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創造性人才移居、或是返鄉回到客庄地區,除了鼓勵創意回鄉投資,也希望藉此能改善客庄人口結構。這些年,有人傳承客家八音、有人用創新的繪本說客家、有人延續自己阿婆的傳統手藝,更有不是客籍的年輕人移居客庄田野調查,細心把蒐集到的資料轉譯後設計成小旅行,帶大家深層認識客家。熱情的年輕人在客庄築夢,能為小鎮帶來什麼改變?又遇到了什麼困難呢,一起看記者林秋伶跟羅應展的報導。
相思樹,要砍下來,要燒木炭,要燒木炭,還有一個工具,把它挖開來,挖開來以後,那個樹根挖出來,然後用這個要把它砍斷,砍斷,給它倒下來就對了。
83歲的銅鑼耆老邱瑞輝,認真在鏡頭前示範早期的工具怎麼使用。
一天(工錢)25塊,那時候那個漆,一公斤就700塊,最高,那個常常,最高的時候,差不多一個月的薪水。
客家人靠山吃山,山林裡的豐富資源,當然是舊時代賴以維生的經濟命脈。
之前都沒有,我記得小時候,日據時代,對啊,那個客家大院那邊,一整片都是漆,那日本人來經營的。
銅鑼耆老 邱瑞輝(左)
整個都是香茅,一直做,做到香茅沒落,後來就開始,就做漆,做漆,漆沒落後,就開始燒木炭。
客庄青年 郭楠暘(右)
那山裡面所有的東西,它進去之後,都會進到民生物資,或是進到世界的市場,那其實你從林相的演替,去看到整個臺灣跟整個世界,在文明近代化裡面,整個生活中的產品如何的更替。
銅鑼的雙峰山,位於樟樹村的邊界上,以前樟樹非常多,早期除了焗腦之外,還有香茅油、割漆、燒木炭等等產業。
客庄青年 郭楠暘(右)
所以我覺得這個山,它沒有任何的遺跡,我們也沒有什麼林場,或是什麼林業遺址,什麼都沒有,可是其實植物就記錄了一切。
雙峰山海拔500多公尺,這裡沒有古道、沒有部落,外縣市的人對它並不熟悉,但郭楠暘卻發現,這裡充滿故事。
客庄青年 郭楠暘(右)
雙峰山在日本時代,還被稱為叫做苗栗的富士山,兩個峰看起來很像是我們架毛筆的那個筆架,筆架山,所以大家說,這個地方因為有這座山的庇佑,所以一直出了很多的文人。
郭楠暘是彰化人,一年多前來到銅鑼,學歷史的他就開始做田調,想為銅鑼留下紀錄,但卻發現困難重重。
客庄青年 郭楠暘(右)
其實我們帶著一個歷史的背景來到銅鑼的時候,非常的無助,那這個地方,你找原始檔案,就是,你根本也找不到東西,非常困難。
銅鑼耆老 邱瑞輝(左)
照片提供 郭楠暘
0248-0300
他很用心,他要看各地方有什麼特色,山形各方面,後來就,就進來,大家,總歸一句,有緣啦,整理起來,蒐集起來,就可以像做歷史書一樣,歷史,在地的歷史,讓大家看,很好啦,就他會做,沒人想得到欸。
典雅莊嚴的天后宮,靜靜矗立在街旁,天后宮已經有兩百多年歷史,是在地的信仰中心,也是銅鑼老街的中心。
客庄青年 郭楠暘(右)
這附近村子的人,開始漸漸往這裡集中,變成了一個小型的交易商業區,所以這邊就是,算是說你要認識銅鑼老街,從這邊開始。
戴著帽子,拿著相機,這天郭楠暘又來到老街做調查。
很苦,但是真的很有效,很有效,因為這是我們客家人,我們客家庄的長輩,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你們要做喉糖,是喔,因為它根本就不能直接吃,太苦了,很苦。
客庄青年 郭楠暘(左)
(老街)背靠著牛背山,它其實就有很多山裡面的一些物產,可以去,不管是開採,或者是他們去採集一些植物作為草藥,像是我們這邊草本公司的羊耳草,也是客家山上一個早期的流傳下來的草藥。
銅鑼鄉親 張平欣(右)
以前還有撞球的,還有賣豆腐的,有豆腐店,還有賣豬肉的,又還有打石的。
影片提供 聯大文觀系、郭楠暘
0422-0434
打開手繪地圖,民國40幾年、50幾年的銅鑼老街,可說是非常熱鬧,什麼店都有。
客庄青年 郭楠暘(左)
其實不管是哪一個村的人,大家都一樣有一個共同的記憶就是,銅鑼老街以前很熱鬧,但是我們自己來的時候,欸,還滿安靜的,一個很生活的紋理,很清楚。
於是郭楠暘就從老街調查起,但是小地方文獻不足,還真不知道怎麼起頭。
客庄青年 郭楠暘(左)
照片提供 林僅迪、郭楠暘0508-0521
就只能一直問老人家,然後他講的故事,這邊東一個,那邊西一個,這邊又一個,其實串不起來,但是那個時候,有時候我們就會在突然之間,就是會有另一條完全不一樣的線索,甚至它不是我調查的範圍,他就是另一個我們認識的人,他就會跟我說一件事情,然後這件事情就跟這個完全相通。
你如果認真要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來幫你,大概就是這樣的信念吧。
銅鑼鄉親 張平欣(右)
重整老街的念頭,是幾十年了,但是我覺得我沒有那樣的力量,一直到有一天這個年輕人來找我的時候,我覺得說,我老街就有希望了。
張平欣在老街出生、長大,對一個外來的年輕人想做的事,她全力支持,也提供許多資訊。
銅鑼鄉親 張平欣(右)
因為你(本地人)住在這裡,就沒有感覺了,你覺得就是這樣,就是自然的,(習慣了),習慣了,他外地人來到銅鑼,那就不一樣了,他的觸覺會更敏銳。
照片提供 巫婆戲劇魔法故事屋
0601-0608
調查文史、盤點資源,郭楠暘整理消化後,更想辦法把它分享出去,於是他辦了小旅行。
客庄青年 郭楠暘(右)
可以真的是把我們認識到這個地方的深度,不要說知識的深度,就說情感的深度,去讓我們的旅客、旅人,可以認識。
從彰化移居到苗栗銅鑼客家庄,郭楠暘用不同於在地人的視角,挖掘出銅鑼人習以為常、卻是充滿價值的存在,也成功擾動小鎮,讓銅鑼多了一點點不同。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羅應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