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統計,台灣中小企業占國內企業比例高達97.77%,實際上有不少中小企業,現在面對的課題是兩代之間的交接,陳雲輝是苗栗銅鑼人,從無到有創立台灣最大的健康茶袋製造廠,準備交棒給兒子陳宇振的,還有交流道邊的觀光工廠,和客家圓樓的新駐點等等,在日趨國際化的茶產業,和在地化的休閒產業之間,兩代之間傳承了什麼,又做了那些努力,接下來是我們的報導。
把一大袋又一大袋色澤飽滿的紅棗,舀到盤子裡,接下來還要去籽,再把放滿紅棗的推車送進烤箱!細心地準備原料,只為了製作出真材實料的紅棗茶==ns==

紅棗都會去籽,因為籽的話,它是上火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吃那種沒有去籽的紅棗會容易火氣大==ns==

[茶袋公司創辦人
陳雲輝]
(苗栗)公館的紅棗,這是我們在地的東西,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情,在地,就有什麼東西,我們就要享受,客人來到苗栗,就享受我們在地的紅棗==ns==

我們一年的這個濾紙的材料,會使用36座的萬里長城這麼長!

用在地食材做出養生的茶包,陳雲輝一手打造出台灣最大的養生茶包工廠,單日產量近百萬個,光是茶包所需的環保濾紙,一年就用掉36座萬里長城的長度,陳宇振是接班的第二代,是陳雲輝中年好不容易得來的獨子。

[茶袋公司創辦人
陳雲輝]
我兒子,他是,我跟他說,你來之不易啊,因為他是我太太懷孕,第六個,前面五個就沒成。現在我要傳承給他的,是一個責任,不是一種財產。

[茶袋公司第二代
陳宇振]
我爸爸說的,我們之間,將近隔了差不多三個代溝。以前就會想,欸,這個事情為何不是這樣做?現在就不會這麼想,現在就會想說,欸,假如我是我爸爸,他還沒有說答案之前,我就要,腦袋裡就要想,他會怎麼說?

年輕人想事情的角度變了,是因為在接班過程,逐漸去同理爸爸創業的辛苦!陳雲輝是苗栗銅鑼人,因為家境清寒,從小讀書、做事,都得比別人認真才有活路,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畢業後,也因為認真的態度,在日本的製罐工廠一路升到廠長,他當時想,如果不創業,這一生可能就會這樣過去了。

[茶袋公司創辦人
陳雲輝]
我這輩子,再也遇不到這麼好的老板,這五年來,讓我去發揮這樣,我就說,我想要自己去創業,他(問)說要創什麼事業呢,我說,我也不知道,不知道,結果我就在(離職)兩年前呢,我跟我的老板請辭,兩年以後,我才離開這間公司,就是說,交接得順利,就是說,以前我媽告訴我的,我們(做)什麼都要有交代。

[茶袋公司第二代
陳宇振]
我認為我爸爸給我的最大資產,不是什麼財產、什麼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他傳給我一個精神,服務的精神,因為我們吃人一碗飯,就要還人三碗飯==ns==

[導覽解說人員
張禮忠]
這部機器是什麼呢?這是非常有歷史的一部機器,這是替我們董事長打下江山的一部機器,這個機器呢,它在將近30年前,來到了台灣,目前全世界就只剩下這一台機器。

30多年前,陳雲輝從一堆茶屑裡看見商機:世界知名茶包品牌不會去收購高價茶,也看不上個體戶茶農,而這就是他的機會!這台機器本來是別間公司訂製,卻因為設計不適合台灣生產線,反而造成公司虧損,經營不下去,他就便宜買下來,把從日本製罐工廠學來的機械底子,自己來改機器,一度也不是很順利,但是修改成功後,反而成為他茶包事業起飛的起始點,賺進人生第一個億元。

[茶袋公司第二代
陳宇振]
(剛開始)晚上有時候(爸爸)一個人,機器很不順,就這樣,一個人,就蹲在那個機台的前面,就這樣,和它講話,問它說,欸 機器啊,你有什麼問題嗎?他不是認為,這台(只)是機器,他認為這機器是有靈魂的東西。

[茶袋公司創辦人
陳雲輝]
因為台灣一般的茶包機,就包兩公克而已,這台機器,可以包三公克到五公克,也就是世界上唯一的,唯一的,這個茶包,就可以包到三公克到五公克,這個最適合什麼呢?那就是草本茶。

「茶」這個字拆開看,就是人在草木間,陳雲輝會去做草本茶,是因為當時在日本,看見市面販賣標榜「油切」的茶包,給了他靈感,於是他走訪了五十幾個國家,去收購草本植物,除了自家品牌,也替國內外眾多號稱生技業的大廠,代工製造茶包。陳宇振大學念的是企管,從小開始,寒暑假就跟著父親全世界跑,從成本概念到為人處世都教,他形容這是幾十年來的魔鬼訓練。

[茶袋公司第二代
陳宇振]
回家就像魔鬼訓練營一樣,所以,我爸爸是免費的魔鬼訓練,假如要出去魔鬼訓練(的話),真的要花很多錢!(什麼叫做魔鬼訓練)?魔鬼訓練喔,比如說,走路就好了,走路要走在他前面,沒有的話就會,他就會唸,會唸很久。

[茶袋公司創辦人
陳雲輝]
這個企管的企,就一個人,人字頭,人在上面嘛,下面就是止嘛,是不是,這要是沒有人的話,這個公司就停了,就停掉了,所以我跟他說,就是做事情就是說,要比別人更快些,更快些,要看遠一些。

陳雲輝想要教兒子的是,考慮更多、更遠,就有機會比別人更成功,而回歸到最根本的為人處世,落實在企業經營裡,是奉茶,這是從小媽媽交代他,有成就以後要做的事。

[茶袋公司創辦人
陳雲輝]
因為我經常和我媽媽去做什麼呢,上山撿柴,或是去河床,做一些農事這樣,就平常會跟我媽媽聊些事情,說些歷史,所以我媽就說,以後呢,你長大了要是做生意的話,如果有可能的話,要把這個,去奉茶。

[茶袋公司第二代
陳宇振]
奉茶是一個理念,那怎麼樣把奉茶,也是一樣,我們第一線的同仁呢,他奉茶給客人,其實相對地我們這個高階的主管,我們雖然不是奉茶,但我們希望我們把我們的愛心,奉給我們現場的每一位同仁,因為,只有把下屬服務好,那下屬呢,才會把客戶服務好==ns==

苗栗客家圓樓,每天都湧入大量的觀光客,這是他們新的休閒產業經營據點,如果說「奉茶」是兩三代之間的傳承,那麼陳宇振的創新使命,就是藉由休閒產業永續發展下去。

[茶袋公司第二代
陳宇振]
下一個30年,要做的事情,非常,非常地多,也和以前所做的事也不一樣,現在要做的是觀光產業,那以前做茶業的部分,是可以國際化,那做觀光,就必須要在地化==ns==

既要國際化,也要在地化,在發跡的茶包老機台上方,寫著「天道酬勤」四個大字,要傳承、永續的,不只是茶產業,還有勤勉不懈的傳統精神。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