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甜點遇上了鹹蛋黃,會發展出什麼意想不到的新火花嗎?新竹有一間甜點工作室,把鹹蛋黃加入雪球餅乾裡面,便成了當地人氣商品。而原本在科技和銀行業工作的夫妻老闆,還曾經擔任過中繼家庭,協助過需要幫助的孩子。因此他們規畫推出公益禮盒,準備將禮盒所得回饋給社福機構,將更多的愛傳遞出去,吳怡君和江長銘的採訪報導。
當甜點遇上了鹹蛋黃,會發展出什麼意想不到的新火花嗎?新竹有一間甜點工作室,把鹹蛋黃加入雪球餅乾裡面,便成了當地人氣商品。而原本在科技和銀行業工作的夫妻老闆,還曾經擔任過中繼家庭,協助過需要幫助的孩子。因此他們規畫推出公益禮盒,準備將禮盒所得回饋給社福機構,將更多的愛傳遞出去,吳怡君和江長銘的採訪報導。
桃園平鎮有位老師傅,堅持以古法製作客家獅頭,既是拳師也是匠師的他,自認肩負傳承使命,積極提倡客家獅藝,只要有人想學,他就會到國中、國小、社區,傳授客家獅頭工藝,甚至是舞動客家獅,希望能代代相傳。來看記者宋宇娥跟李明燈的報導。
桃園新屋的葉家子孫眾多在當地是出了名,每年「葉五美公祖祠」更經常有萬人祭祖。不過他們位在鄰近臺61線西濱快速道路附近農田,前兩年開始被人傾倒廢土,地主反應之後卻一直沒有結果。後來鄉親們向立法院陳情才發現,臺61線被傾倒廢土並不是單一個案,究竟怎麼回事?來看記者劉玟惠與蔡裕昌的報導。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在今年推出《咕咕咕》、《阿太?願望》、《鹽?精靈》、《捉蝶仔?人》等四支影片﹑透過既有文本或者自創,將農業社會、義民祭、醃漬文化的客家人文,以及對環境衝擊的反思等主題,讓繪本更生動的「動」起來,期待年輕一代透過新媒體接觸更多客家。記者劉玟惠跟蔡裕昌的報導。
受到疫情影響,不論是旅遊業、餐廳及休閒農業都受到不少衝擊,因此農委會鼓勵各縣市休閒農業經營者以共學的方式,找到縣內合作夥伴組成共學團,發展出創新的區域主題式農業體驗遊程,因此宜蘭縣冬山鄉就有個產業業者參與計畫,他們以冬山茶為主題,將當地許多傳統產業串連起來打造出特色遊程,更在共學課程中找到當地與客家的關聯,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來看吳怡君和陳靖維的採訪報導。
高雄市旗山區圓富社區裡有間全臺灣最老的咖啡館,「老」指的不是店家的歷史多悠久,而是沖泡咖啡的服務生,全都是七、八十歲的阿婆。不少人還特別遠道而來,只為喝一杯阿婆泡的咖啡,而長輩在參與過程中,不僅不會與生活脫節,還能延緩老化,無形中也發揮了長照目的。一起來看宋宇娥、李明燈的報導。
產業受到疫情衝擊難免,但是也有人在這波災情中異軍突起,不放棄不退縮,透過不同的行銷方式或開創產品充實自己,為自家的餐廳跟產業帶來新希望,不畏懼疫情的打擊。吳怡君跟李明燈接下來帶大家來看疫情下的另外一面。
民國55年,一群愛玩棒球的竹東年輕人,組成了「海盜棒球隊」,半個世紀之後,當年的年輕小夥子,都已經是阿公級了,棒球魂又再度被喚醒,重新組隊,成立「海盜不老棒球隊」,每個禮拜固定練球三天,也四處征戰,他們在球場上盡情馳騁,玩得像孩子般快樂無憂,從小一起打球的他們,感情比親兄弟還要好,他們不僅是球伴,更是家人。
早期新竹縣新埔鎮居民大多務農,機械農具還不普遍的時代,新埔鎮得見打鐵店,全盛時期就有八家以上,如今隨著時代進步,許多農具都可由機器取代,加上年輕一輩寧願選擇外出工作,也不願意繼承打鐵業,因此目前新埔鎮上僅存一家傳統打鐵店,創辦人是一對兄弟林煥梅與陳隆?,但三年前林煥梅過世,由弟弟繼續守著這間老店,幸好第二代這幾年加入學習打鐵技術的行列,讓新埔鎮上清脆的打鐵聲響,得以延續下去。
各位鄉親新年好~
祝大家新的一年生龍活虎!
客家新聞雜誌本週停播喔!
適逢三合一選舉,客家新聞雜誌12/5本週六晚間九點暫停播出,其他重播時段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