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俗稱鬼月,許多人都視為禁忌,不過花蓮鳳林的北林社區卻反其道而行,打破傳統,舉辦「百鬼夜行」活動,廣邀大眾一同扮鬼搞怪,把社區裡的菸樓布置成鬼屋,營造驚悚氣氛,日本移民村時代的古井,更成了貞子爬出的場景,吸引大批遊客扮鬼大鬧北林社區,這樣的搞鬼活動和在地文化有什麼關聯性?又能怎樣達到文化資產保存的目的呢?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就在鬼月第二天,鳳林鎮湧進各式妖魔鬼怪,群魔亂舞好不熱鬧。
不少人精心打扮搞鬼作怪,踩街遊行,大鬧鳳林鎮北林社區,有人為了這一刻花了整天時間裝扮,穿上和服,扮成傘妖。
[踩街民眾
陳麗美]
這是傘妖,就是雨傘的妖怪,看書(裝扮)來的。這個(道具)手和腳,腳是我的腳,手是小孩子的手。
還有人特地從台北回到故鄉,邀集家人一同粉墨登場。
[踩街民眾
張芷茹]
今天的造型是日本新娘的鬼,就是有做一個刀疤這樣。我在這邊讀幼稚園的,然後就是從台北回來玩這樣。
[踩街民眾
劉邠如]
自從大概就是上個月回來鳳林的時候,就知道有這個活動,然後就特地,還就是很早就去買票,然後還很早就上網先去看說,到底可以買什麼顏料(可以)塗在臉上,就覺得超興奮,就很期待。然後昨天整個像遠足一樣,就(還)跟公司長官預告說,我要回鄉下去扮鬼了。
更有人組團報名參與,戴上自製鬼面具和道具挑戰鬼月禁忌。
[踩街民眾
張蘇惠珠]
面具都是可愛型的,反而小朋友的造型都是可怕的,所以我們其實也希望說這個鬼其實(是)可愛的,可以是多面性的,不是那麼嚇人的,一方面是七月,我們想緩和一下,不要這麼恐怖。
[踩街民眾
陳清吉]
過去比較,這個民風比較保守,這個民智比較低落的時候,對這個鬼神的東西,可以說就是一種敬畏,那現在的人並不表示他不敬畏,而是用其他的方式來表現出來,尤其是,我們人來扮這個東西,那就表示說,人跟鬼是和平相處的,並沒有隔閡,所以我們不需要去懼怕。
披頭散髮加上一身白,爬出古井,驚悚的畫面,讓人不禁想到日本恐怖片裡的貞子,其實這也是其中一項體驗,有女遊客特別為此從高雄跑到鳳林玩。
[遊客]
來找鬼。(就是因為這樣的活動),(很吸引你們是不是)?對啊,因為剛好今天(農曆七月)初二。
這口古井,其實是日本移民村的遺址,原本有八口古井,如今只剩下這口井最為完整。
[北林社區居民
黃春華]
洗衣服用的,洗衣服,還有,像有些人會抽點水澆菜、灌溉這樣而已,這普通是一甲地、兩甲地遠就一口井,但現在這邊全部都沒了,只剩我們這一口井。
這口古井,也是北林社區,「百鬼夜行」活動的發想由來,社區協會工作人員設計古井告示牌後,一時興起,拍了張,貞子從井裡爬出來的照片放上臉書,意外受到矚目,鬼月加上日本移民村時代的古井,日式房舍、菸樓等地方特色,「百鬼夜行」活動儼然成形。
[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李美玲]
沒想到這個點子就,不說還好,一說就大家都覺得,很有可行性,很有可行性,那我就覺得,對,這樣的一個很有意義的,很創新的,然後又結合在地特色的活動,其實有機會成為鳳林的另外一個新祭典,我們不用跟別人一樣說什麼,辦音樂祭、辦什麼嘉年華,跟我們在地文化沒有連結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可以跟在地文化連結,又創造一個新的觀光契機,然後吸引人潮到我們這個原本沒沒無聞的小地方來。
顛覆傳統鬼月禁忌,創新大膽的「搞鬼」活動,讓只有不到七百人居住的北林社區,湧進遊客上千人次。
[遊客
胡逸琳]
第一屆,然後就滿新奇的,想說來試看看,就看看它是怎麼樣的狀況。他們表演的活動就是還滿精采的,而且他們就是感覺有很認真的練習過,對,然後就還滿讓人就是覺得,有在用心做這個活動。
[遊客
戴雨辰]
我覺得說,對年輕人來講的話,會想要來啦,因為剛好七月,年輕人就是這樣,哪邊有好玩的,剛好跟節日做一個結合這樣,可以來,又搭配東部的一些風景,又可以來這邊玩這樣,對啊 不錯啦。
村子裡的一棟菸樓也被布置成鬼屋,吸引遊客大排長龍,體驗驚聲尖叫的刺激感。
[遊客]
雖然沒有很精心的布置,可是我覺得他們設計的巧思非常好。
為了營造驚悚氣氛,工作人員特別前去美容院商借了五顆假人頭,在各個機關中巧妙運用,讓恐怖中帶點趣味。
[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李美玲]
菸樓迷路鬼屋的部分,就是用菸樓本身的建築物,有點老舊,來製造恐怖的氣氛,那現在這個窗子呢,它本來是那個溫度計,就是我們烤菸的時候看溫度計的地方,那我們就比較特別放一個人頭在裡面,讓走過去的人,會不小心被那個窗戶裡的人頭嚇一跳,製造那種驚悚的感覺。
<就這樣拉來拉去,他就從這裡走出去,然後我們就這樣,默默的離開,默默的走也不知道旁邊有人喔,他們就掀開來,他們就跑出來,我們就直接尖叫,他就躲在這裡,哇 這樣,嚇死人。>
扮鬼慶祝鬼月是年輕人的創意,不過鳳林鎮一萬一千六百多人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百分之二十一,對眾多老人家來說難道不會犯了禁忌嗎?
[北林社區居民
黃春華]
我想就是好玩而已啊,大家能歡歡喜喜,很好玩,一種歡樂感這樣而已啦。
[北林社區居民
楊莊阿里]
現在時代變了 沒關係啦,沒有禁忌啦。不會啦,都是人裝扮的哪裡會怕,不怕啦。孩子現在大家就喜歡玩,現在的孩子都很喜歡玩。
[鳳林鎮壽天宮
主委 吳年龍]
這個就用純粹用藝術的眼光,不要說用宗教的角度來(看)感覺比較好啦,大家熱鬧歡喜來參加主要的目的是這樣。
熱鬧歡喜之餘,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更希望大家關注地方文化內涵,這裡曾經是日本時代的移民村,保留了許多日式房舍,與類似電影「海角七號」的感人故事。北林社區居民詹錦堂的房子,完整保留日式風格,庭院植栽,也大多保持原本日本屋主留下的樣貌,前屋主父女曾親手在屋前種下桂花樹,女兒變成老奶奶後,還多次來台看看這意義深遠的桂花樹。
[北林社區居民
詹錦堂]
(日本老婆婆)去年過世了,就去年,98歲,她會寫信給我。她很客氣呢,來到這裡問說,我可以進去讓我看看嗎,說這是他們以前住過的地方,我太太在家,她說可以啦,你儘管進來看這樣,(後來她)就寫信過來跟我們道謝。我就拜託人寫(日文)信寄去給她。就這樣牽連變成是不同國家的朋友,常常叫我身體要顧好一點,有時間去她那邊玩這樣。
飄香的桂花樹,為日本老奶奶保存了美好記憶,事實上,原來的桂花樹已經被颱風毀損,屋主詹錦堂,特別找了極為相像的桂花樹原地栽種,讓香氣與記憶繼續留存。
[北林社區居民
詹錦堂]
想到她以前種的位置,我會再照原樣種回去,她種的(地方)這樣看過去,景色很漂亮,我就乾脆這樣再種回去,復舊就對了啦,原本的位置,我就想,這個這樣種下去也很香。我們種這個花,晚上它會發出這個香味,變成說,在路上經過的每個人都會聞到(香味),一直抬頭看,不知道在看什麼,就感覺到很香,空氣很香,他說空氣很清香。
日本移民村時代,日本人招募漢人幫工,吸引大批桃竹苗客家人遷徙至此,光復後,日本人離去,便接收屋舍,也延續了種菸技術。
[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李美玲]
如果說,原本是住日式房舍的話,那其實裡面都很多都還保有原有的格局,比如說榻榻米,還有一些那個日本的習慣這樣子,那比較有趣的其實是菸葉,我們這裡會種菸,其實是從日本時代就留下來,台灣人只是跟著他做長工,那但是慢慢地,這一群,跟著日本人做菸的這群人他學會了技術,在光復之後呢,他們就持續發展這個菸葉,所以這個我們的菸葉,就是從日本(移民村)銜接過來。
這棟昭和六年,也就是民國二十年興建的日本房舍,歷經多次颱風,依舊屹立不搖,足見屋主對老屋的用心維護。
[北林社區居民
張琴妹]
這房子是昭和六年蓋的,那時候我的公公和日本人是好朋友,而且他那時候三棟菸樓,我公公過來幫忙他做菸,到台灣我們光復的時候,他就說,這房子送給你,我要回日本了。
一棵桂花樹、一口古井、一段故事,以創新、趣味的搞鬼方式做包裝,吸引遊客探訪,要讓更多人看見在地文化內涵的厚度跟深度。
[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李美玲]
其實我們很希望說,這樣的文化跟故事,透過這個活動,生根在我們社區孩子的身上,讓他們可以察覺說,原來菸樓是重要的,這些日式房舍是重要的,是我們這個村子裡面最重要的文化資產,我想把這樣的東西帶給我們的,在地的所有孩子,還有所有外地來的遊客能夠了解這些價值,然後共同來維護。
以日本移民村的文化背景為基底,日式房舍、菸樓為背景,在鬼月顛覆傳統,放肆在小鎮搞鬼作怪,不僅打造出屬於北林的慶祝祭典,更為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提出另外一種創新的可能。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