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東勢區明正里,舊名石壁坑,是台灣茂谷柑的發源地,民國六十年代,台大園藝系教授林樸,從美國佛羅里達引進茂谷柑,原先在北部試種,但品質不佳,後來找到東勢明正里的許博邦,充滿冒險精神的許博邦,一下子就種了五分地,當時台灣還沒有人種,許多人都罵他「憨頭」,不過他不斷摸索,終於培育出品質極好的茂谷柑,也因為價格比一般的柑橘類高了好幾倍,村裡的人後來都跟著他種,漸漸打出明正茂谷柑的名聲,現在每到採收季節,許多貿易商都急著來搶,外銷到中國、新加坡等地。
一顆顆茂谷高掛枝頭,沒多久,就採了一整籃。看來簡單,但採收時可是有訣竅的。

[東勢區明正里 里長
盧永基]
我們要剪兩次,剪一次下來,再修剪蒂頭,這樣,不然如果你一次剪好,我們,像我們要儲藏來說,你剪一次(的話)比較會,從那頭的地方,這個頭的地方,這個地方比較會傷到,傷到時候,就放不久了,難儲藏。

茂谷柑皮很薄,雨水多易裂果,雨水不足又易落果,比其他柑橘類還難照顧。而且每年還要整枝,讓果實都能晒到太陽,但是又不能晒得太多,實在很嬌貴。

[東勢區明正里 里長
盧永基]
像我們管理,你看,一定不可以說,整棵枝葉過多,這樣,你整棵枝葉過多的時候,會,人家講日晒不足的時候,水果會不好,這樣,會不好吃啦,對,這甜度也比較不好,你日晒過多,又變日晒病。

所以每年七月,農民得在茂谷的外皮,噴上這白色的碳酸鈣,避免晒傷,果肉才不會變乾、沒水分。

[東勢區明正里 里長
盧永基]
這個叫做碳酸鈣,我們說石粉啦,我們是說,像女生說保養品,塗保養品啦,因為它這個塗上去,它有防晒功能,還有它可以保護它的皮,顏色會比較漂亮==ns==

茂谷生長期比其他的柑橘類長,從發芽到採收,足足要11個月。

[東勢區明正里 里長
盧永基]
差不多一個月之後,它就開始發芽、開花了,所以幾乎是(忙)一整年了啦,沒空可以休息的==ns==

茂谷這個名字乍聽像是日本名,其實茂谷是六○年代,台大園藝系教授林樸,從美國引進的,以音譯取名。

[照片提供 許博邦]
[東勢區明正里茂谷農
許博邦]
美國,有一個叫史密斯茂谷氏(Charles Murcott Smith),這個人啊,史密斯茂谷,他,他,用那個橙類和橘類去,去雜交出來的,所以說,他們就由林樸教授取,他取這個「茂谷」,就是史密斯茂谷,林樸教授在當時,為了說要來我們台灣繁殖的時候,可以滿山滿谷,所以說叫做茂盛得滿山滿谷==ns==

許博邦家裡掛著一幅「茂谷王」墨寶,就是林樸教授送的,當初,林樸也曾在北部找人試種,但果粒小、品質不佳,後來找上許博邦,充滿冒險精神的他,一下子就種了五分地。

[東勢區明正里茂谷農
許博邦]
種差不多兩百棵,(種兩百棵喔),對,(當時台灣都還沒有人種),台灣還沒有人有茂谷,(那你一下子就下這麼大的本錢下去),對啊,沒有冒險怎麼會(知道),要有冒險的精神啊。

林樸教授當時拿了十幾種柑橘來試種,後來還是茂谷的品質最好,糖酸比也最適合台灣人的口味,主要也是因為明正里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和肥沃的沖積土壤。

[東勢區明正里茂谷農
許博邦]
你看,東邊是雪山山脈,這邊是大安溪的出海口,冬天有大雪山山脈的冷風,還有海洋的氣候,風會吹來,你像這,這西北風會吹來,這裡剛好,大安溪呢,剛好是南部的氣候和北部氣候的交接點,你看三義,它就不行了。

許博邦72年開始種,四年後,才有得賣。

[東勢區明正里茂谷農
許博邦]
當時我載去卓蘭賣,當時的椪柑價格,差不多只有8、9元,11、12元,結果我載去賣,我一斤開價60元,市場的人罵我說,你瘋子嗎,問我說,你瘋了是嗎,橘子賣(這麼貴)。

後來一位台北的水果商走近,開始打開茂谷的通路。

[東勢區明正里茂谷農
許博邦]
後來他來問我說,我可以吃一顆看看嗎,我說可以,你吃看看,吃的時候,他就說這樣啦,我40元,我跟你買啦 ,就算虧也不會虧很多啦,這樣,結果第一年,他就跟我買40元,賣到後來就50元,到第二年來,他叫我說不用載去市場,我直接到你家裡載,第二年就賣60以上了,當時,到最後在果菜市場賣到一公斤200元==ns==

許博邦是全台灣第一個種茂谷的人,漸漸的價格越來越好,全村的人都跟著一起種。

[東勢區明正里茂谷農
許博邦]
今天明正里的產量,可以說99%,大部分都是茂谷的專業區了啦,(大家說要種的時候就來跟你學是嗎),對,有的來接我的,接穗啦,有的來剪我的穗,我是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也盡量推廣讓大家去種啦,有錢大家賺是不是。

[東勢區明正里 里長
盧永基]
我小時候,我知道是,我們這裡都是種田的,種田之後,那時候就有葡萄,又換種葡萄,葡萄那時候的價錢也很好,也比較好照顧,再來就是桃,這個茂谷開始出來之後,我認為說,它品質又好,口感又好,它的肉質也好,水分也多,所以我認為說,它這個這樣,我看它的長遠性很好,所以我才開始又跟進種茂谷。

這個季節的梨子已經接穗完畢,但是就在梨樹的下方,也開始種起一棵棵的茂谷苗,農民說,種梨人工多、成本高,梨穗還得倚賴中國或日本進口,所以很多梨農也轉種茂谷。

[東勢區明正里 里長
盧永基]
因為我們這個茂谷接枝下去(之後),它是可以說,之後都不用再接過了,這個柑類來說,我知道的,柑類也有人(有)一百多年的橘子樹。

每到採收季節,小小的明正里,就有五、六家貿易商搶著來收購,要外銷到中國、日本新加坡和汶萊等地。明正里300多戶,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茂谷,也果真實現,滿山滿谷都是黃橙橙茂谷柑的夢想,成為名符其實的茂谷之鄉。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