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平鎮有位老師傅,堅持以古法製作客家獅頭,既是拳師也是匠師的他,自認肩負傳承使命,積極提倡客家獅藝,只要有人想學,他就會到國中、國小、社區,傳授客家獅頭工藝,甚至是舞動客家獅,希望能代代相傳。來看記者宋宇娥跟李明燈的報導。


 

 

 

鑼鼓聲響起,客家獅表演就要開始,

 

舞獅者行走七星步,兼顧東南西北四方,生動霸氣。

 

細膩模擬獅子舔拭身體的樣態,神氣活現。

客家獅師傅 劉文珍(右)

要把整身的髒汙,用嘴去舔掉,淨身。腳趾有跳蚤,嘴去咬那個跳蚤。

 

舞獅威風凜凜,叼起地上的蛇甩呀甩,象徵為地方除害,保平安。

客家獅師傅 劉文珍(右)

 

 

草蓆咬起來收起來,收起來,發現一條大蛇,發現一條毒蛇在裡面,獅子走近要探,左探右探要看這蛇是生是死,要去逗弄牠,後來才咬牠的尾巴甩來甩去,牠會暈啊,暈了之後,七寸咬著,獅子就去把蛇咬死,咬死了,那就紅布放下來,大家平安喔,蛇被我們打死了,害蟲除掉了,地方上平安。

 

今年74歲的劉文珍,不僅能舞獅,打起拳來更是剛強有力、威勢赫赫,一點也不輸年輕小伙子。

 

既是拳師也是匠師的劉文珍,談起客家獅,眼神中滿是光采。

 

一、二

客家獅師傅 劉文珍(右)

 

 

請武術師傅來教拳法、棍、刀、兵器,教久了,這些學生練得覺得很沒有意思,每天打拳打得很煩,師傅為了要留住這些學生,就稻子收割完後在田裡裝泥土,裝箱、裡面放泥巴,去刻獅子模子,用泥做的刻的模子,再用紙去糊,一層一層。配合打拳的動作,拿獅頭來舞獅。後來師傅就這樣發展起來了,地方上的廟會、慶典,就有一個打拳、耍兵器、又舞獅這樣。


 

這個白膠不能塗到模子上,不能弄到模子上,弄到模子上以後,會退不出來喔。

 

在客家獅頭的模子上,先糊上牛皮紙,再貼上紗布,增加它的扎實度,劉文珍一步一步慢慢教社區居民,如何製作客家獅頭,

社區媽媽 鍾員妹(右)

要先貼紙上去,再把紗布貼上去,開始塗上白膠,真的講起來也是很好玩啦。我又不曾做過,做這個好有趣喔。

客家獅師傅 劉文珍(右)

 

第一個它那個都是漿,把紗布咬死以後,紗布裡面白膠,螞蟻、蛀蟲怕那白膠的味道,紗布加白膠去做,又輕,那韌性又夠。

 

 

客家獅頭得用白膠糊貼五至七層牛皮紙和紗布,當然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完成的,而後還要釘上木製的上下顎,才算是完成獅頭的初胚。

 

現在我們退模出來,貼好,這個木板弄好,我們就要把木板去內外組合。

 

這鎖下去,這嘴巴。這可以動了,這開口的。

 

初胚完成後,才能進行彩繪。

 

先銀色打底,才紅邊。

 

獅頭上常見的「王」字,代表皇帝欽封,或是繪製八卦、葫蘆等圖樣,不過時代變遷,匠師不受限制,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大眾也更能接受。

客家獅師傅 劉文珍(右)

 

我會做大頭佛、也會做猴面、也會做客家獅,大獅頭、小獅頭,我也有教人製作,如果社區、學校要製作客家獅,我就把模子帶去教他們做,上課教他們做客家獅,也教他們舞客家獅、打客家鼓,來表演。以前人說教舞獅、也教製作獅頭,也教舞弄獅頭這樣,來傳承下去啦。

 

年幼就接觸客家獅的劉文珍,其實一度被廣東獅的華麗與氣派吸引,直到退休後,才回歸初心,看見客家獅的樸實內涵,走上傳承客家獅製作技藝之路。

客家獅師傅 劉文珍(右)

 

 

我後來當兵,當兵回來時,在竹東住,拜外省師傅學廣東獅,我以前曾看客家獅看不起,我們不熟它,我們看它獅頭小小的、在地面上舞獅,沒有很華麗、沒有很好看,以前廣東獅你也知道,大鼓、大鑼,獅子也大大隻,舞弄起來很好看,我以前有排斥客家獅,客家的文化的感覺,那時候。

 

即便年歲漸增,體力不如青壯時期,卻一點也消磨不了劉文珍對傳承客家獅藝的使命感。

客家獅師傅 劉文珍(右)

 

我兒子也勸我說,爸爸你那麼多歲了,別再玩了啦,放下來,休息了啦,我說我的興趣就是這個而已,你要我放下來,在家裡閒著,我很快就退化囉,一下子手腳就退化囉,我說我有這個精神,我有這個興趣,來教大家,我快樂就好了啦。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李明燈

劉文珍認為客家獅頭有很高的藝術收藏價值,他甘願為這項技藝堅持下去,會教到不能教、做到不能動為止,就是希望這項傳統工藝能永續流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