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一年半要落成的宜蘭冬山市場,如今已經兩年多了,過去曾經深入了解的採訪小組,最近再度前往冬山市場,發現市場仍在趕工中,原來那些依賴傳統市場討生活的攤商們去了哪裡?他們還好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的現況。記者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唉喲!雨怎麼,嚇死人了。

大雨中,客人來去匆匆下車,買了就走,或是攤商順手幫他們拿。

雞肉放在上面,一般大概要蒸多久

食材該怎麼料理,問攤商最知道,傳統市場滿足的和服務的,就是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冬山鄉長 李峻輔]
現有的冬山市場,那它現在已經有40年了,40年,那最主要是因為在109年的時候經濟部,它們有經過這個土木專家來做測試,我們這個耐震是不合格的,就希望我們把整個舊的市場,做好耐震的一個基礎。

所以它是,可以帶動整個一個新的不一樣的,讓整個市容改變一個新的(建築)。

看著冬山市場未來的藍圖,鄉長表示,現有的市場又舊、又髒、動線不佳,客人望之卻步,興建新市場是一個利人共好的政策。

[冬山鄉長 李峻輔]
那麼現在繼續又亂又臭又髒,我跟你講,生意有好嗎,如果它現在每天,哇!人流絡繹不絕,生意很好,我來說你不能做生意了,我要蓋市場,當然我們就很失禮,很失禮,不如趁現在放手,讓我們把它重新弄起來。

(你知道冬山市場要拆掉了嗎)?我不知道,(他們如果以後不在這裡賣了,譬如說,他搬到2樓去,你會上去嗎)?應該就比較難。

鄉公所期盼透過市場改建,冬山老街能有新氣象,但擺攤做生意客群培養需要長時間,市場拆除後,客人將會跑光光,生活無以為繼。

[早餐店老闆 陳麗華]
最近就市場拆遷的問題,真是喔!(氣死了)。可是兩年沒有工作很為難耶,像我的話,我不是一個人,我還有幾個員工,如果我休的話,全部大家都要休,都沒工作啊。

[自助餐老闆 李淑梅]
我們靠這個吃飯啊(怎麼辦,以後7個人怎麼辦),就是現在也還不知道。

[冬山鄉長 李峻輔]
有困難的時候,我們都一樣跟(他們)站在一起,現在鄉公所要蓋新的(市場),未來給我們用,讓我們大家先忍耐一年半。

當初原訂要在1年半要完工的冬山市場,現在2年多過去了,卻因為種種原因延宕,依舊在施工狀態。

[早餐店老闆 陳麗華]
叫我們搬出來2年,現在已經兩年多了,(他有說為什麼要拖這麼久) 他(鄉長)什麼話都沒說啊,他也沒有說,什麼時候可以回去啊。

要去問鄉長啦。
離開冬山市場也就是老市場後,攤商們只得四散各地各謀生路,對因為工程延宕,施工看板不斷塗改的施工期間,相當無奈。

[餛飩攤商 林美玉]
我是這個麵店的老闆娘收留我,所以我是在外面,我是流浪漢,(其實這個也算是一個小市場),第二個市場,(但是一般人都是去冬山市場買)那邊是老市場,舊市場,然後這邊是很多是違法的,鄉下人自己出來做的,(所以你們現在有點像是發放邊疆的感覺),對對對。

老市場的改建,將原來集中的店家和人潮都打散了,連帶也影響了周邊的店家的買氣。

[鹹酥雞攤商 孫振伸]
因為相對的大部分的人群都會往,往另外超級市場那邊去買菜,這邊都已經,停留了大概2年多,都沒有人潮。

在老市場賣了40多年自助餐的李淑梅,搬離開後,為了一家7口的生計,只得在自家的空地,搭一個小角落繼續營生。

[自助餐攤商 李淑梅]
生意就是公司,還有包商那個啊,都是那種工廠的或是包商,人家做的工的那種,都是打電話來的,(生意這樣會不會比較好做,生意這樣比較好做),還可以啦。(跟之前有差嗎),有,有差一點點,其實我們都是打電話訂的,都是老顧客了。

李淑梅說,離開冬山市場2個月之後,客人才逐漸回流。

做了這麼多年,就這樣子退了,我也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喔,你做年了)是可惜這些客人。

過去忙得一刻不得閒,得有4、5個幫手才忙得開的早餐店,搬離老市場後,生意一落千丈,險些要關門大吉。

[早餐店老闆 陳麗華]
(過多久才生意比較好)大概過了一年半以後,(可是你的東西還是這麼多,你的品項都沒少)就量少,品項都在,但是就是量有少,(那個賣不完的怎麼辦)我們都養雞啊,有養雞的人會來收。以前的客人都不會來,對(為什麼)說在那邊,都在那邊(順路),他們都說不方便,趕上班不可能再回來這邊,買個早餐再去上班。只有這邊順路的客人,現在有好一點,剛來的時候好慘喔。

下雨天趕上班、上課的人,雨衣安全帽都沒脫,直接進到店裡來買早餐,和過去客人一樣,逕自的打開櫥門,動作嫻熟從各類中西式的餐點中,挑選出自己想吃的,然後結帳離去,以為這都是冬山市場的熟客。

(大哥搬來這邊會不會比較不方便)不會、不會,不會,(反正好吃都不會遠)再遠都去,再遠都會到。

[早餐店老闆 陳麗華]
現在都是新客人,不是之前市場那邊的客人,(可是剛剛那個大哥,就是人家還托買),少數。他們,以前客人大概都是會在假日,比較多的時間,或者是像這樣,這樣少數的客人。

雖然店就開在大路旁,但老闆娘說,搬來這裡過後,經營幾十年的熟客,大多流失了,老員工也體恤他生意不好做,也都退休了。

[早餐店老闆 陳麗華]
就剩下我們3個啊,(你們3個是誰,是家人嗎)對啊,都是剩下家人才肯幫忙,弟弟跟弟媳婦,(員工呢)都沒有就剩下我們3個人在做,(為什麼不請了),因為客人也沒有很多,而且我們太早了,我們大概都是2點多就要來,沒有人願意,現在年輕人不肯做,(以前的老員工呢)老員工所以老了,也藉這個機會就說,我退休好了。

快接近了,夏天鬼頭刀快要過來了。

line line 我先打給你,看打得通嗎?

少了冬山市場這樣一個買賣的集散地,除了每個攤商得辛苦的單打獨鬥,客人也很不方便,得四處奔波,才能備齊自己所需的用品。

[魚行老闆 李正義]
在這裡辛苦兩年了,客人不會大老遠,從外面繞進來巷子裡買東西啊,我賣東西不好賣,客人也不好買,每個客人都在抱怨,然後之前有的客人是找不到,他就懶得找,然後就去別的地方買。我前天還有一個客人,我來這裡兩年了,他說,啊,他來買雞肉,才知道我在這裡,他說,我找不到你,找不到你,說那天才找到。

從冬山市場搬出後,豬肉攤和賣雞肉的,一起搬到安定宮對面繼續做生意,才剛穩定下來,最近卻因為房東要自己開店賣麵,只得又再搬遷一次。

[豬肉攤商 廖文昌]
(搬來這裡多久了),一個月,要一個月,(搬來搬去生意有差嗎?)當然有差啊,(不是都是熟客),哪有,他(客人)哪知道,你搬到哪邊?有的(客人)一個月才出來一次,就根本不曉得,你在哪裡,還有的一個月了,他才找到,因為有的是老人家根本就不知道。

在舊攤子和新攤子的路口,張貼了搬遷的告示,就怕客人找不到,豬肉攤老闆說,客人只要一、兩次找不到,就會流失掉,他希望新市場能早點落成,讓他能「定點」做生意。

(市場好你們要回去就對了)?對啊,回去啊。 

老師,今天要嘛,餛飩,丸子,丸子,對 魚丸,各一(包),餛飩不要,餛飩要,餛飩要,餛飩二(包),對然後丸子一(包),OK,好,成交 

將來新市場落成後,一樓規畫的是生鮮部,因此販賣新鮮魚肉、蔬果的攤商,大多會再回到市場做生意。

[餛飩攤商 林美玉]
我快要回去了,(大概什麼時候,預計什麼時候要回去)那個峻輔鄉長有說,大概是七月,七月,好像還會再延,因為反正今年一定會進去啦。(你回去一樓還是二樓),一樓因為我這個不是熟的,熟食的是在二樓,我這是新鮮的、生的在一樓,二樓沒有人要進去了,(二樓的意願很低就對了),低啊,到時候會變蚊子館。

魚行老闆 李正義]
因為我們有攤位啊,因為你如果沒有回去,你單獨在自己賣,其實已經兩年不好賣啊,因為你買東西,你在買賣東西的時候,整個沒有結合在一起,你東西不好賣。
(來這裡買會比較不方便喔),有停車問題啦。

半年前生意才穩定些,對於搬回新市場二樓賣早餐,老闆娘有點舉棋不定。

[早餐店老闆 陳麗華]
我們有登記要回去耶,可是,聽說要去樓上,要怎麼辦,(所以去樓上你也是)樓上要怎麼(做生意),所有的客人都說,在這裡就好了。

那個麵攤的也說,他在考慮,對啊,在這裡比在樓上好,對,尤其是我(賣)早餐,大家都急著趕去上班,對,所以都不方便,是啊。

[鹹酥雞攤商 孫振伸]
照常理來講應該要帶動老街的活絡,可是聽說要把美食改去樓上了,樓下要變成生鮮部的話,說真的啦,遊客會上去二樓吃,除非是要非常有特色的店家才會上去。如果是一般的小吃,像豆花店啦,什麼早餐店的,你叫他去二樓,那個是屬於比較平民化的小吃,客人是不會上去的啦。

[冬山創生推手 游正福]
對我的角度來講,我看是有利有弊,當然它(市場)那邊如果拆掉之後,會造成某些東西的斷聯,但是好處是,它反而可往旁邊去擴移,去影響到周邊其他比較冷門的(地方)。

地方上的人對興建中冬山市場有議論也有期待,不過他們希望無論攤商是回到新市場,或是分散到冬山鄉各個地方做生意,都能繼續發揮活絡地方經濟的影響力。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