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2023客家貢獻獎的「隆興閣掌中劇團」團長廖昭堂,來自雲林客家庄崙背鄉。廖昭堂從小跟隨父親的布袋戲團四處表演,18歲時就已經能獨當一面、20歲出頭就接下劇團。然而,在多元媒體的衝擊下,布袋戲的發展大受影響,廖昭堂不斷求新求變,還首創詔安客語布袋戲。這20年多來,更因為看見詔安客語的使用人數雪崩式流失,他懷抱強烈使命到校園教課,帶領孩子邊玩邊學,試圖「撿回」客語。記者許儷齡、左燕輝報導。


 

 

 

喂喂喂,好,來 小聲一點,喂喂 再小一點。

 

專注試音、再三確認,早已身懷成千上萬場演出經驗的「隆興閣掌中劇團」團長廖昭堂,每回登台前總是做足功夫,用心準備。

 

團長廖昭堂,謝謝,大家好,謝謝,感謝主持人 謝謝,怎麼沒有尖叫聲呢?好 謝謝。

 

幽默風趣是他的風格。

 

分享一個小故事,我姓廖,其實我不姓廖,我們客家人才有這個特色喔,其實我本姓姓張,張廖,生廖死張知道吧,應該很多老前輩都知道,這一票的人在臺中還有雲林縣最多,全部都是詔安客家人。

 

布幕揭開,精彩戲碼即刻上演,音樂、特效壓境,一瞬間煙霧瀰漫。

 

裡面竄出三尾火龍。

 

火龍竄飛,立刻抓住眾人目光,特別的是廖昭堂的布袋戲,負責口白的說書人,不只是出聲、不露面,而這位神祕角色,是會真的現身到台前「給你看」。

 

遠遠的地方出現一個神祕書生,神祕書生一步一步在跟蹤五旗亂天下。

 

會要「走出來」,是因為如果沒讓觀眾看到「真人」在現場唸口白,很多觀眾還以為只是千篇一律放錄音,因此廖昭堂想 那就「現身+現聲」吧,讓觀眾眼見為憑。

 

這個聲音我聽了六十幾年了,隆興閣的「五爪金鷹」要出來了,這個聲音就是他的主題曲,五爪金鷹出來只要…

 

主題曲響起,當家男主角「五爪金鷹」出場。擅長演出金光布袋戲的「隆興閣掌中劇團」,以《五爪金鷹一生傳》走闖全臺,在臺灣布袋戲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在內台戲興盛時期,經常造成萬人空巷的盛況。

 

你揭開蓋眼帶,被你眼睛瞪到,看山山崩,看地地裂,實物變灰粉,活物變血水,說「五爪金鷹」有講不完的神秘,有用不盡的功夫。

隆興閣掌中劇團團長 廖昭堂(左)

「五爪金鷹」當時一出現時是乞丐,穿著破舊衣褲,民國五十年代時,臺灣社會百姓生活不是很好,乞丐很多,「五爪金鷹」的出現彷彿超人一般。

忠實戲迷 陳正雄(右)

那他的這個戲,除了語言的魅力以外,他有劇情,他都不會重複,每一集都有他的特色,那劇情高潮迭起,所以這是滿吸引我的地方。

OS6

CG

在雲林縣超過67萬的總人口數中,設籍客家人口數約5.7萬人,多數是講詔安腔,隨著光陰荏苒、時代變化,如今還會講詔安客語者已不到1萬人,廖昭堂不忍見詔安客家文化快速流失,2千年時首創「詔安客語布袋戲」,將劇本以詔安客語演出。

隆興閣第三代 廖家鴻(左)

家鄉的長輩,家鄉的長輩就開始鼓勵他,說你應該要出來用客家話演布袋戲,我爸就也是一個挑戰,真的沒想到他演了以後,就,真的頗受好評。

 

來自清水的阿華、來自嘉義的梅山,這些都是詔安客家子弟。

 

時時心繫客家,提攜年輕子弟,處處都可見他對家鄉那股熱切的愛。

隆興閣第三代 廖家鴻(左)

與其教這些技術,我爸他常說「久練成鋼」,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在薰陶,所以我覺得我爸他比較沒有特別說在技術上,好像要特別教我什麼,他比較,反而我覺得他比較重視的是,我一些做人處事的一些道理。

 

一路走來,家人的扶持是最溫暖的力量,多年來他們夫妻倆全臺跑透透,大日子更是必須一人開一輛車,兵分二路 奔走演出。

廖昭堂太太 廖素貞(左)

一路走來看他這樣子,真的非常地忙碌過著生活,其實我看了也很不捨,真的啦,他就是特別對這個布袋戲,他全力以赴,尤其這個對這個「五爪金鷹」,他真的,這個是他的生命,沒辦法取代。

詔安客家文化館館長 楊永雄(右)

(20多年前)第一次我們在辦活動,那個時候,我們就用一個「我是詔安客」,一個族群認同運動那個時候活動開始,那第一次活動跟我們配合的就是廖昭堂老師,因為,那布袋戲也是我們這邊的特色,所以當時他們夫妻兩個義不容辭,就是義務幫我們演一場那個,客語的布袋戲,這是我們在地大概第一次看到客語布袋戲。

 

演出之餘只要一抓到空檔,廖昭堂最愛躲進神祕萬千的劇本世界裡。有好幾本劇本,泛黃斑駁的紙頁透露出已年代久遠,他把這幾本小心翼翼包裝好,當成寶貝珍藏呵護。

 

這是我父親留下來的劇本,很久了,這套戲叫《五劍定江湖》,我把它歸類在我的,整編以後歸類為第七十集,以前父親的劇本是一套一套一套,一套接一套都沒有連貫,然後,然後現在我是把它全部銜接,接得天衣無縫這樣子。

 

從小在劇團長大,跟著父親學布袋戲,不到15歲就開始擔任口白主演,學生時期就對通俗小說深深著迷,也為日後編寫劇本奠基。

隆興閣掌中劇團團長 廖昭堂(左)

國中的時候那個書包都放劇本,學校有時候老師懶得教,說你們自習吧幹嘛等等,我就無聊,人家看小說,我就看我的劇本,它就是有一個武俠世界。

 

在劇本世界裡享受著靈感流竄的痛快,翻讀劇本就像是「跟劇本談戀愛」,修修改改之間,他也預想著如何跟觀眾「一同呼吸」。

隆興閣掌中劇團團長 廖昭堂(右)

你都面對面可以看到觀眾的反應,你心裡有數,哪個橋段、哪句話、哪一套劇情,觀眾比較不好接受,你趕快就刪掉,我講這句話,觀眾笑了、笑得起來,就留下來,在講這段感情戲,前面的觀眾鴉雀無聲,那表示入戲了,這段講得好、演得好,這段就留下來。

 

無論是一個氣息、一句台詞,都牽引著角色和觀眾的喜怒哀樂,開演前廖昭堂會貼心地,為弟子們講解、複習劇情,準備一同勇闖魔幻世界。

 

閃身走過打閃電,啊…變血水,下去之後,天下無雙、武林稱霸兩人就出來,大喊正運命正運命出來了,快打死它,就爭相衝過去,不管誰走前面都可以,你們發揮我不管,運命此刻再來了,依序進來,三招打不完,閃身也變成血水,下去之後又一個,此刻下去後要換另一個要出來,等待運命運命來,打死我兄弟我跟你拚了,閃身過去,啊…血水,不要馬上下去,停留在那裡做一些動作後,再慢慢走回去,好!這幕就這樣結束。

隆興閣弟子 廖俊雁(右)

他也是以身作則,他不會說都交代給我們做,自己都出一張嘴,他不會這樣,因為老師他雖然稍微有年紀,但是他還是跟我們年輕人一樣,搭台也是在場,從頭忙到尾。

隆興閣弟子 廖原賢(左)

老師現在幾歲了,還這麼為傳統產業這麼努力付出,教學也好、演出也好,甚至現在我們也去學校教學等等,其實你看他的精神讓我覺得說,他都六十幾歲了,他還能這樣拚,為什麼我們不行。

隆興閣掌中劇團團長 廖昭堂(左)

客語布袋戲以前又沒有素材,不曾有人做,就這樣憑藉著經驗,數十年的經驗,想說不然我把不錯的臺語,翻成客語去講,自己加以設計,讓它押韻,聽起來好看就好了,我常在跟人講,我形容一個女孩子,說前面來了一個女生,長得不會很高、不會很矮、不會很胖、不會很瘦,頭髮大把又梳得很好看,抹了粉白皙皙,頂多十七、八歲,走起路來如雲過月,站著好似一朵牡丹花,皮膚白、好骨架,走路搖曳生姿,就這樣,找一些很有趣的,然後我自己再設計把它翻成客家話。

 

在大環境裡,詔安客屬於相對少數,在江湖走跳、演出,講客語的布袋戲挑戰更大、更艱困,經常會遇到觀眾或成員聽不懂的狀況,但是即便如此,他仍然堅持不放棄,河洛語、客語他都演。

隆興閣弟子 廖原賢(左)

像客語我們也不是很懂,可是老師在演的時候,我們大概會聽他的「話尾」,俗稱「話尾」,他就是會講一些你們盯得懂的話,像注意「注意」,我們就聽得懂,懂,大概要做什麼效果了。

隆興閣掌中劇團團長 廖昭堂(左)

河洛語的市場又大又廣,所以我做這個客家布袋戲,做開心、興趣啦,就客家子弟盡點責任,不要說將來,那個眼睛一閉、腳一瞪,然後被客家祖先罵,沒有,我對得起就好,我對他們有交代就好。

 

平時大大小小的演出,幾乎滿滿占據了生活,不過廖昭堂將傳承視為己任,每週固定撥時間,前進校園。

記者 許儷齡(左)

精彩的布袋戲搬到校園中,馬上就變成迷你版本,教室裡處處瀰漫著學童操偶歡喜的笑聲。

 

把握黃金學習階段,教孩子們操偶、講客語,透過任務分配邊玩邊學,他也說,沉浸和孩子國裡,自己好像也變年輕了。

 

要可愛一點,盡量盡量好不好,掐死是掐住你的喉嚨,喘不過氣,所以你的聲音要,還要呼吸呼不過來,演戲嘛,演戲就要做什麼像什麼。

東興國小校長 李政勳(左)

我們非常感謝有廖昭堂老師,從我們開始創立以來,然後等於是手把手地教導孩子,因為我們知道偶戲其實,它是有很多有些有細微的地方的,包含怎麼樣用聲音帶動到表情,然後前場、後場的概念,或者是怎麼樣讓旁白、音效,跟劇情搭配在一起,這樣子劇場的感覺,這個都由廖昭堂老師現場,等於是說隨機帶給孩子。

 

那個口白兩位注意一下,剛剛如果哪個音沒有唸對的,現在利用這個機會趕快糾正過來,那個有一句那個「跪」在地上的「跪下」,「跪」是kui,不是gui,「跪下」,待會唸到就知道了,我忘記在哪裡了,來。

 

說書人帶小小說書人,唸得不夠到位就再來一次。他用淺顯的方式帶學童入門,從搭棚、旁白、操偶到操作音效和特效等,帶孩子們實際參與,熟悉家鄉的布袋戲文化。

東興國小教導主任 廖振傑(左)

布袋戲有分為口白、操偶和配音,口白這方面,廖昭堂大師就把客語融入台詞裡,讓學生加以練習,所以我想布袋戲對於我們客語的傳承和學習,貢獻良多。

隆興閣掌中劇團團長 廖昭堂(左)

覺得說我來到這個世間,有盡到我的責任,剛好我會講客語,我講客語那我就教孩子講客語,不然孩子有些客語講得不是很好,學校老師教加上我也配合,教到他們會講進而產生興趣,那是一種很大的成就感跟快樂感。

 

「五爪金鷹一生傳」第十九集,「世間無人有 師仔要教師傅」,多謝、感恩、謝謝。

採訪/撰述 許儷齡

攝影/剪輯 左燕輝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中,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也肩扛不同責任,廖昭堂一心維護傳統技藝,持續在同中求新求變,他的布袋戲生涯,歷久彌新。

arrow
arrow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