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常聽見垃圾大戰問題,正本清源,其實還是得從源頭做起。返鄉創業的黃海惟以攤車型式販售餐飲,卻不提供拋棄式容器,拉拉和鳳嬌經營無包裝減塑的生活雜貨店,鼓勵消費者帶手邊現有的容器來裝填,減少塑膠垃圾。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湖口有一群農民,透過廢棄的樹木和廢棄菱角殼,燒製成木炭跟菱殼炭,甚至變成各種環保產品,達到循環經濟再利用的永續發展。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三線上的橫山鄉青年,要用社區營造的力量,發掘客庄故事,也串連起橫山鄉各個村落的資源,期盼讓橫山的招牌亮起來。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喧騰一時的苗栗大埔土地徵收事件,從2010年6月怪手剷除黃熟的稻穗到今十年了。被衝擊的人事物現況如何?所謂土地正義又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創鐘錶設計師徐嘉明、莊雅婷進駐台鐵老倉庫,活化老空間、傳承工藝同時,還以私人之力打造苗栗文創空間。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人小時候都看過圖文並茂的童話書,後來還有了有聲書,不過你大概沒看過、聽過客語版的童話有聲書吧,桃園觀音一位鄉親張捷明,為了幫女兒寫一篇演講稿,誤打誤撞開啟了他的客家少年文學創作之路,他白天工作,晚上創作,走訪各客家庄,從故事創作到圖書排版、錄音、剪接後製,全不假手他人,只為了讓客家孩子有客家童書可看,有人就說他是客家安徒生。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年來,張捷明創作不輟,還寫了大量的客語繪本和童書,不間斷地以一年一本著作的產量,為自己寫下璀璨豐富的文學新頁。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肆虐全球的疫情,有一群專業人士築起了穩固的防疫城牆,守護著全台灣,在這場防疫大作戰中,驕傲的客家身影一刻也沒缺席。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租車集團總經理徐浩源,是台中東勢客家人,在疫情趨緩後,他跟家鄉的農會及休閒農業區合作,推出精心設計的特色遊程,帶遊客逛家鄉,藉此提升在地觀光以及產業發展,幫助家鄉一同度過後疫情時期。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年,苗栗縣政府苗栗縣後龍鎮灣寶里的土地,做為後龍科技園區。當地的里民為了捍衛賴以為生的土地,歷經了3年的抗爭,才從地方政府的手裡將自己的農地搶救回來,延續地方產業,6月初,當年帶頭抗爭的洪箱,在自己的土地上舉辦灣寶西瓜節,邀請各界朋友共享土地美好。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