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地區的生命禮俗中,「還神」是非常重要的儀式,不論結婚、歲時節慶或是庄頭庄尾伯公,在年初的新年福與年底的還福都有還神祭典,不過由於儀式流程繁複,主持祭典的禮生又日漸凋零,加上傳統祭典不被重視,使得還神祭典逐漸簡化,甚至有消失的危機,美濃在地文史工作者謝宜文和高雄縣客家文化中心合作,開班授課培訓禮生和儀式人員,用系統化的文字描述和實際演練,把客家老祖宗的文化智慧傳下去。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這天,請神的車隊在村庄裡穿梭,準備邀請美濃鎮,最老的九位伯公(土地公)一同過年

<奉請開基福德正神伯公。>

這種奉請伯公的答謝儀式,稱為「滿年福」,是美濃鄉親敬天謝地的一種表現。

[瀰濃庄滿年福
福首 吳森榮]
一開始就祖先來瀰濃庄開墾,開墾後進瀰濃庄的時候,可能是紀念,就把所有的伯公都請來這邊過年,保佑村裡的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五就請伯公來過年,

滿年福那一天夜晚,還會有「還神」的儀式,讓民眾還願,同時感謝伯公一年來的照顧與庇佑。還神祭典在客家地區,是個重要的祭祀儀典,結婚、喜慶,神佛聖誕日,伯公生以及年初,年底的春祈秋報,都會以「還神」的敬神三獻禮儀式進行。

[文史工作者
謝宜文]
我們客家人的還神,其實主要有對,天公、對伯公、對祖先對神明有答謝的意思,所以我們說「還」就是還願,所以有報答、還願的意思,最主要就是要感謝天公、感謝神明、感謝我們的祖先,報答天恩的意思。

<畫面提供:謝宜文>
不過現在想要看到完整的傳統客家還神吉禮,已經越來越不容易,因為主持祭典的禮生日漸凋零,加上人情世故轉趨淡薄,傳統祭典不受重視,許多繁縟的儀式禮節都被簡化,要不就乾脆不辦了。

[文史工作者
謝宜文]
因為還神祭典,最主要就是禮生(主持),不過這些禮生全部都已經年紀大了,年紀大了就比較少禮生了,第二方面,因為一個還神祭典要花很多錢,因為像是豬羊、還有要包給禮生的禮金,還要請八音,請嗩吶、請八音的錢,一個還神(祭典)辦下來,要幾萬元十幾萬元。

[瀰濃庄滿年福
福首 吳森榮]
因為經費的問題,會比較簡單化,能免掉就免,免不了的就留著,經費的問題啦,(因為現在)沒那麼多人(出錢了)。以前就有福首照輪,現在沒有福首了,這三、四年內就我發起在辦(滿年福),如果沒有就沒有這些儀式了。

美濃地區傳統客家還神祭典,在傍晚會先「結壇」,晚上行「拜天公」和「行三獻禮」的儀式,結壇就是用八仙桌、長椅,架設上、中、下三界壇位,擺設神牌、鮮花和敬奉品,目的是要告知上天。

[文史工作者
謝宜文]
結壇的意思主要就是要先通知,通知我們上天所有的眾神,所以我們結壇就是簡單準備一些東西,請值日星君,通知所有的眾神今晚來這邊享受。

[瀰濃庄滿年福
福首 吳森榮]
就照古禮,請眾神、天神,把所有的神請來,請來祭拜這樣。

<拜拜囉>

晚上吉時一到,禮生一聲令下,開始進行「拜天公」的儀式,上香、奉茶、敬酒後,禮生站在壇前請神,口中念著請神詞。

<香煙沉沉 神必降臨 香煙彩起 神通萬里 拜請>

儀式約莫一個小時,結束後,祭壇神桌也立即被抬到另一頭,以做為「行三獻禮」之用。

三獻禮儀式搭配客家八音演奏,讓祭典更顯隆重,而禮生則是引領整個儀式的行進節奏。

<現在來祭伯公,執事者各供迺職,勿倦缺禮。主祭者就位,與祭者亦各就位。>

禮生是還神祭典的靈魂人物,儀式如何辦理、祭壇如何設置、祭品如何擺放,全依禮生的意見為依歸。在還神祭典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禮生,卻得面對日漸凋零後繼無人的窘境。

<跪,讀祝文生亦跪,讀祝文>

[儀式禮生
潘文興]
問題是,現在參與(還神儀式)的人比較少了,不像以前的人那麼熱情了。還小(的時候)就要培養(禮生),到大了,年紀有了要怎麼培養呢,當然反應也會比較慢一點。

參與還神祭典的人越來越少,維繫族群情懷的祭拜儀式逐漸流失,不過這天情況卻有點不同,有人研究著供桌上的敬奉品,還有人拿起相機做紀錄。

[客家傳統吉禮祭典班
學員 黃國倉]
剛好遇到滿年福還願,有機會就錄影起來做一個記錄這樣子。

[客家傳統吉禮祭典班
學員 曾幹祥]
過去大家一直有在注重,現在因為人口外移過後,這些年長的長輩過世的過世,年輕一輩的,比較沒有在關心傳統吉禮的傳承,所以我們感覺,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少,這就可以象徵著我們客家文化,對這一方面可能會慢慢的有流失的一個危機。

「客家傳統吉禮祭典班」的學員,這天晚上實際來參觀還神祭典的過程。就是因為傳統吉禮日漸消失,美濃在地文史工作者謝宜文,和高雄縣客家文化中心合作開班授課,培訓禮生和儀式人員,希望將老祖先的文化智慧傳承下去。

[文史工作者
謝宜文]
我一直在做還神祭典的研究,看了這麼多年,我發現說,一年一年越來越少,我又覺得這些禮生呢,要請這些禮生來教,這些禮生大部分不想教人,我就想說,這種東西有消失的危機,所以我想我對這個有做研究,了解這個東西,我就來講給大家聽。

<不是初獻禮、亞獻禮、三獻禮喔,初獻禮後有個讀祝文,有個讀祝文,祝文以後才是亞獻禮、再來三獻禮。>

透過文字的教學,將老祖先的智慧做有系統的學習,原本看起來很有距離的傳統儀式,也變得簡單起來,

[客家傳統吉禮祭典班
學員 蕭文和]
平常在村庄裡,也有看這種活動在進行,但是實際怎樣做,過程我們不知道,經過老師敎之後,就知道了,也因為這些資料,我們就可以,在進行的時候就有些依據。

[客家傳統吉禮祭典班
學員 林建佑]
如果我們不學起來,會失傳,如果日後老師不在了,他作古的話,誰來接,這又不是老師教學生,學生就一直傳下去,老的不在了,我們後輩的接下來,他們這些年輕的後輩又再接起來,這樣才會綿延不絕。

課程中還請來老禮生現場教學,敎導學員們製作還神儀式中,會用到的三界神牌。

<你就這樣對平。用膠水。折到這條線上。中間黏好,放下去,壓下去,兩邊壓下去,就變這樣。>

一個神牌的製作,不只要剪剪貼貼「做勞作」,還得考驗書寫能力,神牌上得平均寫上二十二個字,考倒不少學員。

[客家傳統吉禮祭典班
學員 蕭文和]
這樣的長度要寫這麼多字,用眼睛看測不準(字的大小),如果一個字一個字畫格子來寫,就能寫平均。

[客家傳統吉禮祭典班
學員 林建佑]
我們粗腳粗手,粗手粗腳的人拿筆,我拿大支的(筆)小支的比較不好拿,因靈我們做工的人,我是做木工的,拿刨刀、鐵鎚這些對我來說沒問題,但是拿這個小支的(毛筆)就比較困難。

光說不練怎麼行,傳統還神儀式如何進行,還是得實際操練一次。

<等一下、等一下,做禮生的人要站中間,做禮生的人要站中間。>

雖然老師上課有教過,不過親自上場挑大樑還是很不熟練。

[客家傳統吉禮祭典班
學員 林建佑]
課堂上練習就是看著書做,大家一起做,心情不會緊張,但如果像這樣實際操練,實話實說,因為我們臨場經驗很少,當然就會緊張。

[客家傳統吉禮祭典班
學員 陳仁賢]
就是說要真的去做,真的有去做就不會有生疏感,才不會說,做第一件就忘了第二件,下一件就忘了要做什麼,你如果有在做,應該不會生疏啦。

臨場經驗少,學員免不了緊張,但在一場親身實際操作中,讓逐漸消失的客家傳統吉禮祭典,有了傳承下去的機會。

[文史工作者
謝宜文]
當然希望他們有機會就出來,為我們客家人做奉獻,多練習,多練習以後就會熟練,熟練以後,希望他們以後慢慢出去奉獻,出去為我們傳統的客家儀式來做奉獻,讓我們的還神儀式不會消失。

傳統的還神祭典雖然禮節繁複,卻代表了老祖先答謝天恩的虔誠心意,而喚起年輕人對祭典儀式的重視,或許才能在這熊熊火光中,延續老祖先的智慧。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