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桃園的客籍建築大師李重耀,日前逝世,享壽90。李重耀是台灣傳統建築、寺廟、古蹟修復的國寶級建築師,自光復初期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臺北賓館等重建事宜、1963年的木柵指南宮凌霄寶殿、1977年主持的林安泰古厝拆遷工程,以及1985年的桃園神社修復工程,可說台灣重要歷史建築修護,都有他的身影。投入建築超過一甲子,即使到了七、八十歲,李重耀還是親力親為、注重細節,他常叮嚀後輩建築師,無論大小案子,都要當成是自己的家來設計建造。客家電視《世紀的寶貝》節目,兩年前也記錄了李重耀建築師。來看看他同樣是建築師的兒子、還有曾與他共事的後輩,怎麼來看這位國寶級建築師。1998年,李重耀的建築事務所設計了總統府夜貌照明。而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總統府,在二戰炸毀之後,也是由李重耀主持修復的。

[聲音來源
李重耀小兒子
李學忠]
以那時候的氛圍,你說實在的,一個台灣人要去做到這種工程,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絕對都是老總統的親信,才能夠去碰到這種最高機密的東西,當然除了身家調查很清白之外,我想最重要就是說,對於我父親在這個工作上面的,一種肯定啦。

[已故客籍建築大師
李重耀]
我跟你說,我說我有守法、準時,這個沒有人像我這樣的啦。

戰後接到這麼重要的案子,但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修復談何容易。

[已故客籍建築大師
李重耀]
比如說這本書,比如說(昨天)五塊,到現在多少錢,十塊了,現在要十塊了,漲價了啦,到下午五點,又漲了啦。物價不安定,非常不安定。

[李重耀小兒子
李學忠]
光復之後的物價整個飛漲,所以你要去完成這樣子的一個整修工作,你要把這樣的工作發包出去,基本上是沒有辦法發包出去的,沒有人敢標,因為物價是一日三市這樣的方式,後來他就想說用米價來折算,用米、用物質來代替這個發包的工作,所以他建立、想起了這樣子的一個方式,後來才順利地,把這個總統府,能夠順利地把它修復完成。

從那時開始,李重耀就不斷接到種種「不可能的任務」,卻屢有創舉。譬如1977年,主持台灣第一個傳統建築異地重建案例。李重耀像是位魔法師,將林安泰古厝,像是拼拼圖、堆積木似的,成功重建,就算十年來經過三次搬遷,因他當初堅持,每一磚一瓦都調查編號,畫下精細的施工圖,才能在繁華的台北市區,把這座見證台北風華的古蹟保留下來。這花了八個月時間完成的心血,可說是成為古蹟修復業界的「聖經」。

[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
副教授 李乾朗]
特別是它(施工圖)裡面的材料,尺寸、規格的註記,都非常精細,所以我覺得林安泰古宅,今天它的裡裡外外,都做得很成熟,其實就是歸功於這套詳細的施工圖。

[李重耀小兒子
李學忠]
今天早上去測量完了之後,馬上把測量完的手稿,當天晚上我父親就要求,當天晚上一定要把它完稿,就是全部謄到真正的施工圖上面去,然後第二天再把畫好的這個圖,再去現場,再去重新、再去重複,再確認一次,到底對不對、尺寸對不對、構件對不對,是這樣子嚴格的要求,所以這八個月,因為那時候我是全程參與,所以我非常清楚,那我相信為什麼這些員工會都離職呢?因為被操得太厲害了。

要求嚴謹、事必躬親,這位國寶級建築大師,在業界地位崇高,曾與他共事的後輩,都記憶深刻。

[建築師
周章德]
如果在施工的時候有鷹架,老師還是很堅持說,他一定要上去,那事實上那時候已經七十幾歲了嘛,所以大家都會擔心說,哇那他,如果不小心,或是怎麼樣,那可是老師還是很堅持。

不過,李重耀不是只做總統府、草山行館、台北市孔廟等等這些大案子,只要需要他的專業,他都認真看待。

[建築師
許育鳴]
叫我出門,坦白講,這個案子應該是頗重要的,我心裡面盤算是這樣子啦,好來去彰化,而且彰化都是一整天,然後在車上就跟他聊,老師這是什麼案件,喔沒有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案件,喔很重要,可能是很大,然後我就問那有多大,沒有就是一間家廟,人家的宗祠啦,那算古蹟,喔一間宗祠,那設計費多少,設計費十六萬,我不小心我啊了一聲好大聲我說啊,十六萬老師你答應要幫他做喔,他說是啊,人家需要我們,我們就要過去,這個如果沒有幫忙他們,他們那邊的人不會啦,那是一個古蹟,可能會修得四不像。

對自己的專業信心滿滿,但李重耀也曾遇過,幾乎要放棄的狀況。十四年前九二一大地震後,有150多年歷史,也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清代官府宅第,霧峰林家宮保第成了廢墟。

[聲音來源
李重耀小兒子
李學忠]
事實上我們來勘查的時候,就是一片廢墟,就好像戰場上被轟炸過,全部都倒了,然後就密密麻麻,全部都堆積如山,看完了之後,我父親就猛搖頭啊,然後就坐在那個樹下,坐著,坐在那邊發呆,看看看看,他第一句話就告訴我說,這哪有可能做,這是要怎麼弄,不可能的事情。

但惜情的李重耀,無法抵抗各方的請託,八十多歲的他,還是答應接下這個案子,用他一貫的認真態度,把人生封筆之作好好完成。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李重耀仍貫徹對古蹟的堅持,把現場原有的建築材料一一找出來分類,「能用就用不能用也要想辦法用」,最後完成了這個任務。費盡心力完成修復工程,讓李重耀獲頒2012國家卓越建設獎;而他透過建築專業技術,勇於付出回饋社會的用心,也得到「全球公益聯盟金質榮譽勳章」。然而即使有這樣卓越的成就,他依然很淡定,因為這些都只是他該做的。

[李重耀小兒子
李學忠]
他站在宮保第門口那邊很久,然後他就說,唉,總算完成了,然後拍拍我的背說,辛苦了,就這樣子。

父親曾經在他工作了六十年之後,八十歲的時候寫下了他的建築觀。他說,建築師對設計工作,應有一定的執著及瘋狂,每當我坐上圖桌面前,我就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吃飯,完全陶醉在創作過程中的喜悅,六十年來,一直如此。

採訪/撰稿 陳欣渝
剪輯 范傑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