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灣約有十四萬四千位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因為法令缺失和社會刻板印象,這些外籍姐妹們的人權受剝奪,成立七年的南洋台灣姊妹會,耗時兩年完成紀錄片「姊妹,賣冬瓜!」,紀錄她們這些年來在移民署、立法院奔走抗爭的過程,「賣冬瓜」是泰語「不要怕」的諧音,她們希望鼓勵更多新移民姐妹不要害怕,勇敢站出來爲自己發聲。這也是台灣第一部由新移民姐妹自製自述的紀錄片,來看她們如何從沉默、總是被觀看的一群,蛻變成移民運動的行動者,又是如何紀錄自己的生命歷程,完成一部紀錄片。<「姊妹賣冬瓜」,其實它是一個泰文的諧音,就是不要怕的意思>
<有很多姐妹想要發聲,但是她自己心裡跟我們之前一樣,很煎熬>
<這個過程,讓新移民看到之後,也鼓勵更多的姐妹站出來,爲自己的權利爭取>
<許願,許願,妹妹先許願。許願快點,我許好願。>
客廳掛滿氣球、擺著各式禮物,還有可愛的生日蛋糕,這是一場溫馨又歡樂的生日派對。
[南洋台灣姊妹會
執行祕書 洪滿枝]
今天是我女兒她生日,然後她上次她有說,她生日叫我們要幫她弄一個驚喜,然後她說不要告訴她我們要怎麼辦,然後禮物也要收起來,神祕一點。
來自越南的洪滿枝,在小女兒生日這一天,特別爲女兒製造驚喜,女兒開心地親媽媽臉頰,母女倆的親暱可見一斑。
<很開心對不對,還假裝。>
嫁給台灣郎,在家庭中,這群新移民女性同樣扮演,母親、妻子、媳婦的多重角色,然而卻因為不被了解,長期遭受偏見甚至歧視。
「新移民」在台灣,不應該再是一群陌生、不熟悉的族群,而是與我們生活網絡早有連結的鄰居、親友,根據移民署統計,目前全台外籍配偶人數==cgin==約為十四萬四千人,其中以越南籍人數最多,占百分五十八,其次為印尼籍,占百分之十八,之後依序為泰國籍、菲律賓籍、柬埔寨籍。這群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合力促成了,「南洋台灣姊妹會」,爲破除歧視和偏見,她們強調新移民自主發聲,爭取被平等對待,以社會教育、法令政策倡議為定位。
<「姊妹,賣冬瓜!」片段>
成立七年的南洋台灣姊妹會,是台灣最早組成的新移民團體,今年底她們共同完成,「姊妹,賣冬瓜!」這部紀錄片,為移民運動留下痕跡,並鼓勵其他新移民一起行動。每一場紀錄片的巡迴播映座談會,姊妹們都希望讓觀眾更了解新移民,這天巡迴地點來到永和社區大學,主談人是南洋姊妹會執行祕書邱雅青。
[南洋台灣姊妹會
執行祕書 邱雅青]
今天我們先來播放就是,「姊妹賣冬瓜」,爲什麼要說姊妹賣冬瓜呢,就是它是泰文的諧音,然後泰文的發音是說,ไม่ต้องกลัว,意思是說不要怕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今天移民,就是所有的移民她來到台灣,她可能來到新的環境,然後會遇到種種的困境,或是整個對社會的陌生,就會有一種恐懼跟害怕,那我們拍這個紀錄片,希望大家看見、了解移民之外,也希望移民自己本身告訴自己說不要害怕,我們為社會貢獻,我們可以跟一般人對話,我們可以平等地在這個處境裡面。
<「姊妹,賣冬瓜!」片段>
<我們那麼辛苦在台灣生活,我們努力在台灣的生活生根,這個東西,他們(政府)覺得,沒有一個保障的權利,我覺得所有台灣的先生,希望你們走出來,為我們自己的家庭奮鬥好不好。>
紀錄片裡,真實記錄姊妹們一次又一次走上街頭抗爭,不管是演出行動劇,或是上台奮力疾呼的勇猛身影,顛覆了一般人對新移民女性,總是安靜無聲低調隱身的印象,
<「姊妹,賣冬瓜!」片段>
<我今天再說一次,(如果)是我的孩子(在校園被歧視)的話,我一定跟他拚到底。>
和洪滿枝、邱雅青一樣,來自東南亞的姊妹們,奔走於移民署、立法院,突破法令政策的排擠,主動爭取身分和權益,其實在她們勇敢拿起麥克風發言的背後,心裡飽受煎熬,身上背負著來自家庭、經濟和大環境的多重壓力,
[南洋台灣姊妹會
執行祕書 洪滿枝]
有很多姐妹想要發聲但是她自己心裡跟我們之前一樣,很煎熬,因為第一個,家人不認同,家人會反對,然後自己經濟上的問題會覺得說,我每天都要工作賺錢養家,根本沒有時間去參與這些事,還有就是說,怕人家看不起我們就是說,我自己中文講得不太流利了,還要出來爭取講什麼,人家會笑,而且人家也不會挺。像我之前也是,要出門之前就家人臉很臭,然後我每次都不敢說我自己去抗議去上街頭,我都說我去上課,就這樣我去上課,所以(為什麼)我每次不能露臉就是,「因為我去上課」,等一下怎麼會在新聞上出現就不行了。
[洪滿枝的弟弟
洪滿榮]
(姊姊)她剛加入姊妹會的時候,她先生跟她婆婆不願意,就跟她講說不關你的事這樣,她還是堅持參加,我聽她們講就是,有改了財力證明什麼的,就有改了這樣子,我覺得她們就很有力量,很有power,團結。
[南洋台灣姊妹會
執行祕書 邱雅青]
當然我覺得有一些姊妹,她每一次非常想要參與,但是她們要戴口罩、戴墨鏡要戴帽子,我覺得非常的心疼跟辛苦,當然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感動,因為她想要為更多人發聲,那就像我們可以露臉的人就趕快來露臉啊,有什麼好怕的這樣子,所以影像裡面可能大概都是由我在那邊發言、大喊,那我覺得可以這樣做,我覺得非常的榮幸。
多次抗爭之後,移民法令有了顯著的改變,譬如過去大打廣告,將外籍配偶商品化的婚姻仲介業者,在去年新法上路後,銷聲匿跡;透過抗議遊行也成功地廢除了,歸化國籍時必須附42萬財力證明的規定,整部紀錄片呈現姊妹站出來為自己發聲的過程,還有許多姊妹在幕後獻聲,真切質樸的歌聲,感動不少觀眾。
[觀眾]
真的 那個歌聲讓我很感動,我覺得那是發自內心的,剛才才唱到第二句,我內心就已經滿感動的。
歌聲感動人心,但實際上,光是幕後歌曲挑選、配唱,姊妹們可是費了好一番力才完成呢。
[南洋台灣姊妹會
執行祕書 邱雅青]
甚至我們討論要找歌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這首歌我想到了,我來唱我來寫,就像印尼歌一樣,我就直接跟她連絡,我們有個歡樂的一段,希望可以表達什麼樣的歌,她就是說有有有有,她直接把印尼的歌拿來編曲,變成中文的來唱。
<(印尼語)南洋台灣姐妹會,我們相逢結成一條心,台灣和印尼之間,遠在天邊,近在心坎裡>
[南洋台灣姊妹會
執行祕書 洪滿枝]
一開始找不到地方,大家就想到我家,我家地下室有一個卡拉OK室,社區的,本來我們以為兩個小時就好了,結果兩個小時都不行,從下午錄到晚上。唱的時候,有很多姊妹很緊張,因為平常不是歌手什麼的,而且又沒有音樂,是叫志工彈吉他或者是拿著一個小鼓拍。
兩年前,南洋姊妹會就開始籌畫,「姊妹,賣冬瓜!」這部紀錄片,有別於以往總是被觀看的對象,這次新移民女性選擇用自己的角度和眼光,詮釋走過的足跡,然而對非專業人士來說,要完成一部紀錄片,困難度十足,不管是拍攝、剪輯、配音,對姊妹們來說樣樣都是挑戰。
[南洋台灣姊妹會
北部辦公室主任 吳佳臻]
因為我們本來都不是影像的專業,那比較辛苦的就是,最前面要去了解說,怎麼拍攝、怎麼訪問、然後怎麼去做剪接、配音、配樂等等這些東西,我們就會發現說,很多影片剛開始拍的都不太能用,因為要嘛就是一直晃動,或者是拍的人物太小,或者是收音收得不好,那個聲音太小聲,或者是整個畫面太雜亂等等的,所以這些過程,有一些影片,影像回來整後發現不能用,就重拍。
[南洋台灣姊妹會
執行祕書 洪滿枝]
那也是(我)第一次拿機器拍人家,一開始也是不大會架機器,不會拍,然後一開始回來,畫面有一點抖,剪接的當中,(因為)我們的(是) 一般的電腦,不是專業的,然後電腦就燒掉了三、四次,對然後剪接的人就快抓狂了,很怕東西都不見了,然後就去修電腦,回來又剪,就變成說要熬夜,大部分剪接的人比較辛苦,熬夜了很久。
<他們漂洋過海來到台灣,卻被當成沉重的負擔,及不受歡迎的外來者>
熬夜剪接、一再重拍,總算完成這部自製自述的紀錄片,參與的姊妹們都覺得,再多的辛苦都值得,因為影片裡的抗爭身影一一被詳實記載,留下移民運動的足跡,也成為鼓勵更多新移民姊妹站出來的最佳例證。
[南洋台灣姊妹會
執行祕書 洪滿枝]
我覺得很值得是在這個紀錄片當中,我們呈現了很多我們這麼多年來的一些,抗議、運動、發聲一些行動,走上街頭,想要讓更多的新移民姐妹在台灣看到我們這個片,讓她自己變得,就是有一種鼓勵她,更勇敢站出來就是為自己的權益然後發聲。
[南洋台灣姊妹會
執行祕書 邱雅青]
就是要告訴大家說,對於要爭取這樣的權利就是不要害怕,真的要說出來,大家才知道才有改變的可能性,希望大家可以看見,移民的角色不只是媽媽、不只是太太、不只是媳婦,她可以是成為一個組織者,她可以在這個社會裡面貢獻的。
飄洋過海的南洋姊妹們,在台灣土地上奮力扎根,努力與台灣社會對話,她們告訴自己不要怕,因為她們面臨的問題,其實是大家都要面對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爭取更好的生活、更公平合理的對待。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影像提供 南洋台灣姐妹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