做什麼?
[竹田鄉 鄉長
傅民雄]
大家就想到說,小時候,阿婆拿著檳榔扇打小孩子的屁股,在這個夏天的時候,在這個禾埕裡,在搧涼的那個時候,欸,很有那種味道,所以我就在想,欸,檳榔扇剪好了,白白一個面,沒什麼,我就想,因為我當時很喜歡畫圖,我想是不是可以將這個圖案呢,畫在這個檳榔扇上面?所以這就是第一步。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處長
曾美玲]
其實一開始的話,我們認識(檳榔扇)是從竹田驛園,因為竹田驛園當時它們在做觀光嘛,當時的村長傅民雄傅村長就想說,是不是用檳榔扇變成一個竹田驛園的一個特色商品,當時我印象很深的是,那時候的檳榔扇,它只是一個粗胚。
因為「扇」和「散」同音,傳統文化裡一般不送扇子,屏東縣政府是在民國一百年,透過六堆生活學院,積極協助推廣「六堆結扇緣」的新文化特色!而第一代的檳榔扇,則是從民國九十年,傅民雄找版畫家黃子鐶開始創作的。
[竹田鄉 鄉長
傅民雄]
第一波的時候我就,剛好有一個機會,台灣工藝研究所,當時有講到這個一個地方產業的,一個技巧的活動,我就去報名,結果沒想到就通過了,通過了,我們就開始去撿檳榔殼,剪好了就試看看如何漂白,很多方式一直做做做,做到後來,我就請黃子鐶老師,在那上面,在那烙印,用檳榔扇來烙印,那是第一次的時候。
[版畫家
黃子鐶]
檳榔扇是一個很,很好的發想,(傅民雄)在找老師,結果當時我就說,這個沒問題,對我來說,我只是換了一個媒材。但是一樣可以做客家的東西。
黃子鐶從二十九歲開始做版畫,四十歲過後開始思索自己的族群身分,嘗試要喚醒客家人自覺,這樣的使命感表現在檳榔扇,也表現在她的版畫上==ns==
以前我爸爸跟我說,你屁股坐到那個字啊,你,屁股會爛掉這樣!
竹田客家文物館,目前同時展出檳榔扇與她的版畫,敬字惜紙的觀念,也深深影響黃子鐶!一般人總以為,製作一支檳榔扇很簡單,她自己去做才發現,沒那麼簡單。
[版畫家
黃子鐶]
一般人會覺得說,檳榔葉很簡單啊,在你們屏東六堆地區,哪裡看不到檳榔?要一支檳榔扇有什麼困難?我真的是在當時做的時候才知道說,要一支檳榔扇,真的是沒那麼簡單!真的是很不簡單!因為它的過程中,又要有平,又要有輕,又要有型。
十幾年前剛開始創作時,檳榔扇一熨平,邊緣就裂開,只好進行第二代的改革,找花布在邊緣車布邊。而一把扇子做到好,裡頭都是人工,至少要賣一、兩百元,當時做地方產業,沒多少人買,就沒落一陣子,近十年前,開始流行蝶古巴特技法,當時竹田國小主任潘雪華老師試作,讓傅民雄為之驚豔,開啟了檳榔扇3.0。
[竹田鄉 鄉長
傅民雄]
她做好給我看,我嚇到了,我說,怎麼這麼漂亮,蝶古巴特弄上去的時候,她又去車邊,因為她對手藝,很有興趣,她用那個紙的紙藤,去做那個柄,殼的柄,又把它弄得很漂亮,一看就是完全,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當時大家就很興奮就說,哇,終於看到一個新的,又可以代替這地方的一個東西。這就已經變成3.0了==ns==
[檳榔扇藝師
潘雪華]
規格化為了,讓每一支扇子,都達到標準化的規格,所以我在剪扇子之前,一定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剪,做扇模!對,這個就是扇模。
潘雪華已在幾年前退休,這些都是她的扇模,有大有小,根據扇子的條件來選擇合適的扇模,第三代的檳榔扇走向標準化規格==ns==
[聲音來源
檳榔扇藝師
潘雪華]
做這樣的作品的困難度在那裡?因為,如果這一張紙的色彩,是我們染的,我們用壓克力顏料染,壓克力顏料它乾了以後,不會再滲出來,如果我們買的紙張,它原來就是染好的紙張,它吃水以後,它那個顏色會釋放出來,一釋放出來,我們的作品就糊了。
不讓作品失敗,就得親力親為自己染色!近年來的發展,愈來愈多元,屏東縣政府邀請了許多工藝師,用自己的想法來創作,包括書法、剪紙、拼布,甚至用樹葉貼上去,從平面變立體,從實用性變成觀賞性,這是檳榔扇最新的第四代發展。
[竹田鄉 鄉長
傅民雄]
也有人用烙印,慢慢地去一個一個點點點,點成很特殊的檳榔扇,那當時有一次(客委會)主委來,我就看到這麼漂亮,我就說,要不然這支送給他,結果後來那個賣檳榔扇的人,跟我收了1200元,所以這個東西變成說,是很特殊沒人有的,這個就變成4.0,開始升級。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處長
曾美玲]
這幾年我們發現,檳榔扇變成我們客家事務處,或是變成屏東縣政府一個特色伴手禮,其實是得到好評的,很多人說,欸,這個很好啊!我們還設計了一個,一個袋子,讓它可以這樣很好地帶回去。
竹田檳榔扇在這一、兩年,成為屏東縣政府最佳伴手禮,經濟部也經常下訂單,只不過,一把檳榔扇從枯葉曬乾到製作完成,得花好幾天,苦工很多,像這樣剪貼,最後綁上紙藤,已經算是相對容易的部分,最難的,反而是前面的50%。
[檳榔扇藝師
潘雪華]
那我們在外面教學的時候,學生比較有挫折感也是在這個部分,因為貼,簡單的拼貼,教一下應該,一般,自然,人都是,看一下就知道怎麼貼,因為大家都有剪貼的經驗嘛,所以就很容易入手,但是製作這個,就比較難,因為從園子裡面撿回來的,怎樣可以用,怎樣不能用,這個真的需要經驗。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處長
曾美玲]
我們現在就是有幾個現實的問題,就是說,像檳榔扇它沒有辦法變成一個標準化,因為這個檳榔扇,其實它的來源很簡單,我們不用花錢,我們要花的什麼?我們要花時間去找到,或是說第二個就是要曬太陽,它還要壓==ns==
剪到黑線的部分,我們就沒有修的空間了,然後這個,很硬又很厚,那我們的手勁都沒有辦法,剪下來,然後我們就用鋸子!
最前面的50%是基本功,要懂得如何從檳榔園裡,挑選出可用的檳榔葉來做粗胚,整燙壓平、剪成扇形,再打磨出漂亮的扇面,後面的50%只是美化的步驟!即便現在已經精進到4.0,原本信心滿滿的屏東縣政府,在文創商品展,還是遇到無法預期的問題。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處長
曾美玲]
我們看這樣很漂亮啊,不過有人說,不好意思欸,不是你想像得這麼好,你看,這、這、這,這種斑點,其實這個是一個,對我們來講,其實這是一個天然的產品所會有的一些,一些帶來的,但是可能,在都市人的心目中,認為它應該是純白的。
這樣一把精品檳榔扇,賣五、六百元,其實也只是工錢加通路費,但價格還是被嫌高不可攀。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處長
曾美玲]
假如說你出去,讓人展售的話,其實你還是要留的是,它的通路費用,我們就是將這個,盡量盡量去壓低來,不過,其實,就現在屏東農村一個婦女的一些工時,我們認為還可以,我們認為這是我們最低的一個,最好最低的一個成本了,可是,好像在外面大家認為應該這個,我們販售的價格還是太高!
[檳榔扇藝師
潘雪華]
真的你上面的東西,要夠吸引力,人家才捨得,從製作,還有這個扇面的設計,一直到包裝,都要做到會吸引人才行!問題是:上面要用什麼東西?這個才是要努力去想的。上面要用什麼東西?它要怎麼樣出去?這樣嗎?那樣嗎?這樣嗎?
對檳榔扇影響最大的,還是檳榔產業結構的問題,一旦沒有檳榔產業或沒落了,附屬的檳榔扇,最終會變成歷史的記憶。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處長
曾美玲]
在未來的十年,還有發展的可能性嗎?不是說因為它的商品沒有這樣的價值,而是是因為它的來源,可能會有些問題,現在吃檳榔的人,種檳榔的人愈來愈少了。
[檳榔扇藝師
潘雪華]
檳榔產業已經不被鼓勵了嘛,現在農家就是檳榔的農戶,他不會撒大錢施肥料給它們吃,所以它長得不是那麼漂亮,長得沒那麼好,我們要找到漂亮的檳榔扇,會愈來愈少,會愈來愈少。未來檳榔扇,檳榔管理不好了,或是慢慢沒落了,這個東西也就會慢慢消失。
十年後,二十年後的事,只能預期,卻未必發生,就談未來幾年的發展,潘雪華認為,檳榔扇還有機會精進得更好!
[檳榔扇藝師
潘雪華]
也許有機會,它可能是,設計就固定款式,ABCD這樣子一款,這一款是屬於那種盤花的。如果每一個人能夠訓練到像我這樣子的背景經驗,能夠有這樣的熟練度,是有機會的。
檳榔產業發展還在未定之天,現在可以做的是,努力提升檳榔扇的藝術層次,當它有天變成像是梵谷的畫布時,也許不必用保留地方文化做號召,檳榔扇也能繼續流傳下去。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蔡裕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