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三義的勝興車站,是縱貫線鐵路海拔最高的地方,假日常常吸引遊客駐足,原本就很有文化氣息的這裡,最近又變得有些不同,車站外、月台上,多了許多的鐵雕藝術品,而這些都是接受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的員工,利用廢棄的鐵道材料做出來的,有的是大型的藝術品,有的是實用的公共家具或欄杆扶手,讓廢料有了新生命。這群業餘藝術家,大多原本是失業的工廠勞工,因為工資一天八百元,卻帶給勝興車站新氣象,當地人就稱他們是「八百壯士」。民國87年9月23日,舊山線的最後一班火車,緩緩駛過,昏暗的燈光下,不捨的鐵道迷夾道歡送,見證這歷史性的最後巡禮。舊山線停駛後,雖然火車不再經過,但卻來了更多遊客,尤其是勝興車站,這個台灣縱貫鐵路海拔最高的車站,假日更是擠得水洩不通。
[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
理事長 李棋陞]
我們這裡一年會有幾十萬將近有一百萬的人,來這裡玩。
來到勝興車站,走鐵軌、過山洞,細細感受一下這裡的歷史古韻,是遊客愛來這裡的原因。不過這一、二年,車站卻也變得有些不同。月台上,車站前,到處可以發現一些鐵雕作品,為車站增添許多藝術氣息。
[遊客]
我覺得還蠻特別的,蠻有藝術價值的。
一件件鐵雕作品,吸引遊客爭相拍照,但不說可能沒人知道,這些可是一群業餘藝術家創作出來的。
車站旁的老舊道班房,傳來一陣陣電銲及敲打聲。
火星不斷冒出,戴著護目鏡遮擋強光,這個工作可不輕鬆。
[多元就業員工
傅宏耀]
現在在上漆,漆油漆,(為什麼要上透明漆),因為它這個有生鏽過,除鏽過後就要上油漆,(可以保存比較久),對 可以保存很久。做一個鐵雕出來,然後讓客人可以欣賞,(就自己想做怎樣就做怎樣),自己有想到什麼就做什麼這樣子。
熙來攘往的車站旁,這群人每天都在創作,特別的是,這些作品都是鐵道上的廢棄物品做出來的。
[多元就業專案經理
邱鴻集]
這個是彈簧夾,在鐵道路上,這是火車平台上去之後,枕木,枕木夾起來,彈簧夾夾著枕木的地方,這個一樣也是彈簧夾,這個是比較早期的,因為這個已經淘汰掉了,現在用這種來代替。這個東西是火車軌道和軌道銜接的地方,兩邊夾起來固定的地方。
火車站周圍廣場、村莊裡,大大小小的鐵雕作品,約有六、七十件,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是實用的公共家具。
[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
理事長 李棋陞]
這個有用鐵路的鐵板,還有這個是插銷,這固定用的,但是像這種插銷現在比較少用了,現在已經改成S形的彈簧夾,這就是以前留下來的材料,還有這個有螺絲釘,還有固定鐵路枕木的鐵板,這是一個蠍子在上面,國語說這叫做蠍子,做一個造型,做在椅子上,當成靠背也可以,當成扶手的地方也可以。
[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
理事長 李棋陞]
我們看到的這件作品,它本身是一個步道旁的欄杆,這上面是提供給遊客走的一個木棧道,這個欄杆是用回收的廢鐵鐵道的廢鐵,有經過噴砂因為它上面有生鏽,它的材質,幾十年一定不會壞掉,因為這是加了鋼的鐵板,這一定很耐用,可以說是耐用耐看啦。
[多元就業專案經理
邱鴻集]
這是鐵路的廢鐵,我們拿回來就全放在這裡,再來做鐵雕藝術的材料。
被人遺忘的角落裡,堆滿了鐵路廢五金,片片斑駁鏽蝕,是歲月的痕跡。
[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
理事長 李棋陞]
火車站旁邊的道班房裡,堆了像山一樣的,從日本時代就留下來的破銅爛鐵(廢五金),堆得像山一樣,那個要賣也不能賣,因為那是屬於公家的東西,但是放在那裡又長草,後來我就想說,是不是把那堆看起來像垃圾一樣的廢鐵,和廢枕木,想辦法把它變成有用的東西。
[多元就業員工
傅宏耀]
(這是哪裡來的),這是鐵路上的彈簧夾,固定鐵路的彈簧夾,它(鐵路局)換掉舊的,我就撿起來利用。(就他們不要的),對 它們不要的,它們換過新的,舊的就放在這裡,我們就撿起來,拿回去利用這樣。(那你現在敲的是在敲什麼),這有些生鏽了不能用,把它敲掉,裡面還是好的,裡面還是好的,可以拿來用。
這些鐵路局不要的廢五金,在他們的眼裡,可全是寶貝。
[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
理事長 李棋陞]
破銅爛鐵奇奇特特的,還有板子、木頭,他們說是,壞掉、腐朽、裂掉人家不要的東西,但是如果經過利用以後,垃圾就變黃金,應該這樣講,就是一念之間,如果拿去賣破銅爛鐵,一公斤才賣幾元而已,但是如果做成藝術品,它的價值就,會變得比較高貴。
不僅是廢五金,這些年汰換下來的舊枕木,也是他們創作的重要材料。
[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
理事長 李棋陞]
舊山線火車已經停駛十一年,但是這一、兩年一直講說要復駛,98年下半年開始,鐵路局就回來修這鐵路,在修理鐵路的過程中,又換掉很多壞掉的枕木,很多都是丟掉、腐壞掉,我們也是全部把它搜集回來,那些生鏽的鐵也是一樣。
用強力水柱,深入每個細縫,沖去陳年泥巴和腐壞的部分。枕木上不規則的紋路,是大自然的創作,是經過歲月的洗禮留下的歷史痕跡。
[多元就業員工
傅宏耀]
第一 我們要用水洗過,強力的壓力的水來洗枕木,洗乾淨以後,要曬乾,曬乾後,要用我們這種電鑽鐵刷刷過,(經過)處理弄過以後,才可以使用。
充滿質樸風味的枕木,不僅可以當成座椅,現在他們更設計和銅雕結合,變成燈飾。
在設計好的銅片上,用鐵鎚、鐵釘,敲打出油桐花的立體感,再跟枕木結合、接上燈泡後,就是件獨一無二的藝術燈飾。
[指導老師
許錦色]
我剛開始是帶他們,以後他們可以自己說,看到東西就可以自己去組裝那是最好的。比如說我們工作上有某一些困難點的時候,他們會提出來跟我說,這個方式好像比較不適合,然後我們來弄成,用其他的媒材或是說方式改變了,來把它組裝完成這樣子。
一件件作品,都令人驚豔,廢棄的東西被賦予新生命,但你可能想不到,其實這群藝術家,原本都只是工人。
[多元就業員工
傅宏耀]
以前做過園藝,還有木雕這些。來這裡之前,閒了兩個月沒有工作
[多元就業專案經理
邱鴻集]
我以前是做雕刻的,漂流木流下來的做成花瓶、聚寶盆。做那些工作,因為現在景氣比較差,有差一些。
[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
理事長 李棋陞]
他們大部分很多就是,工廠關掉的,或是移到中國去的,或是有些經營不善倒閉的公司,這些員工,已經沒有工作的人。我們做這個計畫之前,其實也是有想說,請這些工人來做這種藝術的東西,不知道會不會做不來,結果試驗一年、半年下來,感覺沒問題,因為這東西擺在外面,很多遊客他就不相信說,這是失業的人,多元就業的人做出來的東西。
這些由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向勞委會申請的多元就業方案員工,一天工資八百元,因此有人稱他們為八百壯士,在經過老師的指導,和創意激發後,一個個都成了藝術家。
[多元就業員工
傅宏耀]
因為這裡遊客很多,盡量把不一樣的東西做出來,讓遊客來玩的時候,看得很高興,我們做的人就很高興了。
[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
理事長 李棋陞]
今年我們已經做到第二期了,也改變成經濟型的,經濟型的就是,你要有辦法做東西,有辦法賣給客人,你要有辦法自己照顧自己,自己養自己,訓練這些失業的人,可以學些手藝,學些技術,將來他有辦法靠這些手藝、技術,自己來生活,不會說長期失業這樣。
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正在籌設十六份文史館,將來這裡就會擺放,大家做出來的鐵雕、藝術燈,還有各式各樣的香皂,展覽之外,也多一個銷售據點,朝向自給自足的目標邁進。
讓遊客更了解勝興、更喜愛勝興,是他們的願望,去年開始,他們也在山上開闢了一條桐花步道,讓遊客又多了一個遊憩的好去處。
[多元就業專案經理
邱鴻集]
以前這裡全被(樹、草)阻塞完全沒路,有一、二十年沒有人來這個地方。我們將這條路開闢出來,我們是去年98年的時候,來開闢這條道路,這裡本來是沒有人走的完全沒路的,最主要我們開這條路的(原因)是,上面有很多桐花,要讓遊客上去看五月雪。
參加多元就業的這些員工,都是苗栗三義在地人,不過有些人,從來沒參與過社區工作,透過這次的多元就業方案,也讓他們對於自己的故鄉,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和使命感。
[多元就業專案經理
邱鴻集]
以前所做的東西,全是以利益、自己為出發點,來這裡後,這些社區,大家都很支持這個,做這些東西也很鼓勵。
[多元就業員工
傅宏耀]
一般來說是不會怎麼辛苦啦,就是說做工作方面,大家都很合作一起做。大家幫忙搬運到那裡,一起共同來做。
[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
理事長 李棋陞]
推動這個計畫,其實它最大的意義是在,文化方面的影響,因為我們這個本身就是一個鐵路,我們會在這裡做生意,是因為有這個古蹟的火車站,百年的老火車站在這裡,我們社區的人,從小就跟鐵路的關係很深,所以社區的人,他也會感受到,推動這個計畫,會提升這個地方的文化的一個水準。
對於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他們都有著一分深厚的情感,對於這麼動人的歷史古蹟和文化資產,他們引以為傲,雖然大環境不景氣,讓他們一度失去了方向,但是這群八百壯士,在這裡,反而發掘了另一面的潛力,自己成長了,也讓社區改變了。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黃訓湧
- Feb 26 Fri 2010 11:19
164集-勝興車站的八百壯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