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鄰國南韓首爾清溪川的成功整治經驗,受到國內重視,從前將河川與人們隔離的做法,也漸漸被摒棄,各地方政府紛紛仿效,希望讓轄內的河川有全新的面貌,像是台北淡水河、高雄愛河,雖然整治方向不同,但都希望增加市民親水的空間。最近桃園縣政府及宜蘭縣政府也打算讓中壢市和宜蘭市原本加蓋了的河川重見天日,都市叢林也能響起淙淙流水聲,但河流掀蓋後,民眾就願意與水親近嗎?在桃園縣長以電鑽,鑽下老街溪商場一角的儀式後,桃園縣政府將正式,拆除橫跨老街溪,已有廿幾年的大違建,並以三億多的經費,進行老街溪中壢段約1.8公里的整治工作,並增設親水生態等設施,讓老街溪得以重見天日。

[桃園縣長
吳志揚]
開蓋只是第一步,不會開完蓋就這樣,開完以後,我們要把整個河堤做一個整理,達到一個安全的作用,第二件事情是要改善水質,第三件事情,把周邊的河岸的環境弄好,讓中壢平鎮的老百姓有一條漂亮的河川

但就在商場的另一邊,上百位原商場的攤販們卻群起抗議,商場被拆除,攤商的投資將血本無歸,早在廿幾年前,中壢市公所以BOT方式,委託民間在老街溪上加蓋興建商場,建商未按圖施工牴觸水利法,使用執照也遲遲無法取得,但商場卻照常販賣違法經營。如今桃園縣政府整治老街溪,勢必將影響承購戶的權益。

[承購戶
廖劉英妹]
辛苦的錢,存下來想要買一間來做生意,誰知道繳一繳,他們說現在不能做了,要停止了,那我們的血汗錢,希望政府一定要補助我們。

[桃園縣長
吳志揚]
很多老街溪,以前的所謂的承購戶,他們的聲音我們也都聽到了,他們的權益,我們也會照顧,但是二十幾年來這些事情的糾葛,今天必須做一個解決,我想,只有把蓋子開蓋,認真的面對它,才能同時解決,安全的問題、城市發展的問題,還有大家關心的權益問題,要不然卡在那邊大家都動彈不得

在怪手隆隆的挖掘聲中,橫跨老街溪的商場即將消失,由於政府與民間各有堅持,而當年的建商也早已易主,這筆爛帳也只能交由司法來釐清

最近宜蘭市區光復國小旁的人行道上,也有怪手正在挖掘著,看似小小的溝渠,實際上卻是宜蘭縣政府推動的,護城河掀蓋計畫。

[宜蘭縣工商旅遊處
副處長 陳德星]
它的這個藍綠帶,是不是可以想像成說,它可以延伸到宜蘭市區的各個社區角落、街區。

由於宜蘭護城河,早在民國60、70年間被加蓋成馬路,圳旁水柳臨風搖曳的情景,早已成歷史記憶,但考量到現實交通問題,此次宜蘭縣政府,並沒有把整個護城河全面掀蓋,先僅就部分地區宣示性的掀蓋。

[宜蘭縣工商旅遊處
副處長 陳德星]
希望把護城河這部分,看有沒有機會把它再復原再打開來,所以整個叫做維管束計畫就是說,像樹的維管束,藍綠帶的養分,綠帶空間、水,這樣一個資源,可以被串連起來,從河濱公園到宜蘭市區都市的空間裡面,也可以從都市空間裡面連結到河濱公園,變成一個網狀的這樣的一個概念。

無論是桃園或宜蘭的都市河川開蓋動作,其實都反映了,台灣早期都市計畫往往忽略河川,加諸許多人工設施,一旦驚覺河川的重要性,只得耗費龐大的資源,卻未必能恢復舊貌。

[宜蘭縣工商旅遊處
副處長 陳德星]
全面性的打開,可能會車道變小,原來停車的地方變成會沒有,所以要,包括交通系統都要一併去解決啦,所以不能只想到所謂打開的事情,一廂情願的打開然後其實製造更多的問題。

[蘭陽技術學院建築系
副教授 陳俊合]
一般在做都市計畫的一個劃分的時候,可能會注重所謂土地使用的一個價值,對,那在土地利益為優先考量的前提之下,那個水,因為水是可以改變的,對 水,當它的利益在土地使用價值為優先考量的情形下,它可能被犧牲掉,所以有很多水岸不見了,因為上面多了一層覆蓋

相較於桃園或宜蘭,高雄市的河川管理單位,似乎比較有先見之明,數十年來,對要求河川加蓋的民意等壓力無動於衷,也才讓高雄市的河川整治工作,少了爭議。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副局長 廖哲民]
那時候呢,這個市民對民生大溝四維大排,二號運河甚至是愛河這些河川呢,都要求一定要加蓋,但是呢,歷任的首長都不斷地來跟民意機關和民眾來做說明,說加蓋的話,將來又會拆掉。

然而不加蓋並不等於真的重視都市河川,無論是流經高雄市的愛河、前鎮河等,長久以來,承載著整個大高雄地區的工業污水,或大量的生活廢水,數十年累積下,幾乎已瀕臨死亡,而民眾對這些河川不但沒感情,甚至總是掩鼻匆匆走過。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副局長 廖哲民]
大概在民國90年之前,這個地方的水大概都是黑色的,因為水質非常的污濁主要是原因,整個鳳山溪就是前鎮河的上游,有700多家工廠,那這些工廠它的廢水沒有經過截流處理,直接排到鳳山溪,流到下游來,所以整個水質是非常污濁的,所以那時候稱為黑龍江

在大高雄縣市合併前,橫跨高雄縣市的前鎮河,流經鳳山、鳥松、前鎮等地,因此前鎮河的整治分為兩大區塊,原高雄市稱為前鎮河部分,以高工截流站,將從高雄縣流入的河水,轉到中區污水處理廠處理,而前鎮河上游,高雄縣稱為鳳山溪部分,則在鳳山段,把污水截留到鳳山污水處理廠。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副局長 廖哲民]
高雄市政府在90年以後,就是利用截流的方式,在高工截流站,也就是距離河口大約是2.5公里到3公里的地方,我們施設高工截流站,那沿岸呢,我們也用截流的方式把污水截除,不要讓它流到前鎮河裡面來,那之後呢,這個水質經過兩、三年,慢慢就清澈了。



截流處理過的水,再排回前鎮河後,原本污濁不堪的水質有了明顯的改善,魚群的出現是一大重要指標,而河畔的建案,更可以發現,居民對河川態度的改觀。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副局長 廖哲民]
我們可以看見水質改變以後,臭味沒有了,那生態也豐富了,所以大家可以看見就是在,我們的左前方呢這個原先都是工廠的,工廠就拆掉就蓋成別墅,那當然也都把正門面對河川,可以充分享受到,水質改善以後的優美的景觀改變。



[桃園縣水務局
局長 李戎威]
我們會把一部分的水,引進來到公園,到新勢公園裡面,利用新勢公園的土地下方,我們做一個現地礫間處理的方式,利用生物處理把污水,乾淨的淨化之後呢又回到了我們老街溪,所以老街溪未來的水質會比現在提升非常的多,我們希望老街溪的水將來甚至有魚在裡面游。

但此舉卻也遭到部分平鎮市民反彈,認為桃園縣政府不應該只整治老街溪中壢段,應該連帶的把平鎮段納入整治範圍,而非讓平鎮市民繼續忍受惡臭。

[桃園縣平鎮市北安里
里長 吳振春]
要整治,當然我們贊成,問題是你整治要從上游整治,那邊廢水最多的地方,比較不熱鬧的地方,比較不會影響的(地方),在那邊做才對,而不是在我們新勢公園熱鬧的地方來做。

[桃園縣水務局
局長 李戎威]
最近也做了一些規畫,就是把我們從老街溪橋上游的部分,我們也開始規劃,不過現在還沒有比較具體的成果,今天就沒有簡報出來,不過這個部分,我們也會納入未來的規畫當中

沿線的污染源頭不解決,河川便沒有乾淨的一日,高雄市政府便預計,以上百億元的計畫,完成鳳山、鳥松地區的地下水道接管,讓民生廢水都能送到污水處理廠,避免直接排入鳳山溪。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正工程司 黃振佑]
鳳山區和鳥松區這兩個區的民生污水,經由鳳山溪排放到前鎮河,然後因為這樣的話沒有經過處理的話,會造成沿線的一些污染,所以說,高雄市政府有體驗到污水下水道的重要性,所以說我們目前就在推動,鳳山與鳥松的污水下水道建設,然後也連帶的,當然我們也會一併的去防治污染源的進入,這樣鳳山溪和前鎮河的污染就會有所改善。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副局長 廖哲民]
隨著家庭接管持續的來進行,我們預估,應該在鳳山大概在三、四年內,這個家庭接管可以完成,所以一些截流的設施,大概就可以往上移甚至就把它全部的移除,讓它和愛河一樣,能夠擁有一個非常自然,然後風景美麗的河川景觀。

目前大高雄地區的污水處理率已達到六成六,反觀桃園縣,卻僅四成六,因此環保團體認為,桃園縣政府的河川整治應該整體來考量。

[桃園縣大堀溪文化協會
理事長 潘忠政]
要做老街溪的整治,要整條河川來思考,像上游那邊,大缺坑溪這些,有工業區這些,那些髒水,應該要有很好的規畫,上游有乾淨的水下來,我們下游這些民眾不會聞到惡臭的水,這樣政府的花費才有意義,才不會說,民眾去幾次就怕了。

老街溪的污染情形,又以上游大缺坑溪伯公潭匯流處最嚴重,七成是來自上游平鎮工業區等地的工業廢水,因此環保團體更認為,主管單位能否嚴格取締工廠偷排廢水,才是老街溪整治成功的關鍵。

[桃園縣水務局
局長 李戎威]
老街溪目前的河川水質,是屬於中度的污染,那這個部分,我們桃園縣政府在整治的時候,我們有把環保單位也一起進來,一起來整治。

[桃園縣大堀溪文化協會
理事長 潘忠政]
建議我們縣政府,認真來做我們水質,也就是環保的稽查工作,要認真做,這樣我們的河川老實講,如果工廠這些願意配合,我們不只是老街溪,應該是每一條河川,都是我們大人、小孩可以去遊玩的天堂,一個樂園。



長期進行老街溪沿岸歷史文化調查的民間團體更認為,老街溪長期的污染,早已讓河岸的居民漠視老街溪,唯有讓他們主動關心保護河流,才能維持河川整治的成果。

[桃園縣社區營造學會
執行長 巫秀淇]
過去長久以來,我這樣拜訪發現在地人對這條河川,感情很薄弱,比較不願意花心思去關心它,所以我的想法就是是,假如要讓老街溪長期都要好,單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河川旁兩岸的人怎麼想怎樣去做,我認為是最關鍵的。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副局長 廖哲民]
我們當然要維護管理,所以我們也成立了,前鎮河的這個河川志工隊,一個河川的整治成功,是需要政府和民間大家的力量一起來投注,那完成了以後,也要用心力,一起來做維護的一個工作,整個成果才能持續的確保

我們永遠需要河川,多年來卻極盡所能遠離河川,如今各地方政府,紛紛推翻了早期的錯誤政策,漸漸打破人們與河川間的藩籬。但河川不僅是景物,更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唯有污染能有效整治,河川才能真正「平易近人」。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