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湖口有一群農民,透過廢棄的樹木和廢棄菱角殼,燒製成木炭跟菱殼炭,甚至變成各種環保產品,達到循環經濟再利用的永續發展。


 

 

為什麼要修樹保全它的根莖,樹,樹幹,主幹你要修枝,主幹才會長大,那個底盤才會穩。

新竹湖口的修樹達人羅亨,一談到修樹的經歷就會滔滔不絕,因為對森林,來講修樹的目的在於保護樹林,並不會破壞山林。

[修樹達人
羅亨]
想說阿公以前說的,這山,我會想到護林,因為這個護林我們不是盲目的去護林,我們要去,護住陽樹,修樹是讓它蓄勢待發長更大的枝幹,而且底下的枝幹也能順便再長大。

[木炭業者
王志良(客籍)]
護樹是為了要讓一些比較新生長的這些樹,是要讓它照的到太陽光它才有辦法再重新去生長,那如果是一些大樹,它已經都把太陽光擋住了,它就沒有辦法再重新長新的,那就沒有辦法一直在做這樣循環的動作。 

其實這些修下來的廢棄樹材,並沒有因此被丟棄或燒毀,而是透過新竹在地的木炭業者將其回收再利用,燒製成多用途的木炭。

[木炭業者
王志良(客籍)]
就是如果你有一些廢棄的樹或是有一些居家的,你可能已經龍眼樹是不會結果實的,那你修剪下來的,那這些樹你不要把它焚燒掉,那你就留給我們,我們就透過修剪過後,把它說變成製成木炭,甚至是木醋液,所以我們希望說種下一棵樹,那也希望說當它已經倒下之後,也可以再回歸說,它最本身,它是一個循環的再重複再使用這樣子。

將這些廢棄回收的樹材,裁切成需要的大小,緊接著就要將裁切好的木頭放入炭窯中。

來,要進窯囉。

木炭業者陳偉誠三不五時會到炭窯場請教老闆,木炭燒製的相關經驗。

之前沒有燒過這個龍眼,龍眼之前沒有燒過,但是你怎麼燒你怎麼燒得那麼漂亮,我實在是很佩服你。

這間有三、四十年歷史的炭窯場,經歷炭產業的起起落落,原本已是夕陽產業,但因為陳偉誠的積極奔走,窯場又再度活絡起來。

[木炭業者
陳偉誠]
那現在這些窯場呢事實上它有一些窯場,現在包括第二代的轉型包括有一些閒置的狀況,我們就先把我們後山的這些樹木,從護林的這些角度,從修枝,把龍眼樹材,運到了苗栗還有這些閒置的窯場來做一些配合。

為了能保留傳統的炭窯燒製技術,陳偉誠將回收的樹材交由窯場協助燒製,一來炭窯場能夠繼續活化,二來也希望能吸引年輕人回鄉接棒。

[炭窯場老闆
范源發]
湖口那個修枝,砍下來的樹木就會載過來,載過來我就有處理,剪過,我就才幫忙燒木炭,很多年輕人,就可以回來接,接觸這個農業這些,經濟農業還有科技,科技農業這些,這個做的很好啦。

[木炭業者
陳偉誠]
那第二代,因為我們合作的關係,第二代也回鄉一起來燒製這個木炭 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屬於客家很棒的傳統產業,而且是一個很棒的台灣的技藝,我們的希望能夠把這個台灣這樣的味道,台灣這樣的技術, 透過我們這樣的發展,從台灣開始,然後邁向全世界,讓他們看到台灣木炭的工藝技術。

自然冷卻下來之後,透過管束的這個收集,透過管束的這個收集,到回收桶,然後我們還要靜置大概七個月左右。

這座炭窯場除了燒製木炭外,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它還能製造出滴滴精華的木酢液。

[木炭業者
陳偉誠]
這些森林從護林開始,修下來的樹枝路樹開始,修下來的樹枝它本來是廢棄的垃圾,如何把它再加工精緻變成木炭,那在燒的過程會有煙, 這個煙本來是汙染物,我們透過自然冷卻變成了木酢,變成了清潔用品。

而收集下來的木酢液,他們也不浪費,把它做成天然的清潔用品及各式多元的產品。

[木炭業者
洪瑋麟]
我們從苗栗收集過來的木酢液,在這邊就會經過定性定量的測驗檢測, 然後我們把它製成像是芬多精木酢丸這樣子的清潔用品,那像木酢液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友善大地,然後循環經濟的產品,是對於我們的自然環境是非常棒的。

[記者
吳怡君]
我們說到了木酢液,其實它有一個很特別的功效,就是有清潔的功效, 不過今天要做另外一個很特別的就是木酢丸,有什麼功效呢,我們來請教一下瑋麟,來跟大家說明。

[木炭業者
洪瑋麟]
這個木酢丸其實很簡單就是木屑再加木酢液這樣子,然後我們再加入木酢液,然後就有點像揉麵團的感覺,那木酢丸其實有一個很特別的功效喔,就是它可以驅逐蟑螂,我們現在做好的這個木酢丸一般來說,在家裡我們會放在置在哪邊呢,木酢丸其實我們會可以放在比如說,抽屜鞋櫃流理台,比較有一些蟑螂小蟲蟲出沒的地方,我們可以放在那邊,它就會一直散發它的味道然後讓那個空間環境,都會有驅蟲的效果這樣子。

木炭延伸的產品,現在也很流行成為了辦公室裡的療癒物品,陳偉誠將小株的植物或多肉植物放進自行開發的炭盆栽中,讓炭的延伸利用更多元。

[木炭業者
陳偉誠]
木炭,那透過它本身的一個一個像一個缺口一樣,那過去來說我們可能只能把它當成燃料使用,我們透過這個缺口,將我們的植物,像這個是鐵線蕨,我們直接讓它栽種在這個炭的這個缺口裡,當作一個炭的盆栽的運用。

炭的價值與循環利用,在台南官田也有不同的詮釋。

美麗的菱角田中,可以看見珍貴的水雉在田裡棲息,這裡是台南官田也是菱角的故鄉,農民正忙著將一包包的紅網袋綁在竹竿上,讓人十分好奇其用途是什麼。

原來這一包包裡頭的東西是菱角殼燒製而成的菱殼炭,放入田裡將有淨化水質的作用。

[菱角農
陳水榮]
這個放下去了,我們的菱角田的裡面,水自然就不會臭,在生產那個開花,就不會爛掉,對那個來講收成有多一點點,不是多很多啦。

[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專經
李政憲]
菱角本身它在開花,這些花會就是落下來在腐爛的過程當中其實還是會產生一些菌,跟一些不好的味道,那再加上水質如果不夠乾淨的狀況底下,就會產生很多的浮萍,那他們需要花滿多大量的人力去撈這些雜質,那我們將這個菱殼炭放在水裡面,它可以讓整個水保持清澈  那種出來的菱角的品質相對就會比較好。

將菱殼炭放入菱角田中,這樣的發想源自於五年多前,官田區長顏能通,因為發現社區到處都是堆置廢棄的菱角殼,因而造成環境髒亂。

[照片提供 官田烏金社區合作]
[官田區長
顏能通]
我們大概五、六年前來官田的時候發現,路上很多的菱角殼,或是在這個這個,我們講得這個水圳旁邊,那最讓人家可以熟悉的就是,一把火把它點下去就開始燒了,所以其實這樣一個環境衛生一個環境的問題,其實就是官田心中的痛。

[影片提供 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
為了要解決菱角殼亂丟造成的環境問題,顏區長決定回收菱角殼,同時與成功大學化學系教授林弘萍合作,研究出多功能的菱殼炭。

[官田區長
顏能通]
一般來講大概一年會產生大概5000公噸的一個菱角,那一年會有大概將近會有,大概有200噸到300噸這樣子殼的數量,那看季節啦,那其實像我們這幾年的一個回收過程當中,大概在300噸的一個上下。

[成大化學系教授
林弘萍]
後來也幫整個官田區把這些菱角殼收回來,然後進行燃燒,那這個菱殼炭我們最後還去做一個戴奧辛的檢測,以及多環芳香烴,也就是俗稱的焦油的檢測,我們都是低於國際對生物炭的標準規範以下很多,所以代表我們的菱角殼菱殼炭是,滿使用上是安全的。

研發出菱殼炭之後,他們發現菱殼炭的功能用途很廣泛,更可以再利用達到善的循環,包含了他們開發出菱殼炭吸附包,提供給復康巴士使用來淨化空氣,另外也可以放置在菱角田裡做水質淨化,甚至還能放置在稻田裡,成為很好的土壤介質。

[成大化學系教授
林弘萍]
那時候就開始思考說,菱殼炭的本身高體表面積,就好像它一克幾乎就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的面積,那一定可以拿來吸附空氣中的一些臭味等等,還有可以除臭氧等等,這些都是它的用途。

[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專經
李政憲]
因為它本身是一個多孔性的材料,那這樣子的多孔性的材料,它相對的它對這個保濕跟保肥它就是有某種程度上的效果,而且我們就科學數據來看,其實它的效果還不錯,所以我們就是率先的想要把它用在,就是除了空氣淨化之外其實它可以回到水質上的淨化,那最後它是一個很好的土壤的介質。

而這些菱角殼的循環再利用,也導入到社區當中,將菱角殼回收轉變成菱殼炭的過程,都交給社區居民來做,增加就業機會。 

[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專經
覃業勛]
我們把那個菱角殼,就是一般就是把它丟在路上燃燒就是對我們空氣也不好,對我們環境也不好,但是我們能夠把這些垃圾變黃金,然後我們經過社區這些人,經過我們跟勞動部去申請,就是可以我們在這邊就業這樣,然後就是說我們也對我們的社會環境有盡一份責任。

社區也漸漸發展出當地特色,像是推展菱殼炭的DIY導覽課程也利用菱殼炭做出盆栽等各式產品,讓社區更多元發展。

[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成員
賴朝淵]
參上那個炭粉,炭粉,我們用水泥,水泥是一般水泥跟白水泥,然後跟沙還有炭粉,那這樣起來它會呼吸。

[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成員
賴鳳吟]
對環境來講都很好,有環保概念又有做環保,我們來這邊,雖然是做了環保可是我們自己本身也吸收了環保的經驗,然後人家說,廢棄物再利用。

[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專經
李政憲]
那我們是以菱殼炭或是菱角殼,或者是菱角肉,我們從這三個元素為出發點,那跟各社造老師結合,我們就是希望再創造出更大的附加價值, 它可能是一個新的產業,那它也同時可以為地方各個不同的社區帶來新的工作,然後讓他們可以自己自足。

[影片提供 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
從一棵樹開始,經過生長修枝,變成木炭到木酢液,最後再回歸到土地上;同樣,從田裡長出來的菱角延伸出來的菱角殼,透過燒製成菱殼炭後,也有「陸」「海」「空」三種功能的循環發展,而這樣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已經在台灣各個角落繼續萌芽發展。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