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金針被大家說是高經濟作物,但是現在金針價格大不如前,農民在面對產業升級的趨勢,正努力尋找新的出路。花蓮縣玉里鎮是國內唯一香水金針產地,和一般橘色、做成乾製品的金針不一樣,嫩綠中帶有淡黃色的香水金針鮮蕾,包裝好就直接配送到果菜市場,口感爽脆清甜。美味的金針完全是以手工採摘。在金針盛產時,無論是艷陽高照還是颱風天,金針農每天都得下田工作,他們要趕在金針開花前,完成採收工作。香水金針是金針農更好的出路嗎?台灣金針農是如何面對產業衝擊?綠油油的金針田裡,黃色的金針花朵隨風搖曳,看起來煞是美麗。早上八點不到,五分大的香水金針田裡,62歲的林文風和老婆李春妹早已汗流浹背,為了多採收一些金針,他們幾乎是雙手並用,跟時間賽跑。
[金針農
李春妹]
開花開完就不行,就沒得收成了,我們就沒錢了。開花開完就沒用了。不能採收,我們要還沒開起來,我們就採起來,我們去賣才有人要,花開完誰要。沒有呀,這樣就沒用啦。
每到金針採收期,無論是艷陽高照還是下大雨,住在花蓮玉里的林文風和李春妹夫妻倆,每天天一亮、就下田採收金針,颱風天也不例外。
[金針農
李春妹]
下雨要穿雨衣呀,下很大雨也一直採一直採,天上一直打雷,很害怕,心裡很害怕,雨衣穿著這樣採。
[金針農
林文風]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經驗是什麼?就是颱風喔,颱風很大,差不多八級,這個都會倒呀,要跟它一起倒,對對對,要跟它一起倒。就沒有辦法站直直的,對,不能,沒有採又不行,可惜。
種滿香水金針的田邊,還留有一排橘色的平地金針,正綻放著。9年前,林文風夫婦,廢掉種了十幾年的平地種金針,改種這種比平地金針大朵的香水金針。
[金針農
林文風]
這個香水金針,現在就是花蓮一號,因為它本身就是,如果煮起來很甜,炒一炒肉絲很甜。還有開花的時候很香。
花蓮縣玉里鎮是台灣唯一的香水金針產地,但是種植面積並不多,只有八公頃左右,主要是因為種苗少又貴。
[金針農
林文風]
三十塊一棵,如果說一分地,如果三千棵的話,買不起呀,我們就是培養,先買五百棵,培養,培養一年,慢慢培養、慢慢培養,就很寬了,就這樣。
辛勤耕作,無非是為了等待豐收的喜悅。開花時有淡淡花香的香水金針,不但產量較高,如果照顧的好,還可以從四月採到八月,比平地金針多採一到兩個月,這就是林文風夫婦倆願意花大成本改種的主要原因。
[玉溪農會指導員
陳文斌]
香水金針產量算很高,因為一朵花,一樣一朵花以八公分到十公分來說,香水金針十二公分,最長到十五公分,產量很高。
和一般橘色、做成乾製品的金針不一樣,黃色的香水金針,包裝好就直接配送到果菜市場,一公斤最高可以賣到110元,平均來說一公斤可以賣五、六十元,比市面上常見的乾燥金針,利潤好上幾倍。
[金針農
李春妹]
這還要排整齊就是了,對,排整齊,排整齊比較漂亮,價格比較好,對,漂亮呀,沒有這樣不行。
目前台灣金針種植農戶大約有250戶,金針種植面積是841公頃,其中以花蓮457公頃最多,台東269公頃次之,佔全台灣金針種植面積86.3%。
[金針農
柏國城]
我從小就耕田耕到現在,爸爸就開始喔,對呀,我八歲的時候就跟人家換工耕田,還要挑擔,那時候。
這六分大的金針田,原來是種稻的,因為稻子收成價格不好,三年前,柏國城把部分稻田拿來改種平地金針,希望能夠分散風險,增加收益。
[金針農
柏國城]
平常是種稻,種稻價格也不好呀,我們這裡比較靠山,價格不好呀,所以我拿來轉作,轉作金針,種金針比種稻好。因為種金針種一次下去,不用每年種。
每年的四月到六月是平地金針的採收期。大太陽底下,已經當阿公的柏國城、還是背著袋子努力採著金針。今年或許是因為天候異常的關係,金針的花篙少,有些甚至沒有花篙,金針產量比往年少了一半。
[金針農
柏國城]
其實也是看天吃飯,沒錯,很無奈喔,(嘆氣)實在,我們的政府,對肥料這樣,一下調這麼高,我不知道我們這些農民要怎麼生存(接)總而言之啦,產量要多啦,價格要好,確實比較有賺錢,要是平常只有打平而已啦,沒有賺錢啦,年冬不好,更是賠本呀。
今年遇到年冬不好,一包肥料又一下漲了快兩百塊,柏國城心裡雖然無奈,不過也只好把希望放在明年、後年、甚至大後年。
[金針農
柏國城]
有眼淚哭到沒眼淚,沒辦法,大家也都苦哈哈,怎麼哭,哭也沒用呀,還是一直做就對了,還是要做沒錯啦,多少還是要收一點回來啦,賠本也沒有賠那麼多了。
[玉溪農會指導員
陳文斌]
金針是屬於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現在種下去之後,不是一年、二年就廢掉,可以十年、二十年啦,所以農民說價格不好,我不要看今年,我望後年嘛,所以他不會把它廢掉。
一袋袋採收好的平地金針,還得經過加工、製成乾燥金針,才能賣出去。家裡就有金針乾燥機的柏國城說,要把金針焙乾、大約要花十八個小時才行,隨著油價上漲,他們的成本也跟著增加,但是金針賣出的價格卻沒有增加。
[金針農
柏國城]
現在油價漲到這樣,當然我們的成本會增加呀,焙這個十八個種頭,大概三十的就要有兩桶,要有六十公升,一公升要三十八點一,大概多了三分之一的錢。
手裡捧著自家生產的乾燥金針,柏國城說為了讓消費者吃得健康,他的無毒金針沒有浸泡二氧化硫。
其實堅持生產無毒金針並不容易,很多農民面臨市場考驗,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玉溪農會指導員
陳文斌]
漂亮的人才有人要買,醜的沒有人要買,他當然買漂亮的,漂亮的一般含硫量會比較高,所以農民現在最大的困擾,不知道要走哪一條路。
高山金針的採收時間比平地金針晚一點。每年的八月到十月,才是高山金針的盛產期。相較於山下忙著採收金針的熱鬧景象,在赤柯山上種高山金針的黃明傼和林秀桃,則是忙著在金針園裡拔草,整理金針園。
家裡種金針種了將近五十年的黃明傼,可以說是看盡了台灣金針產業的盛衰。他說,自己就是爸爸種金針養大的,但是現在單靠金針養家、已經不可能了。
[金針農
黃明傼]
早期因為價格好,價格好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用出山,所謂出山就是到山下賣金針。
[金針農
林秀桃]
八十年左右,金針價格最好,一台斤喔,差不多要五百五十元,所以那時候,我們採金針,採三個月吃一年還有剩,還可以在山下買房子,現在種金針,難呀,像我做三個月,頂多吃四個月而已。
過去金針被大家說是高經濟作物,但是現在金針價格大不如前,金針農幾乎都種有其他作物。除了金針,林秀桃和老公還種了茶葉。
[金針農
林秀桃]
金針雖然做三個月吃四個月,不過我還有茶,茶又可以吃八個月,我一年就很好過了,不然你看我們這裡,都種金針的,變成沒有出去沒辦法過生活。
每一朵金針都是花農們的心血結晶。李春妹正小心翼翼洗著香水金針,深怕它碰傷。每個農民都期盼自己的農產收成好、金針賣個好價錢。但是現在金針產業優勢不再是事實,如何再度打開金針市場,金針農正面臨嚴峻考驗。
採訪/撰稿 詹淑雲
攝影/剪輯 徐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