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大林鎮近年以諧音「Darling」被打造成幸福小鎮,鮮少人知的是這裡住著一群被福佬化的客家族群,尤其明華里的郭家老屋保存著客家圍龍屋的形式,甚至有里民家中就供奉三山國王巾山大王,一起來認識大林鎮的福佬客。取其發音相近,「My Darling」被拿來當作嘉義大林鎮的入口意象,營造甜蜜幸福小鎮氛圍,這個小鎮裡還藏著鮮為人知的客家圍龍屋。
[南華大學 助理教授
方禎璋]
我們來看了很驚艷地,發覺說,欸,它是很傳統的圍龍屋的模式,那在大林有幾棟這樣的,那這棟還保持得非常好。
大林鎮明華里湖底聚落,幾乎為郭家單姓村,郭家老屋就是圍龍屋形式,以祖堂為中心,左右、後方都圍著一長排的平房。
[大林鎮明華里 里民
沈鑾嬌]
以前我阿嬤有跟我說,說,這整庄是三兄弟來傳的,三兄弟過來,從大陸過來,過來後,一個,最小的回去大陸,剩老大和老二在這邊,在這邊傳整庄的人。
來拜訪的這天午後,郭家人正忙著處理筍子,準備製成筍乾,竹筍正是明華里的主要農產之一。
[大林鎮明華里 里民
郭海水]
竹筍出產,我們這裡出產的,我們這裡的竹筍就,在一、二月收到現在,現在是竹筍產季尾端了,現在可以說是竹筍尾期了,現在都要,有的,比較勤勞一點的人現在已經在整理了,現在整理後,到一、二月開始又採收,採收到現在。
[大林鎮明華里 里長
江志明]
我們明華社區的產業就是筍,竹筍,竹筍是早期,我們離,我們離三疊溪很近,因為筍子大部分都要水,水的話,他才有辦法灌溉他的那個筍子,它出來的筍子才好吃,才會說我們這邊筍子的,產業很多就是筍子。
老一輩的郭家人都還知道擁有客家血統,只不過母早已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大林鎮明華里 里民
郭海水]
以前是這樣講(客底)啦,現在沒有啦,現在都,(知道自己是客底但不會講客語)?,不會,現在沒有了,現在都,(都沒人會講)?對,都說,沒有人在講客語了。(怎麼知道自己是客底)?聽老一輩的人傳的、說的,才會知道,現在都沒有了,現在都講河洛語,和台灣話而已。
[大林鎮明華里 里民
沈鑾嬌]
過來台灣就是都,都比較沒有講客家話 那就是知道說是,大陸過來的,沒有,我們從大陸那邊,過來的客家人,以前的祖先是客底。
聚落裡年輕一輩幾乎不了解自身的客家身分,年輕里長也不曾聽說過,直到南華大學助教方禎璋來做田野調查,才知道原來有一群客家人居住在此。
[大林鎮明華里 里長
江志明]
我沒聽說過,我們明華這裡有客家,就是有,現在我當了里長以後,現在在走社區,欸,有慢慢,陸陸續續有人進來之後,才會說我們來,來看看,有問一些年紀比較長的人,他才說他,他們都是客家的,南華大學的方教授進來,把我們的社區重新,欸,走過一次以後,才知道說,我們,這個,這個村庄裡面,欸,整個村庄都是客家人,全部姓郭。
也是客家人的方禎璋在大林鎮做田野調查,找出不少隱藏的客家線索。
[南華大學 助理教授
方禎璋]
以目前來看,從北港溪、笨港上來北港溪這些移民,他有絕大多數,都是客家人的血統,甚至他們,有的部分人,都比那個鄭成功還早來,那所以我們可以確認,他們這邊是有客家血統。
這戶賴姓人家屋頂中央的古文物,拉弓的武將造型,相當引人注目。
[大林鎮明華里 里民
賴瑞煌]
據我們祖先,最早的祖先傳下來,因為我們姓賴的,從大陸移遷到這裡來,然後,以前清朝時代土匪很多,土匪很多,在大陸上,我們有那個祖先在,在清朝時候在做武將,武將,所以我們這裡跟他反映,(就)特別做一個記號來,讓你放置在屋頂,表示是這個不能欺負啦,是這樣意思。
更特別的是,賴瑞煌家中還供奉著被認為是客家守護神三山國王中的巾山大王,
[大林鎮明華里 里民
賴瑞煌]
據我知道是詔安客,我們是詔安客,姓賴的,祖先在廣東漳州海豐縣那邊移過來的,(但是過來後後來都不會講客家話了)?一代一代因為家家戶戶都沒有講客家話,客家人都沒有,就不會講了。
語言的消失,大林明華里這群客家人彷彿成了隱形的客家人,年輕一代甚至不知自己的客家身分與淵源。
[南華大學 助理教授
方禎璋]
我們在想,為什麼它這邊(客家)人都不說客家話,很可能是整個我們的外在因素的影響,語言它可能代表溝通,但是,族群的氛圍它還是會存在,那我們終極關懷應該是說,這些,所謂漢族的一支的客家族群,他是不是還要再,趕快再讓他回復他原本母親的語言,或者是說,讓整個祖先的語言再融合下來,那讓他們那個,整個的傳承能夠,文化傳承能夠繼續延續。
經歷顛沛流離的遷徙後,為求安定的生活,母語文化一點一滴磨損消逝,若是年輕一代不再認同客家身分,大林鎮明華里的福佬客,將漸漸消失無蹤。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洪炎山
- Nov 24 Mon 2014 17:24
411集-大林尋客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