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公路改善工程,也就是一般簡稱的蘇花改,是蘇花高速公路的折衷方案,針對蘇花公路災損阻斷及交通肇事率高路段進行改善,完工後,蘇澳到花蓮將縮短近14公里、45分鐘的車程,不過自民國100年3月動工至今,就狀況不斷,蘇花改工程62%都是隧道,東部斷層帶多遭遇地質破碎、湧水多的先天難題,加上隧道工程關鍵人員「坑夫」人力不足,開挖後又挖到漢本遺址,依法得先搶救文物,才能施工,種種因素,使得工程更加艱困,要準時通車恐怕還有不少變數。
轟隆巨響,斷層湧水破碎帶炸出一個大洞,接著出動怪手開挖,去年十一月中旬,觀音隧道北上路線段正式貫通,這是蘇花公路改善工程中最長的一段隧道,總算貫通,現場所有工程人員都為之振奮==ns==

在花東人引頸期盼下,蘇花改工程民國100年3月動工==CG==工程總共分為A、B、C三段,從蘇澳到東澳的A段,預計在106年完工,B段的南澳到和平段,會在107年完成,最後的和中到大清水C段,則是會在108年完工==CG==改善總長度38.8公里,完工後,可望大幅改善蘇花公路每逢豪雨就坍方中斷的問題。

[交通部公路總局蘇花改工程處 副處長
李宗仁]
那整個蘇花改計畫完工之後,整個路線,因為截彎取直的關係,會縮短將近十四公里,那整個從蘇澳到花蓮的時間,也可以縮短到,可以縮短四十五分鐘。

不過蘇花改工程自開工以來狀況不斷,101年3月,B段南澳到和平段的谷風隧道工程南口,發現漢本遺址,由中研院考古團隊進駐搶救。C段和中到大清水的中仁隧道,受到蘇拉颱風重創及包商倒閉重新發包,嚴重影響工程進度。

[交通部公路總局蘇花改工程處 副處長
李宗仁]
那以目前來講,當然,行政院列管是,我們希望在108年底一定要整個完成,那我們以目前來講,蘇澳到東澳,南澳到和平的部分,應該可以如期在106年107年完成,那至於和中到大清水路段,因為現在目前受到一些蘇拉颱風跟一個,隧道消防法令的關係,我們有稍微延後,但是,我們也有信心在108年完成==ns==

山壁上深不見底的洞口,是蘇花改A段的東澳隧道新建工程北口,工程人員正在趕工,預訂今年十月就要完工,未來隧道啟用後,從蘇澳到東澳僅需十分鐘,是走蘇花公路的三分之一。

[蘇花改工程處東澳工務段 段長
項授青]
那東澳隧道全長是3.4公里,那我們從102年底開始施工到現在,那因為東澳隧道的這個整個地質條件非常地差,所以我們目前上半斷面施工,那北口這邊進去大概已經一千兩百公尺,南口那一邊進去大概已經將近快兩公里了。那我們預估,大概是在明年(105年)的三月左右,那隧道會全線的,就是隧道會貫通。

這邊可能可以打高一點點。好啊。

跟著施工承包商挺進隧道北口,開挖至一千兩百公尺處,開挖面的岩盤不斷出水,一群工程人員實際勘查後,討論著接下來該如何處置,才能繼續往前推進。

[營造公司協理
林崇賢]
大理岩還有這個片岩交錯,那還有一些比較破碎的破碎帶,那最主要因為大理岩它會有出水,剛剛也討論過以後大概就是會有一些措施,先把水壓,先從兩側先導水,把這個,先,類似近灌遠排的觀念,先把水導到後面來,然後降低開挖面的這個水壓力,然後來減少開挖面的這個風險,然後這樣穩穩的往前進==ns==

東澳隧道在蘇花改工程中,不是距離最長的,卻是地質最艱困的一段,經過兩個斷層帶、一個湧水區段。

[蘇花改工程處東澳工務段 段長
項授青]
第一個,它地質條件不好,然後加上湧水的問題,然後會抽坍,那這樣子一個抽坍的事件下來的話,我們大概要花一個星期、兩個星期,甚至到,到一個月的時間來處理這樣子的一個,一個抽坍事故,那所以這樣子的話,就相對的對我們整個工程進度來講,會影響非常地大。

[東澳隧道工程站 站長
張太郎]
本來預期會遇到兩個斷層帶,兩個斷層帶,這個隧道已經過第二個斷層帶了,差不多再四百多米就可以貫通到東澳隧道,東澳那邊,目前有點出水,地質不是很好,因為這沿路一直做過來,也是歷經好幾次小抽坍,很不容易做到今天這種地步,那希望說後面可以更順利些,希望如期,在明年(105年)三月可以貫通。

隧道裡的光源、空氣,全仰賴管線自洞口往裡送,幽暗的隧道開挖現場,水滴滴答答落下,就跟下雨沒兩樣,地上沒形成小水窪的,也是泥濘一片,工作環境惡劣,高溫、高濕、高風險,即便月薪八萬到十四萬,願意投入這行的人仍不多。

[營建公司 工安督導
余映泉]
最辛苦的時候,就是進去隧道工作一定要到一個,一個階段以後,才能夠出來隧道外面,所以裡面你說,裡面工作就是靠這個送風機送風,裡面的,所以說第一空氣的品質、這些的照明,這全靠這些送電進去,才有辦法看(東西),所以裡面,人家說地下工作人員,就是說做隧道的,進去就是說,拚了一整天然後就出來才換班這樣==ns==

隧道工作天天開工、一天24小時日夜輪班馬不停蹄施作,工班每個成員都得熟悉施工的每個環節,一有空缺隨即補上,才不會因為調度不及導致施工暫停,這樣的專業工班由五到六名「坑夫」組成。

[工班領班
吳明成]
我們是十二小時為一班,一班進來都是五個、六個這樣,我們十二小時都沒有在停,每個人的工作內容都不一樣,有的人是在開怪手啦,打鑽堡啦,有的人呢,準備東西啦,各人,各人的工作都不一樣啊==ns==

像吳明成這樣擁有二十多年隧道工程經驗的人,才有資格成為領班,而這樣的人才已碩果僅存==ns==

[工班領班
吳明成]
到目前為止我看,沒有,沒有幾個人了啦,我看五、六十個而已了吧,剩下的在練習的,也不想要做這一行啊。可能做得日夜顛倒吧,做不習慣還是怎麼樣。

[東澳隧道工程站 站長
張太郎]
真的,做隧道開挖的時候,都是老一輩的人,他們的技術,已經出現斷層了,現在差不多,差不多比較有經驗就差不多四、五十歲,他們帶的徒弟就差不多二十幾歲而已,二十幾歲的第一個,比較沒有經驗,必須要老師傅來帶,老師傅來帶的話有沒有,(也)沒那麼厲害可以說每樣都學會,因為這樣的隧道,一半要用怪手挖,一半要用炸藥炸,不一樣,不一定,所以年輕的,學的機會並不多,時間也不長==ns==

蘇花改工程中62%都是隧道,共有八個隧道工程,坑夫可說是整個工程中的關鍵人才,然而如今卻面臨坑夫人力斷層的窘境,使得施工進度快不起來,如今要培養根本緩不濟急。

[交通部公路總局蘇花改工程處 副處長
李宗仁]
其實國內的隧道工程,自從雪山隧道完工之後,將近已經有十幾年,那這個隧道工程的量不多,所以當時的這個參與雪山隧道很多的這個,專業的坑夫工班,那已經,已經,譬如說年紀已增長,那有些已經退休了,那後續的一個,因為考慮到環境跟體力的關係,所以非常多的年輕人已經不太願意投入這個工作。

[營造公司 協理
林崇賢]
再加上隧道的工作,因為地質,地質的因素它變化非常大,你要養成一個有經驗,能夠處理各種突發狀況的坑夫,不是那麼容易,那他也不是一、兩年可以培養得出來,所以,至少大概要三、五年的這個經驗,他才能面對這個隧道的這個變化,所以目前來講,確實在專業工班的需求量,目前在施工上確實有碰到這些困難。

[工班領班
吳明成]
做久了,你就比較會知道,岩盤怎麼樣啦,做的石頭移動怎麼樣都比較會知道,像沒有經驗的話就不了解這些問題。

國內隧道工程人才到底有多缺?光是蘇花改現在就有近三十個工作面,推估至少需要三百六十個坑夫,但現有人才僅一、兩百人,也就是人力缺口達到五成以上。更別提這兩、三年台灣出現大量隧道公共工程,引發一波搶人大戰。

[工班領班
吳明成]
到目前為止,人都跑來跑去,蘇花改工程比較多,然後人就比較少,那就很多調動比較多啦,對啊,我們這邊現在目前也是,也是很缺,缺人啦,對,在我們公司這邊就,目前是人數也是不夠的。

[蘇花改工程處東澳工務段 段長
項授青]
坑夫不是大家隨時都能上手,一個坑夫的養成可能要花好幾年的時間,他才能夠熟悉整個裡面的一個作業的一個狀況,所以,所以同時間,展開了這麼多工作面,那一時間,這個人力又不足,所以大家都在搶這個坑夫,(沒專業坑夫)可能他的產能就會放慢,他(坑夫)的技術不好產能放慢,那相對的又會影響到我們整個的施工進度。

[營造公司 協理
林崇賢]
事實上,它(蘇花改工程)陸續開標以後,開始進入施工階段以後,事實上就會有很明顯,這個鄰標會有一些這個排擠的效應,那當然目前這個,這個工程處也有做一些這個管控啦,避免,避免就是一些競爭,造成彼此在搶人的狀況之下,會造成某些工作會處於這個停頓的狀態,所以我們大概也有一個默契,造成一個,維持一個危險的平衡,讓每一個工作面,雖然人不夠,但是都有一些進度出來==ns==

隧道開挖,不斷往前推進,開挖過程遭遇地質破碎、湧水,每一個工作面岩盤後頭都是未知的風險。

[營造公司 協理
林崇賢]
隧道工程來講,最主要它的地質風險,尤其是在東部的隧道地質風險非常大,那另外一個就是,隧道的施工環境確實是比較不是那麼理想,隧道的不可預測性非常大,所以在進度上的掌握事實上是比較困難,那當然這個,有時候我們現在做工程的很多這個有通車的壓力,那那個對我們來說,應該是目前是比較困擾的==ns==

蘇花改工程命運坎坷,難題不斷,先天開挖地質艱困,後又有考古難題,甚至遭遇天災與包商倒閉問題,加上坑夫工班長期人力不足拉警報,地質、考古、缺工,在在為這條花東人企盼許久的道路通車時程,增添許多變數。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