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協助視障朋友的就業發展,苗栗縣視障協會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盲人客家八音團,不過,學習客家八音需要看譜,打擊技巧也要看手勢,視障學員們只能透過觸覺摸索及敏銳的聽力反覆練習,苦記背譜,訓練過程既辛苦又感人,也因此這群視障朋友演奏出來的音樂,聽起來更令人動容。舞台上,客家八音團為今年苗栗就業博覽會熱場,三首曲目完整呈現。

客家庄裡的活動或慶典場合,聘請客家八音到場演奏助興製造熱鬧、歡娛的氣氛,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事,不過這個客家八音團卻相當與眾不同,成員大多是視障者,也是全國第一個,以盲人為主的客家八音團。

這個八音樂團能夠演奏出完整的曲牌,靠的是老師辛勤的指導,以及學員長時間的自我訓練。

<我先講一下,「三不和」的打法,鼓介,頭手的鼓介是。>

老師仔細講解曲目節奏,要學生記下等會鑼鼓合奏的節拍。

<嘴巴還有舌頭一定不要碰觸到,嘴唇頂在這個地方。吹起來,Do、Re、Mi、FaSol、La、Si、Do。>

另一頭,老師傳授嗩吶吹奏的基本要領,解說得要更仔細,教學得要更有耐心,因為這些學生,大部分都是失去靈魂之窗的視障者。

<來 嗩吶準備喔,鑼一響,頭手一起,嗩吶就要準備,鑼、鈸全部一起。>

分組教學完畢,大夥湊在一塊,準備合奏完整的八音曲調,經過長達半年的教學訓練,這群以前不曾接觸客家八音的學員,都已經能夠展現熟練的演奏技巧。

[苗栗縣視障協會
總幹事 張春梅]
視障朋友平常在家也沒做什麼事,讓他們可以出來,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新的朋友,可以透過學習,讓他們的生活比較精采。所以我們很勇敢的開了這個(客家八音)班。

會用「勇敢」來形容開客家八音班,不是沒有理由的,學習客家八音需要看譜,打擊技巧也要看手勢,這都是視障學員得設法克服的大問題。

[視障八音團員
曾翔玉]
學習上是比較困難啦,因為一方面不太看得到,因為要看頭手,一方面,我們自己眼睛看不到,就要靠耳朵來聽,一邊聽,一邊聽它的音一邊來打,所以很困難學,因為要背(譜),一邊聽,一邊背,所以很難學。

[視障八音團員
賴富昌]
困難是說視力不大好,一般正常人眼睛沒問題就可以看到譜,視力不好的話就全靠用背的,用背的,背那個曲、背那個樂譜。我這樣說真的是比較難學,我學了差不多三個多月才慢慢進入狀況。

不只對學員們來說是難題,連指導老師都直呼壓力很大,也因此,一個八音班就動用了四位老師。

[八音老師
陳忠雄]
當初,其實我心臟也沒有很好,教他們耗費很大的精神,當時我不敢接下來,我怕我沒辦法,因為他們,他們視力不好,實在很難教,你用比劃的他們看不到,所以要很有耐心的教他們那些基本動作。

[八音老師
胡茂松]
一開始一定要打給他聽,打給他聽,不過他的手可能就比較不靈活,比較不知道怎麼(打),要抓著他的手教他怎麼打,打鼓、打鑼、打鈸,一定要一步一步的用抓(手)教,先打給他聽,抓著他的手來打這樣。這樣他們才有辦法(學)所以時間又要加長。

視障學員就靠著觸覺一步步摸索,以及敏銳的聽力反覆練習,苦記背譜,學習過程靠毅力和耐力克服視力上的障礙。

[視障八音團
成員 陳碧雲]
我就歌譜,如果看不太到我就是把它放大,放大以後,硬背把它背熟。

[視障八音團
成員 陳林隆]
我的狀況是,不管是看譜或者是看書,我的頭都是這樣要搖來搖去,因為比如說你有,比如說你是寫10000,我最後一個0,第五個0我看不到,可是我的頭只要一往右移,就會看到。

[苗栗縣視障協會
總幹事 張春梅]
我們視障朋友學這個,不管是學八音還是打擊或是吹奏,吹奏的就是用背(譜)的,就用聽的,老師用講的,他用小的錄音機錄起來,回去背這樣,大家把各人要學習的部分把它背起來,大家一起練習這樣。

苗栗縣視障協會配合政府職訓計畫,特別開辦的視障八音班,讓視障朋友有機會習得一技之長,不過未來視障八音團,能否登上舞台秀才藝,進一步靠著傳統樂曲,自力更生,仍得面對現實考驗。

[苗栗縣視障協會
總幹事 張春梅]
我認為還是有很多的困難,因為現在很多社區也有(辦)自己的八音班,何況視障朋友出門比較不方便,加上就是說,第一個重點就是八音(表演)它要比較多人,人多的話,主辦單位要提供的車馬費成本比較高。

雖然對於視障者的實質收入幫助並不大,但能夠登上舞台演奏,得到台下觀眾的掌聲,對他們來說,才是最無價的。

[視障八音團
成員 曾翔玉]
覺得很有成就感、很快樂,因為學會了可以出去表演,感覺心情很愉快。

[視障八音團
成員 陳碧雲]
反正就是覺得很光榮的意思,很光榮,代表我們協會,可以出去參加這樣的表演,真的很開心。

這群視障者,因先天缺陷,或後天病變,生活在漆黑的世界,但他們不向命運低頭,用樂聲豐富他們的人生,創造生命更大的價值。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