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現代民居已不再追求豪華氣派,而是希望返璞歸真,還要兼顧環保與在地取材,因此反而往回看,重新發現傳統建築的美好。位於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的無負擔農村生活產業發展協會,為了要重現傳統泥磚屋,原本要為村裡頭一隻水牛「阿牛妹」蓋一間產房,後來阿牛妹配種不成功,大家就改為牠打造專屬泥磚牛舍。今年三月份開始,他們邀請社區耆老指導峨眉國小學生們使用在地素材來製作泥磚,五月中旬透過新莊社區大學與在地鄉親共同蓋起泥磚屋,六月大家歡歡喜喜地讓阿牛妹入新居。一起看看這個過程。
那今天做泥磚的目的是讓各位,平常有沒有踩在田裡面,有沒有玩過泥巴,有玩過泥巴,有玩過泥巴的舉手,差不多一半,五、六年級反而比較少對不對,那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大家在玩泥巴的活動裡面,知道說我們的泥磚是怎麼做出來的,那這個泥磚呢,在五月份我們會把它做成一間牛住的房子。


來把鞋子脫下來,把褲管捲起來。

峨眉國小的學生將鞋襪脫下,捲起褲管與袖子,要來體驗不一樣的課堂活動。

82歲的劉煥增老師傅,將泥土和水混合均勻,帶領著學生認識,從前是如何製作泥磚。

[泥磚師傅
劉煥增]
以前年輕的時候,那時候是農業,農業時代,打泥磚來蓋牛欄,我就是以前,年輕的時候,就看別人做我就會做,這個,對啊,不是說什麼大問題,(要)準備這個黃泥土,還有稻草,和稻糠也可以,普通一般是沒有放入稻糠,就稻草就可以。

蓋一間泥磚屋,要用到稻草、稻糠和泥土,完全就地取材,可說是最環保的綠建築,而且具有冬暖夏涼的特性。

[泥磚師傅
劉煥增]
(泥磚屋)比較涼,比較涼,可以隔熱,這個水泥(蓋的) 不隔熱,水泥的房子,以前的泥磚屋是比較隔熱,比較涼爽。

[無負擔農村生活產業發展協會 總幹事
曾仁炫]
這個泥磚是為了,第一個要發揚一下我們老人家的智慧,那再來我們為了延續這個泥磚的生命,我們希望在五月份,我們利用我們現在做的泥磚呢,幫我們家的圓圓就是我們家的水牛,做一個家,這是我們的目的,希望這個做泥磚呢,能夠慢慢地在我們峨眉鄉,推廣得越多越好,我覺得農村就是要有農村的一個地景,那什麼是農村的地景,當然不是鋼筋水泥啊,那泥磚我們把它設定為我們農村要做的地景。

來輕輕地喔,注意喔,炫哥跟爺爺在那邊喔,你們就慢慢地丟,來動手啊,天女散花

有些學生幫忙將切好的稻草丟入和好的泥漿中,另一邊同學則是頭一次打著赤腳下去踩踏,要將稻草以及稻糠踏均勻。因為不願看見傳統的技藝失傳,無負擔農村生活產業發展協會結合當地峨眉國小,一起體驗古早時代的生活情境。

[峨眉國小學生]
其實感覺做泥磚,也是滿環保的,以後可以再多練習,多做一些讓自己有一些感覺啊,就是一些做泥磚的方法,還有讓我更熟悉泥土這樣。

[峨眉國小學生]
很好玩,怎樣好玩,感覺它很軟,踩下去時候很好玩,學到以後房屋可以用這一種的,比較,比(水泥)建築好。

[無負擔農村生活產業發展協會 總幹事
曾仁炫]
泥磚這個東西希望要延續下去,給小朋友也可以知道說,泥磚是怎麼樣做,20年後、30年後,我們這些人,這一輩的人過世以後,他們小朋友還是會知道泥磚怎麼樣做,不能讓什麼東西都失傳了,到最後只剩下回憶而已,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事情,做社區營造本身是要把這些東西,老的東西帶過來教給小孩,慢慢地延續下去才對。

將居民與學生齊心協力混合完成的泥漿,倒入模具中,再壓緊抹平,剝下模具,一塊塊泥磚就成型了,但還要再等一個多月,乾燥硬化了才算完成,因此要蓋一間泥磚屋,準備過程相當長。

經過一個多月的漫長等待,五月的豔陽天下,村子裡又再次聚集人群,來自新北市新莊社區大學的朋友擔任起志工,協助村民一同來蓋泥磚屋。首先,要做基底。

[無負擔農村生活產業發展協會 總幹事
曾仁炫]
石頭地基,因為以前的人全部到河邊去找鵝卵石,一個一個找過以後才來做,因為現在我們比較沒有這樣的時間,就大大小小的石頭就用那個水泥,把它先疊起來,疊起來有弄平一點,上面再放上泥磚,因為,你下面沒有一個石頭(底座),它下大雨,下大雨之後,它泥磚泡到(水),它的底會爛掉,那整間屋子就會垮掉,所以說下面一定要疊一層石頭==ns==

完成石頭底層後,年輕的志工們,一邊搬泥磚,一邊將利用稻草稻糠和泥土製作的,傳統黏著劑固定好,還得隨時注意,每塊泥磚間要留下大小平均的縫隙。

[無負擔農村生活產業發展協會 總幹事
曾仁炫]
第一,讓它通風,因為沒有通風,沒有通風會,牛在裡面會太悶熱,這個泥磚它到,它開始黏著的時候,它會開始這樣熱漲冷縮,熱漲冷縮,那就要給它一些縫隙,給它空間,當然,泥磚的磚要砌的時候,要交叉,你看這樣交叉,這樣交叉,這樣它的黏著度會比較好,因為這個縫隙,縫隙這邊,它要有支撐力,有撐著,撐起來才可以==ns==

蓋泥磚屋花不少工夫,連屋頂都是居民自己完成,利用稻草編織成一片一片稻屏覆蓋在屋頂上,好讓村裡的水牛「阿牛妹」,能住得舒適。

[水牛主人
劉盛展]
稻屏是我們以前人,最多是用在晒穀,晒穀,還沒有塑膠布出來的時候有沒有,稻屏全部拿來覆蓋稻穀,晚上收穀收起來了有沒有,拿來,像這個有沒有,穀收起來,這樣子圍起來,穀堆,這樣圍著,一坪一坪這樣圍起來,晚上覆蓋稻穀,怕露水,怕下雨,全部用稻屏覆蓋。

[無負擔農村生活產業發展協會 總幹事
曾仁炫]
做這個牛舍,就一條牛用而已,不是五條牛用,所以說,做好之後,給圓圓有一個家,本身是圓圓牠,怕牠有懷孕,去年配種,去年配種怕牠懷孕,我們就打算要來做這個牛舍,哪知道牠是假懷孕,還是,那泥磚都做下去了,牛舍就順便做了,給牠有一間房子可住這樣,那預計這個做好以後,再兩、三個禮拜才來讓牠入新屋。

[志工
邱冠霖]
就是覺得說,欸,這些老的東西其實他們就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其實就是有一些累積,他們的經驗的累積,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泥磚屋的出現,我覺得摸到的感覺覺得,喔,還滿實在的就是,原來它是可以這樣子做的,就是可以不用,不用像是我們現在蓋房子說要靠真的專業的技師來做,就是自己當地的人,就可以來蓋他們自己想要的房子==ns==

透過這些技術傳承,參與的志工更貼近土地,而蓋泥磚屋,也讓小小的村庄動了起來,大家選了良辰吉日,要慶祝阿牛妹入新居,有人揮毫寫下紀念門牌、有人和小朋友一起搓湯圓,有人負責製作趨吉避凶的掃把,再掛上象徵吉祥的八仙彩,居民為了社區的大喜事全體總動員,充滿歡樂氣氛。

[峨眉鄉親
曾文正]
平常我就很喜歡寫字,我們社區這個劉盛展先生,他和我熟識,知道我喜歡寫這毛筆字,所以社區就說,這個圓圓的,阿牛妹,要入新屋,寫一塊板子來掛著會比較好看,以前的人,入新屋會寫對聯,意思是說,牛舍是比較沒有(這麼講究),這樣就用這樣的牌子,做一個,來給大家開心和做紀念的事情這樣啦,才會請我來寫這樣。

[峨眉鄉親
徐日梅]
甜的一些,鹹的也有,(代表什麼意思),大家吃甜啊,吃團圓啊,吃甜啊,這樣的意思,還有什麼。

[峨眉鄉親
范振燿]
一般來說入新屋的時候要把家裡掃一掃,記得過年也是這樣,記得大家在過年的時候早上起來,要先掃什麼,掃地板,不吉利的東西掃出去,好的東西掃進來,掃把的代表意思就是這樣。

[無負擔農村生活產業發展協會 總幹事
曾仁炫]
以前要蓋一間房子是不簡單的,很多像這樣的村庄,要蓋房子,有時候磚,扛磚的距離,那個路途就差不多要三、四公里了,那一擔一擔這樣挑進去,蓋一間房子,蓋完成時,那一定要讓大家知道,現在不一樣了,蓋房子不用換工,以前蓋房子都要換工,做完工之後,說房子做好了,要感謝你們,來幫我,意思是這樣,今天圓圓滿滿是經過很多人來幫忙,也是希望說,它做好以後,入新屋以後,大家有幫忙的,有來過的人,有來幫忙過的人,全部可以一起來,入新屋這件事情,一起來共襄盛舉==ns==

伯公,今天是四月二十七,弟子劉盛展,為了一條牛,今天想,要幫牛入新屋,這些朋友,這些全部來看我養的牛,希望祢保護牠平安==ns==

準備鮮花素果,水牛主人劉盛展,在阿牛妹入新居這天,特別來到村子裡的土地公廟誠心祈福,因為土地公曾幫助他,將走丟了的阿牛妹找回來。

[水牛主人
劉盛展]
我的牛牽來第三天就不見了,跑了很久,很多天,(我)就跑去問土地公,土地公說在北邊那邊,之後再問祂說,祂說在北邊找得回來,再來第二天,第二天人家看到我的牛,在北埔鴻福球場的土地公廟旁邊找回來的,(所以)今天來感謝土地公。

這天許多曾經參與蓋泥磚屋的朋友,都來共襄盛舉,在鞭炮聲與掌聲中,劉盛展牽著阿牛妹入場,可愛的阿牛妹,兩隻眼睛骨碌碌地轉,滿足地吃著新鮮嫩草,彷彿相當滿意大家為牠建造的新家。

[峨眉鄉親
方依萍]
所以這個,慢慢慢慢這就變成一系列的一種,一種大家社區的自發性的一些設計,一些活動,連貫性的,所以說,這其實,就像是我們的精神一樣,大家會想,一個產業也好,一個理念也好,一個觀念也好,是一步一步來,像我們教小孩一樣一步一步來==ns==

為了單純美好的目的,社區串連起許多人的力量,花了近四個月的時間,打造了可愛的泥磚牛舍。從小小的牛舍開始,湖光村漸漸走出自己的社造之路。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